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蝶暉
【摘 要】理解詩意、體會情感是低段古詩教學的難點。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來把握教材,不斷改進教學設計,讓學生充分展開學習過程,突破學習瓶頸。
【關鍵詞】低段;古詩教學;磨課
古詩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強調:“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庇捎诠旁婋x當下比較久遠,加之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生活經驗相對較少,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就成了低段古詩教學的難點。如何解決教學難點?何種學習方式對學生來說更為有效?筆者就此展開了探索。下面以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下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為例,說說具體磨課過程。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給人一種強烈的畫面感。其教學重點是:讀懂詩句,理解詩意,體會“無窮碧”和“別樣紅”的豐富內涵,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其教學難點是:體會詩人別樣的表達送別的方式,珍惜美好事物。本課嘗試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由淺入深地理解古詩的畫面和意境,展開深度學習。
【第一次試教】
在學生通讀古詩之后,筆者讓學生先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找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中的關鍵詞,再根據這些關鍵詞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很快找到了關鍵詞“接天、無窮碧、映日、別樣紅”,隨后圍繞這些詞展開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
師:孩子們,老師把你們合作找到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了,請小組派代表說說研究的成果吧。
生:“接天”這個詞說明荷葉很多、很高,都和天碰到一起了。
生:不對,“接天”的意思是荷葉很多,遠看好像和天連起來了。
生:我覺得整個湖面都是荷葉,這個湖又是很大的。
生:荷葉很多很多,數也數不清。
生:“無窮碧”讓我看到了很多荷葉,每一片葉子都是很綠的。
生:我還覺得荷葉一片連著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
師:孩子們,你們的發(fā)現很棒,碧綠的荷葉,一片連著一片,一眼望不到頭,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太壯觀了。如果我們身在湖邊,一定會很震撼。對于荷花,你們的發(fā)現是什么呢?
生:荷花特別紅。
生:荷花很美。
生:因為有陽光照著。
生:陽光一照,荷花更紅了。
生:荷花紅是因為太陽的照射,陽光讓荷花更美,所以是“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碧綠的荷葉無窮無盡,配上陽光映照下美麗的紅荷花,這是一幅多么艷麗的圖畫呀!現在讓我們來說一句贊美荷花的話吧!
生:紅荷花,你真美?。?/p>
生:紅荷花,你的花瓣被陽光一照,更美了!
生:紅荷花,你在綠葉中顯得更紅了。
【教學反思】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理解比較統(tǒng)一,認為通過“接天”和“無窮碧”可以感受到荷葉的多和美,“映日”和“別樣紅”則反映出在陽光的照耀下荷花特別紅艷。課堂學習氣氛比較好,學生發(fā)言很積極,但他們的理解都停留在詞句表面,對美的感悟比較淺。這說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雖然花的時間比較多,但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他們沒有深入感悟畫面美。
那么,如何讓學生的思維聚焦到感受畫面的色彩美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喜歡色彩鮮艷的圖片,喜歡美的事物。如果把絢爛的荷花圖呈現在學生眼前,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借助直觀形象的畫面走進詩境,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呢?另外,誦讀在古詩教學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學生讀懂了詩意,教師才能夠引導他們進入角色,獲得情感體驗,讀出詩歌的色彩美、韻律美、意境美,品味詩中所描繪的畫面以及詩人的深情。本課中贊美荷花的環(huán)節(jié)有點流于形式,將其改成“加上感嘆詞朗讀”,情感體驗會不會更加深刻?基于上述思考,筆者進行了第二次試教。
【第二次試教】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荷花的色彩美,在合作學習找出關鍵詞之后,筆者展示了各種圖片,圖中有荷花、荷葉、朝陽,有近景、遠景……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荷葉、荷花在不同光線、不同距離中的變化,之后交流匯報。通過適當點撥,學生觀看圖片后產生的感悟比第一次更深刻。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的荷花美不美?
生:美。
師:那你們覺得美在哪里呢?
