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評委作者參加了2023年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華東地區(qū)賽活動。本文對這次比賽活動中教師的表現(xiàn)和比賽過程,包括提問環(huán)節(jié)作些評論,鼓勵青年教師熱愛教學、練好內功和教好物理。
關鍵詞 大學物理;講課比賽;選手表現(xiàn);夯實教學功底;教好物理
2023年6月3日“2023年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華東地區(qū)賽”在南昌航空大學舉行。此次比賽由教育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華東地區(qū)工作委員會主辦、南昌航空大學承辦。14名華東各省市高校選拔的優(yōu)秀青年教師參加了本次比賽,30余名華東各高校的物理教師參與了現(xiàn)場觀摩和研討。7位專家評委對14位隱去名字選手現(xiàn)場提問和打分,并進行閉門討論,產生特等獎4名、一等獎6名、二等獎4名。在6月4日的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華東地區(qū)工作委員會工作大會上,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清華大學魏斌教授主持頒獎典禮并公布獲獎名單。南昌航空大學副校長何興道教授、教育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王青教授、教育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華東地區(qū)工作委員會主任蔣最敏教授、教育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工業(yè)大學施建青教授為獲得特等獎選手頒獎;張增明教授、潘小青教授、戴玉蓉教授、吳順情教授、陸培民教授、史久林教授為獲得一等獎的選手頒獎;王保林教授、潘正權教授、何娟教授、張魯殷教授為獲得二等獎的選手頒獎。隨后,獲得特等獎的中國礦業(yè)大學王瑩老師和海軍航空大學的王坤老師為大會作了精彩的課程示范課展示。
這次比賽組織有序,嚴格按照日程時間安排進行。各位選手都積極準備,講課富有激情,表現(xiàn)出認真的態(tài)度和敬業(yè)的精神,偶爾也表現(xiàn)出緊張的情緒??傮w而言,絕大部分選手都能按照所抽選到的講課主題呈現(xiàn)20分鐘的精彩講解,極個別選手講課時間沒有用足,15分鐘就講完了。各位評委也本著認真負責、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進行評判,有時也會提一些較深奧的問題??傊?,選手與評委均表現(xiàn)出相互尊重、互相促進的態(tài)度,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提高大學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水平,開展了熱烈的交流與切磋。
作為評委作者全程參加了這次比賽,主要體會有以下三點。
第一,選手對所講主題內容理解不夠深刻,不夠到位。大部分選手均能較好地講完主題內容,但是到了提問環(huán)節(jié)就表現(xiàn)出對自己所講內容理解不到位、不深刻的情況。評委提的問題有時也很簡單,但選手答不出來。例如:
(1) 在講電流元在磁場中所受的力時,電荷的漂移速度說成電荷的傳播速度。評委問,這個速度數(shù)量級是多少? 假設在橫截面面積1mm2 的銅線通1A 電流的情況下。選手答不出來。這個速度大小約為10-4m/s。
(2) 關于靜電場的高斯定理,有評委問,高斯面有缺口時,其通量是否等于面內所圍電荷的代數(shù)和。選手難以回答。
(3) 評委提問,剛體繞固定軸轉動時,其角動量與角速度是否一定平行。選手回答“是”,并且非??隙?。但其實回答錯了。
(4) 導線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與其他導線構成回路形成電流,電能轉化為熱能,評委問電能是從哪里轉化過來的。選手回答“不太清楚”。若保持這段導線在磁場中作勻速直線運動是否需要外力,選手回答“不能確定”。
(5) 還有,評委問靜電場中的試驗電荷電量q0 為什么要小,選手的回答不夠準確。評委又問,在考查點電荷q 產生的靜電場時,用的試驗電荷電量不同得到的點電荷產生靜電場的公式是否不同,選手回答“Yes”“是不同”。這些回答讓評委非常震驚!
第二,對所講的主題內容缺乏深層次的思考。例如:
(1) 選手在講光柵衍射時,選手所選光柵的周期由一部分完全透明和一部分完全不透明構成。評委問,若完全不透明的部分改成部分透明或半透明,光柵干涉圖樣大致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選手回答說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2) 評委問,在楊氏雙縫實驗中,若狹縫S1 后放一透明玻璃,干涉圖樣有何變化? 選手不能回答。
(3) 同樣在楊氏雙縫實驗中,若兩狹縫的寬度不一樣大,則干涉圖樣又有何變化? 如果把雙縫改成兩個相同波長的激光器所發(fā)出的激光照明,可否看到干涉圖樣? 以及光的相干長度指什么? 如何計算? 等等問題,選手都不能回答,表現(xiàn)出選手之前從來沒有思考過這類問題。這種情況也許是剛上講臺的青年教師的普遍情況。但是,隨著老師們教學經驗的積累,只要熱愛教學,肯鉆研教學,老師自己就應該想到這些問題,也應該逐漸弄清楚這些問題,或者根據(jù)對相關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深刻理解稍加思考就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有信心,但這要求我們青年教師持之以恒。
第三,比賽過程中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這次理論課講課比賽增加了8分鐘的提問環(huán)節(jié)。這對選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選手不僅要講課講得好,而且要對評委所提的問題回答得好,需要選手具有很好的功底,對所講內容達到深刻理解的程度。這樣的選手正是我們期望通過教學比賽倡導的教師。選手們通過回答問題的環(huán)節(jié),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時,這一嘗試對評委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評委們必須認真聽講,才能提出恰當?shù)膯栴},還要忍住不點評,真不容易。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這樣的比賽不單單是一個比賽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交流過程,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過程。
比賽過程還反映了一些其他情況。例如,有些選手離開PPT就很難講課;個別選手對抽選到的主題內容根本不熟悉,從來沒有講過;個別老師的講課沒有深度,缺乏啟發(fā)性和挑戰(zhàn)度;也沒有看到使人眼前一亮的數(shù)字化技術應用。
總之,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教學比賽,引導老師們熱愛教學、鉆研教學,夯實教學功底,不斷提升大學物理基礎課程的教學水平,從而使我們的老師們上課越來越帶勁,在三尺講臺上獲得更多的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