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何為“美”

2023-04-29 14:11:46周怡杉
當代音樂 2023年11期
關鍵詞:音樂美學思辨教學研究

周怡杉

[摘 要] 《音樂美學》是我國音樂專業(yè)高等教育開設的專業(yè)課程,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也引發(fā)許多人對課程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進行思考、總結。既然是音樂“美”學,就應該教音樂的“美”,但實際課程內容卻充斥著枯燥單調的哲學理論,既不“音樂”,也不“美”。與此同時,還有些教師反過來認為課程對于理論的教授不夠重視,這樣的“亂象”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究竟音樂美學應該教什么?怎么教?本文通過挖掘“美”的內涵,比對音樂的“美”與音樂美學的“美”,指出音樂美學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提高審美價值觀,做到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關鍵詞] 音樂美學;教學研究;理論;思辨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3) 11-0067-03

《音樂美學》作為一門專業(yè)理論課程,從20世紀60年代于潤洋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開設《西方音樂美學史》起,迄今已有大半個世紀,其間許多相關教師發(fā)表了對于音樂美學的課程性質、學科構成、教學方法的相關討論,如:傅曄《高校傳統(tǒng)音樂美學教學實踐性研究》[1]中指出,音樂美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具備更好的審美水平,提升學生的音樂表演水平,感受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美;李甜甜《基于音樂教師培養(yǎng)的音樂美學課程改革與實踐》[2]從培養(yǎng)師范生的角度出發(fā),認為音樂美學課程應該幫助學生了解音樂藝術基本規(guī)律、樹立正確審美觀,并為培養(yǎng)中小學音樂教師提供全面的素養(yǎng)支持,但現(xiàn)有的課程設置目標不明確,結構不清晰,教材內容包含過多的中西方美學理論,而具體的審美情趣、構建音樂素養(yǎng)方面的內容不夠充分。

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都偏向于指責“音樂美學”的教學偏重理論,對于音樂中“美”的引導不夠充分。但與此同時,我們又發(fā)現(xiàn)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的本科、研究生,在學術論文的寫作方面常常顯得語言稚嫩、思辨不足,對于音樂作品的分析最終只能落在“庖丁解牛”般細致但枯燥的作品結構分析和“訓詁”一般的演奏指導上。音樂專業(yè)高等教育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認識、表達音樂的“美”,換來的結果卻是茶壺里煮餃子——有“美”難言。問題究竟出在哪里?看來,對于“音樂美學”的教學研究,還應該進行進一步的思考。

一、美,是一種具體特質,還是一般規(guī)律?

在討論“音樂美學”教學的相關文獻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對“美”的教育不足的指責,仿佛“音樂美學”教學內容就不應該過多包含抽象理論。也有另外一部分的文章,認為教學的問題在于理論化基礎薄弱。吳?!豆ぞ吲c批判——實踐論與價值論意義上的高校音樂美學課程觀念變革》[3]中,指出音樂美學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音樂實踐者的價值判斷和理論運用能力。通過實踐讓學生將課程從“是什么”發(fā)展到“能做什么”,即從“哲學”高度指導、批判、鑒別音樂實踐。而現(xiàn)有的教學現(xiàn)狀卻是重“技巧”輕“理論”,音樂美學的課程一直被認為是枯燥的理論堆疊,往往不被學生重視,處于被忽視的邊緣地帶。

這兩種觀點針鋒相對,各自都有理有據(jù),在判斷孰是孰非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梳理一下,究竟“音樂美學”中的“美”,指代的是什么?

“美”,在2016年出版的第七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括:美麗,好看;使美麗;令人滿意的,好;美好的事物,好事;得意等。與“美”相關的詞語,總給人一種美好的想象與感受,譬如美不勝收、美輪美奐、美色、美食等。一旦我們用“美”來描述一個事物,便是賦予了它令人產(chǎn)生愉悅感受的特質,因此,“美”是一種具體的特質。

同樣是“美”,“美學”中的定義則有些許不同。大陸學者易萬成在他的《存在于華夏文明》一書中,指出美學對美的定義是:人對自己的需求被滿足時所產(chǎn)生的愉悅反應的反應,即對美感的反應。這一定義包含兩層意思,首先,它指出“美”是一種反應,是人的愉悅反應的反應。前一個“反應”是動詞,后一個“反應”是名詞。其次,這種愉悅反應的產(chǎn)生,源自人對自己的需求的被滿足。換句話說,“美”是一種滿足感,這滿足感產(chǎn)生于人的需求。這句話描述的重點在于,人對于自己的需求,即“美感”的反應是愉悅的,但這“美感”本身,也就是人的需求是不是愉悅的,是不是美好的,并沒有給予嚴格的限制。對于“美”的感受從來就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可以作為對“美”的標準的描述。簡而言之,美學視域下的“美”包含了“美”的特質和對美的“反應”。反應是愉悅的,是美的,但“美”的特質卻不一定。

