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 娜
導讀
秋高氣爽天漸涼,你有沒有感到一天比一天冷了?這是冬天要來了。每年11月的7日或者8日,我們便迎來了立冬節(jié)氣,這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九個節(jié)氣。立冬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休止,以冬眠的狀態(tài)來養(yǎng)精蓄銳,為即將到來的春天做準備。英國詩人雪萊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姟岸靵砹?,春天還會遠嗎?”在我國宋末元初,有一位詩人也寫過類似的妙句,那便是文學家、書法家仇遠。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仇 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①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注釋
①木葉:樹葉。
詩歌大意
小雨帶來寒意,但還沒冷到結(jié)霜,庭前樹葉一半綠一半黃。此時距離小春已無太多日子,何處早放的梅花已經(jīng)散發(fā)出香氣了。
賞析
這一首描寫立冬節(jié)氣的詩卻在開篇寫“細雨”,很多人讀完會疑惑:冬天了,怎么還下雨?這是因為詩人是錢塘人,也就是今杭州人。北方立冬后便很少下雨了,但在我國的南方,立冬后下雨是很常見的,立冬前后結(jié)霜則是不常見的。
立冬這一天,細雨生出寒意,霜還沒有降下;房子前面樹上的葉子半青半黃,大概也是落了滿地。這兩句詩,詩人寫出了“立冬之寒”,細雨生寒是觸覺,落葉知寒轉(zhuǎn)黃是視覺。寥寥十四字,讓人讀來立刻感受到了南方立冬的氛圍。
小春沒多久就會到來吧,而不知道從哪里飄來的梅花淡淡的香氣。詩的后兩句,寫的是“立冬之美”。“小春日近”是從詩人的想象出發(fā)來描寫可期之美,而“梅花綻香”則是從嗅覺角度描寫冬之美。
此時,詩人真的能聞到梅花香嗎?當然有可能!明代有個文學家叫謝肇淛,他在《五雜俎·天部二》說過這事:“十月有陽月之稱,即天地之氣,四月多寒而十月多暖,有桃李生華者,俗謂之小陽春?!笨矗f歷十月還有桃李開花,立冬時梅花怎么就不能綻放了呢?也難怪詩人會在聞到梅花香氣的時候感慨“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