李治平,謝小勁,童俊彪,陳麗莉,李江
(1.井岡山市林業(yè)局,江西井岡山 343604;2.新干縣潭丘鄉(xiāng)人民政府,江西新干 331300;3.峽江縣林業(yè)局,江西峽江 331409;4.峽江縣林區(qū)管理委員會,江西峽江 331409;5.吉安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西吉安 343000)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贛江中游,從地勢上看,屬羅霄山脈中段,地理坐標為25°58′32″~27°57′50″ N,113°46′~115°56′ E。全市總面積為25 271 km2,以山地、丘陵為主,約占總面積的74%。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區(qū),受東南季風影響,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氣溫在17.1℃~18.6℃,年平均降水量為1 487 mm[1]。多樣的地貌和地質組成形成了復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山茶屬(Camellia L.)植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態(tài)條件[2]。山茶屬植物是理想的食用植物油料和重要的醫(yī)藥化工原料,且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和開發(fā)利用前景[3]。為摸清志安市山茶屬種質資源,更好地保護種質資源,吉安市林業(yè)局組織了調查組,于2011—2020 年先后深入安福縣、永豐縣、永新縣、峽江縣、遂川縣、井岡山市、吉州區(qū)等縣(市、區(qū)),對全市的山茶屬種質資源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調查收集和整理分析,共采集標本51 份,并建立了山茶屬種質資源基因庫,為全市今后山茶屬植物良種選育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首先查閱有關吉安市森林植物及野生資源調查等資料,制定山茶屬種質資源調查方案,然后選派專業(yè)技術人員組織調查隊伍,深入全市各縣(市、區(qū))高山野嶺和油茶主產區(qū),按山茶屬植物群體大小和分布特點,設標準地或標準株進行調查。野外調查工作逐年進行,每年分花期和果期調查2 次,并收集不同種類的枝葉和花果標本。
常綠小喬木或喬木?;ò咨?,不具梗,小苞片和萼片相似,逐漸增大,外面被絨毛,花柱3 枚,分離,基部有毛。果圓形、桃形、心形等。此種與茶梅(C. sasanqua)很相像,但不難從較大而厚的葉片、具毛的嫩枝將之區(qū)分開來。
油茶為吉安市主栽種,吉安市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尤以遂川、永豐、萬安等縣為多。由于分布廣泛,生態(tài)環(huán)境復雜,其變異很大,并逐漸形成了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地方農家品種,如永豐的‘觀音桃’和遂川的‘遂金籽’等。
灌木或小喬木,樹高2~3 m。嫩枝有毛。葉長圓形或橢圓形,有短柄,先端鈍?;ò咨拜嗥?~8 片,花瓣5片,近離生;雄蕊短,1~2 輪,稍連生;子房有毛,花柱3~4條,長1.5~3 mm。蒴果球形,直徑約1 cm。
此種零星散生于安福縣武功山、吉安縣東固山的溝谷兩旁。
灌木或小喬木,高2.0~3.5 m。嫩枝有粗毛。葉闊橢圓形,長3.5~5.0 cm,寬2.5~3.0 cm,長端鈍或近于圓,基部寬楔形或略圓。花白色,常2 朵頂生,苞及萼片10 片,從半月形至倒卵形,長2~8 mm,無毛;邊緣有長睫毛;花瓣5(7)片,倒卵形,長1.0~1.2 cm;雄蕊長達1 cm,2 輪,內輪離生,外輪基部1/3 相連生;子房有長毛;花柱8 條,長7~8 mm,無毛;花柄上有苞片,脫后環(huán)痕。蒴果圓球形,直徑1.5~2.0 cm,3室或1 室,8 片裂開,果皮薄;淡黃白色,厚不到1 mm,無宿存苞片或萼片。此種分布在永新縣的韓江。
小喬木或灌木,高7~8 m。小枝?;野咨?,無毛。葉矩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8~12 cm,寬2.5~6 cm,葉緣外卷有細尖鋸齒?;ㄖ旒t色,5~7 瓣,近圓形;苞片和萼片14~16 片;雄蕊多數,無毛,2 輪,外輪花絲連合至中部,內輪花絲分離;子房無毛,3~5 室。蒴果卵狀扁球形或桃形,直徑4.0~7.5 cm,每果有種子7~10 粒。