為何美學中對于“美”的定義如此不同?先來看一下“美學”的定義?!懊缹W”,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中的美的一般規(guī)律與原則的科學。它主要探討的是美的本質、藝術和現(xiàn)實的關系,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等?!懊缹W”首先是一門科學,它研究的首要任務就是探尋美的事物的規(guī)律。這一定義說明,“美學”的研究對象是“美”,但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事物“美”的認知和感受層面,而應該在此基礎上對“美”進行一般規(guī)律的思考、提煉。對于事物一般規(guī)律的思索和研究,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辨是“哲學”研究所要求的基本能力,而“美學”正是建立在“哲學”基礎上的學科。從哲學視角來看美學研究,美就不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特質,而是從各種事物中提煉總結出的一般規(guī)律。

通過以上相關概念的梳理,已經(jīng)可以清楚地分清“美”在日常生活和在美學學科內的不同定義。那么,音樂美學中的“美”,究竟應該指什么?又應該怎么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呢?

二、區(qū)別“音樂特有的美”和“美學視角下的音樂”

美既可以是一種具體的特質,也可以是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具體到音樂藝術領域,可以將之引申為“音樂特有的美”和“美學視角下的音樂”。

說起音樂特有的美,立刻就能聯(lián)想到音樂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和偉大的音樂作品。例如巴赫的《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馬太受難曲》;維瓦爾第的《四季》;莫扎特的《魔笛》《安魂曲》;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還有李斯特的《浮士德交響曲》《匈牙利狂想曲》等等。這些作品從創(chuàng)作完成至今已經(jīng)過去了幾百年,但每當音樂聲響起,我們仍然會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優(yōu)美的旋律所感動。旋律,是音樂的美的特質的重要部分。它包含高低起伏的聲音,也包含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它在時間的流逝中緩緩展開,融入人們的情緒,讓聆聽音樂的人時而激動昂揚,時而憂愁無奈。聽者的內心被流動的音符所震撼,產(chǎn)生共振,音樂因此能夠長久地回旋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除了讓人感動的美好旋律,音樂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我國從古代就提倡利用音樂來進行政治教化和道德感化。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荀子也說過:“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敝逃也淘嘞壬诒贝蟮难葜v中指出,音樂是“一種助文化之利器”。音樂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俗話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边@句話說明,音樂具備語言所不能涵蓋的更多、更豐富的內涵。這些內涵隱含在音樂的各要素之中,于潛移默化之中感染人們的思想,使人們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不斷獲得身心和人格的發(fā)展和完善。譬如我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于我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它的節(jié)奏鏗鏘有力,音符簡短激昂。每當國歌奏起,每個人都會回憶起過去艱難的歲月,感受到眼下的生活來之不易,一股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隨著音樂的起伏油然而生。這樣的感受和領悟,比起語言來,更加深刻,更加令人難忘。

以上皆可以說是音樂所特有的美,但不可否認,音樂藝術中還有其他的一些情形存在。譬如,音樂包含很多不同的類別,除了古典音樂以外,還有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等等。每一種不同類別的音樂愛好者之間,喜好卻不相通。喜歡交響樂、古典音樂的人,往往會嫌棄流行音樂,認為流行音樂庸俗、無聊;而流行音樂的愛好者會認為古典音樂愛好者故作高深、附庸風雅,因為古典音樂大多會讓聽者昏昏欲睡。隨著音樂史的發(fā)展,音樂作品本身也逐漸拋開美妙的旋律、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等因素,逐漸發(fā)展出其他的藝術元素。傳統(tǒng)音樂中的和聲系統(tǒng)從瓦格納的作品起,逐漸走向崩塌;講究對仗結構的古典節(jié)奏體系經(jīng)歷了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個性化的發(fā)展后,又被極富生命力的民族音樂節(jié)奏“沖刷”得幾乎“體無完膚”。有的音樂作品除了標題以外,甚至沒有任何音符(約翰·凱奇《4分33秒》)。人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音樂可以很好“看”,很好“說”,但唯獨不再“好聽”。那些以“好聽”為前提的特征在音樂的發(fā)展趨勢中愈發(fā)式微,是否意味著音樂的“美”不再存在了?沒有“美”的特質,是不是就不再是音樂了?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只能暫時跳開音樂自身,嘗試從“美學”來對音樂進行審視,看看“美學視角下的音樂”又是怎樣的。