生:老師,我發(fā)現葉子的正反兩面顏色有深淺。
生:剛長出來的小荷葉是嫩綠色的,很大的葉子顏色比較深。
生:每一種綠都很好看。
生:很多不同的綠葉子連在一起更好看。
生:陽光下的葉子特別亮,感覺有光澤。
生:我覺得這些不同的綠,搭配起來,像綠色的波浪,比沒有變化的綠好看。
生:這片綠色的波浪無邊無際,非常壯觀。
師:你們的發(fā)現非常棒???,這些荷葉的綠是有層次的,有變化的,深的綠、淺的綠,嫩綠、亮綠、碧綠……連成一片,無邊無際,這就是——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
生:老師,我發(fā)現荷花在陽光下好像在閃光,陽光下的荷花最紅、最好看。
生:因為荷葉很綠,荷花才顯得更紅。
生:我知道朝陽是紅的,我看過日出。
生:所以荷花才會更紅。
生:有一張圖片中的荷花和朝陽距離很近,感覺它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生:朝陽照著荷花,荷花對著朝陽,看起來像在發(fā)光。
師:是的,你們感受美的本領真強???,荷葉的色彩不同,這些有層次的綠組成了無窮無盡的碧波,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給人一種強烈的美感。而荷花因為有了陽光的照射,變得有了光彩,還和天邊的朝霞互相輝映,有一種特別的美,所以作者才會寫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
(板書:啊、呀、噢、哇)
師:孩子們,面對這壯美明艷的景色,你們會發(fā)出怎樣的感嘆呢?讓我們加上語氣詞來讀一讀這兩句詩。
生:啊,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噢,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哇,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師:孩子們,你們讀得真有感情,老師的眼前仿佛出現了美麗的荷塘。你們看,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可詩中寫的全是景,詩中有送別之情嗎?
(生沉默。師講述楊萬里和林子方的故事后,生還是不太理解。)
【教學反思】
第二次試教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學生的主動性變強了,描繪畫面的時候能言之有物。在學生明白西湖六月風光的獨特之美后,再讓他們讀這首詩,他們的感情強烈多了,讀出了贊嘆的語氣。但就如何理解詩中的送別之情,學生出現了語塞的情況,他們無法找到情與景之間的關聯。這個難點如何突破?要想引導學生體會送別之情,必須從生活出發(fā),把問題簡單化。為此,筆者進行了第三次試教。
【第三次試教】
2022年版課標指出,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初步感受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價值。在順利完成感悟詩意、想象畫面的環(huán)節(jié),加感嘆詞進行朗讀后,筆者設計了一個貼近生活的問題,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解決,并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美。
師:古詩題目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寫了什么?
生:西湖的美景。
師:想象一下,如果你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要分開,會用什么方式來挽留他,或者送什么禮物給他?
生:我會送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生:我會找一樣大家都喜歡的東西,希望他留下來陪我玩。
生:我會很想他,所以要送禮物給他。
生:好朋友送我東西,我會很開心。
師:楊萬里送林子方的時候,有送禮物嗎?
(片刻的沉默之后)
生:哦,我發(fā)現了,他寫了一首詩送給林子方。
師:你們覺得這個禮物好不好?
生:好,因為西湖的景色很美,楊萬里的詩寫得也很美。
師:是的,把杭州最美的風景寫成一首詩,送給自己的好朋友,這是一份多么有詩意的禮物,一份多么美好的禮物。這份禮物讓林子方永遠記得美麗的西湖和西湖邊的好朋友。最后,讓我們帶著真摯的情誼一起誦讀這首詩,感受西湖之美吧。
(全班齊誦,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
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讀出景色之美比較容易,但讀出離別深情是有一點難度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考慮到低年級學生沒有很復雜的生活經歷,筆者降低了難度,從日常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詩人和朋友的情誼,體會富有詩意的送別形式,初步感受送別之情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美,之后再次誦讀這首詩。學生未必會對離別之情感受得很深刻,但本課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深入體會到這種感情。
經過一次次的試教,筆者的教學理念產生了轉變。從一開始只顧鉆研文本到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來把握教材,筆者不斷改進教學設計,采用多種學習方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展開學習過程。當學生遇到學習瓶頸時,適當點撥,用心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學生獲得更多感悟。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