三維適形放射性治療屬于腫瘤治療應用廣泛的治療技術,其療效得到了患者及醫(yī)生的普遍認可,其中CT模擬定位掃描技術是保證放療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進一步保證了放療治療中定位的精準性[1]。本次研究選取了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間來我院診治的71例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分析了三維適形放療計劃的實施情況并總結了CT模擬定位掃描技術的應用價值。
此種分布在永豐縣下莊鄉(xiāng)的平面山、泰源山和永新縣的小椏山。
新種。小喬木或灌木,高2.5~5.0 m。多年生枝條黃褐色,無毛;嫩枝綠色,光滑無毛。葉厚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9~13 cm,寬3.0~5.5 cm;葉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上半部具疏生尖銳小鋸齒,側脈7~9 對;葉柄長1.2~1.8 cm?;t色或紫紅色;苞片8~9 片,由外向內漸增大,外側面被細毛;花瓣倒卵圓形,6~8 片,長4.0~5.5 cm,寬3.5~4.5 cm;雄蕊多數,呈3~4 輪排列,外輪花絲連生成約1 cm 的花絲管;子房無毛,3 室,每室胚珠4~6 個,柱頭3裂。蒴果球形、梨形或橄欖形,直徑5~7 cm。
此種與浙江紅山茶的區(qū)別在于苞被片較少,只有8~9片,葉片較厚,邊緣鋸齒較銳利;與大果南山茶的區(qū)別在于萼片被絹毛,花瓣較大,蒴果較小,葉片較狹窄。
此種主要分布在井岡山市東上鄉(xiāng)蔡家田、永新縣三灣鄉(xiāng)九龍村。
灌木和小喬木。小枝淡綠色,無毛。葉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 cm,寬2.5~6.0 cm,側脈6~8 對,稍突起,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花紅色或白色,單生于枝頂,苞被片9~10 片,花絲有短管,子房無毛。蒴果3 室,近球形,直徑3~4 cm。分布在峽江縣羅田鎮(zhèn)桂林村。
新種。此種為南京林學院的黃鵬成發(fā)現(xiàn)于安福的明月山,最初命名為明月山紅山茶,后予以更正。筆者在安??h武功山觀音巖、明月山進行了實地考察。此種散生于海拔700~1 100 m 的山谷和山溝兩側。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長橢圓形,先端尖銳或尾尖,全緣或近全緣?;t色,無柄;苞及萼片10~12 片;花瓣5~6 片,基部連生;雄蕊4~5列,外輪花絲連生成管;子房無毛,3~4 室,每室有種子1~3 個。蒴果卵圓形。
小喬木,高達8 m。小枝淡褐色,無毛。葉橢圓形,長8~14 cm,寬3~6 cm,頂端尾狀急長尖,除葉基部外,有細密銳利鋸齒,主脈凹陷,葉下面有稀疏長柔毛;葉柄長約1 cm?;ㄋN薇紅色,直徑5~10 cm,無梗,單朵頂生或腋生;苞及萼片15 片,外面密生淡黃色柔毛;花瓣5~7 片,倒心形,長5~7 cm;雄蕊多數,5 輪,花絲連生成短管;子房3室,密生白色絨毛。花柱連生,先端3 淺裂,長3.5 mm,基部有白色絨毛。蒴果圓形或梨形,直徑4.5~10 cm,果皮厚1~2 cm,種子每室3~5 個,每果有種子9~16 粒。
此種在吉安縣有少量分布,系引種栽培。
小喬木,樹高8~12 m,全株除花外均無毛。小枝淡褐色。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9~15 cm,寬3.0~6.5 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t色有柄,1~2 朵著生于頂枝;苞及萼片10~11 片,有短毛,脫落;花瓣6~7 片,寬倒卵形,全緣;雄蕊多數,稍連同,5 輪;子房密生黃色絲狀毛。蒴果卵圓形,直徑4~12 cm,果殼極厚。
此種分布在安??h章莊鄉(xiāng),系引種栽培。
此種在吉安市各地均有分布。由于普遍栽種,頗多變異。通常栽培種的葉片較小,野生種的葉片較大,栽培種呈灌木狀,野生種呈小喬木狀。其主要形態(tài)特征為: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 m。葉薄革質,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5~10 cm,寬2~4 cm,先端短尖或鈍尖,葉緣有短鋸齒,葉背微有毛?;ò咨?,芳香,直徑2~3 cm,1~4 朵成腋生聚傘花序;花梗長6~10 mm,下彎;花瓣5(8)片;萼片圓形,有緣毛,宿存;雄蕊多數,外輪花絲合生成短管;子房3 室,有長毛,花柱頂端3 裂。蒴果近球形或扁三角形,基部有宿存萼片,果柄長5 mm,彎曲,每室有1 粒種子,果皮較薄。
此種現(xiàn)分為3 個變種,即尖連蕊茶、大花尖連蕊茶(C. cuspidata var. grandiflora)和浙江尖連蕊茶(C. cuspidata var. chekiangensis)。筆者在安??h武功山三天門、觀音巖、南坪至紫極巖,三尖峰和尚峪,井岡山市仔竹壩荒田洲、拿山鎮(zhèn)采到的標本均是尖連蕊茶。其主要形態(tài)特征為:灌木或小喬術,嫩枝無毛。葉革質,平滑無毛,卵狀橢圓形,長4.0~7.5 cm,寬1.5~2.5 cm,先端尾狀漸尖,邊緣有淺細鋸齒;葉柄長3~6 mm,無毛?;ò咨蜃蠒炆?,1~3 朵頂生或腋生,直徑長3~4 cm,花柄長3~4 mm,無毛;苞片4,萼片革質,三角形,無毛,長4.0~4.5 mm;花瓣5~7 片,長1.5~2.0 cm,無毛;雄蕊多數,無毛,花絲離生,僅基部和花瓣連生;子房無毛,花柱頂端3 裂。蒴果球形,直徑1.1~1.2 cm。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卵形革質,長7~9 cm,寬2.5~3.6 cm,先端漸尖?;ǖ母鞑繜o毛,花柄長7~8 mm,花瓣長3.5~4 cm;苞片4~5,萼片長4~6 mm;雄蕊1~2 輪,花絲離生,僅基部和花瓣連生。
此變種分布在安??h明月山、井岡山市東上鄉(xiāng)蔡家田。
灌木,嫩枝有短絨毛。葉薄革質,長4~7.5 cm,寬1.2~2.3 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葉緣具鋸齒?;斏?,卵形,花瓣6~7 片,白色,基部相連;苞片5,先端尖,無毛;萼片5,離生,僅基部稍連合,卵形,無毛;子房無毛,花柱長8~12 mm。蒴果卵圓形,長1 cm,8 室。
此種零星分布在遂川縣湯湖鎮(zhèn)。
灌木,嫩枝有褐色短柔毛。葉革質,卵狀枝針形,長4.0~5.5 cm,寬1.0~1.2 cm;葉柄長8 mm,有柔毛?;?~3朵頂生,或單獨腋生,花柄長5 mm;苞片5 片,半圓形,無毛;萼片基部合生成杯狀,長5 mm,邊緣膜質易碎;子房無毛。蒴果卵圓形,長2 cm,1 室,有種子1~2 個。
此種分布在永豐縣龍崗鄉(xiāng)。
灌木,嫩枝有茸毛。葉片短小,卵狀橢圓形,長3~4 cm,有毛,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鈍尖,基部楔形;葉柄有毛?;▎味漤斏蛞干?,花梗較短,長2~3 mm;花瓣基部連生。萼片短小,長1~3 mm,背面有長絹毛;雄蕊1~2 輪,外輪花絲下半部連生成短管,花藥背部著生;子房無毛,花柱3 淺裂。蒴果卵狀圓球形,1 室,無中軸,種子1 粒。吉安縣、安??h均有分布。
灌木和小喬木,高1.5~4 m,嫩枝有毛。葉小,薄革質,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3.5 cm,寬0.9~1.5 cm,基部狹楔形,頂端尖,背面有毛?;ò咨瑔味漤斏蛞干?,花梗長5~9 mm,無毛;萼片無毛;花瓣5~7 片,雄蕊多數,花絲無毛,花絲管短;子房無毛,花柱長1.5~1.9 mm,頂端3淺裂。蒴果近球形,直徑1~1.5 cm,每果有種子1~2 粒。
此種分布在安??h武功山、永新縣綜合墾殖場等地。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細小有毛。葉卵狀披針形,長2~3.5 cm,寬0.8~1.8 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鋸齒;葉柄長約1 mm,被毛?;ò咨?,芳香,1~2 朵腋生,直徑2.0~2.5 cm;苞片4~5 片,散生,宿存;萼闊卵形,長2 mm;雄蕊2 輪,內輪散生,外輪花絲下半部連成短管,與花瓣基部合生,花絲無毛;花瓣5 片,卵圓形,外面2 片較小,長約7 mm;子房無毛,花柱長4 mm,頂端3 裂。蒴果球形,直徑1 cm,1 室,無中軸。
此變種分布在安??h武功山、水新縣七溪嶺、遂川縣大汾鎮(zhèn)、井岡山市拿山鎮(zhèn)等地。
灌木,高1.0~4.5 m。嫩枝密生黃褐色或淡黃色長柔毛。葉膜質,矩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4~10 cm,寬1.3~3.0 cm,基部圓,多少有毛;葉柄密生長柔毛?;ò咨?,單生葉腋,花柄長3 mm;苞片4~5,宿存;萼片5,卵圓形,長4~5 mm,有毛;花絲分離,花瓣5~7 片有毛;子房密生長柔毛,花柱有毛,先端3 裂。蒴果近球形,直徑1.0~1.7 cm,1~3 室。
此種分布在永新縣在中鄉(xiāng)、遂川縣西溪鄉(xiāng)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