首先來看一下張前主編的《音樂美學教程》(圖1)中音樂美學的定義:音樂美學從音樂藝術總體的高度研究音樂的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性的基礎理論學科。音樂美學同一般美學、音樂技術理論、音樂史學、音樂評論等都有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而且音樂美學這門學科的發(fā)展和深化,往往離不開從上述這些領域的成果中吸取營養(yǎng)。

美學的研究基礎是哲學,音樂美學亦如此,因此,我們應該運用哲學的角度來審視音樂。我們看待音樂以及音樂現(xiàn)象,不應拘泥于某一種具體的特質,而是要了解音樂的本質以及音樂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音樂是一種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活動,不論是喜愛或厭惡的情緒,都屬于人與音樂發(fā)生互動后產(chǎn)生的心理活動。因此,除了哲學以外,還可以利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對于音樂實踐各環(huán)節(jié)——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表演、音樂欣賞、音樂評論等進行研究和剖析。再者,20世紀以來,社會學的發(fā)展也為研究音樂開辟了道路,例如音樂的社會功能、音樂的價值標準等等。

音樂可以使聽者產(chǎn)生共鳴,我們在沒有利用“美學”視角進行審視之前,會將之視為音樂的特質。但通過心理實驗的研究結果可以得知,音的物理屬性,如音高、力度、音色、時值等,對人的感覺有直接的影響。和諧的音程使人愉悅,不和諧的音程則會引起人的不適,因此充滿大量刺耳的音程的現(xiàn)代音樂作品才會如此不被大眾所接納。也正因如此,進一步證明了音樂與人的心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不論悅耳還是難聽,都是音樂存在的基本規(guī)律。

音樂可以對人產(chǎn)生教育、感化的作用,但這樣的作用只會針對某一特定地區(qū)、特定種族的人群。通過學習社會學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知道,音樂的形成與所在區(qū)域的人的社會活動息息相關。當?shù)厝说奈幕?、語言習慣,乃至歷史發(fā)展、價值觀的變遷,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當?shù)匾魳返木唧w形態(tài)。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成就一方的音樂。正因為人們在音樂聲中聽到了熟悉的社會因素,才會在不需要語言說明的前提下,就受到音樂所表達出的情緒的感染。

由此可知,“音樂特有的美”與“美學視角下的音樂”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容。這兩個“美”一個是名詞,一個是動詞;一個是特征,一個是思維。那么在進行《音樂美學》課程教學的時候,究竟應該偏重哪一個呢?

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認為音樂美學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美學理論,而對于審美感知的教育不夠充分;或者認為過分強調感知和技巧,而理論教學不足,其實都各有其偏頗之處。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值得進一步探討:音樂美學課程與音樂審美教育的關系以及音樂美學課程的教學目的。

音樂美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只能,或只有通過學習音樂美學,學生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嗎?其實,在整個音樂專業(yè)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中,其他許多課程已經(jīng)對此有所涉及,如《音樂鑒賞》《中、西音樂史及代表作品》等等。在這些課程中,學生欣賞到大量的音樂作品,并通過聆聽老師的講解,以及閱讀豐富的歷史資料、文化背景,或多或少都形成了一定的音樂審美價值觀。學生在進入音樂美學課程之前不是一張白紙,我們的教學目的不能僅僅停留在將學生“引入”到音樂審美中來,而是要如何進一步引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

如何提高呢?這就要說到音樂美學課程的教學目的了。學習音樂美學,除了要知道音樂的“美”,還要知道它如何做到“美”——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學習音樂美學之前,學生知道作品好聽,但并不能說出好聽的原因,甚至對“音樂是什么”這么簡單的問題,也無法做出很好的回答。而美學正是將我們熟悉的審美感受,用科學的語言進行思考、總結的方法。學習音樂美學,不能只學枯燥的理論,需要在音樂和語言之間來回思索,摸索前行。美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停留在語言,而是提高審美能力。因此,音樂美學的理論學習,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落實到“音樂特有的美”上,也就是音樂欣賞上來。但此時的“美”與之前的“美”已經(jīng)不同了,它更清晰,更明確,也更豐富,更犀利。它引導我們看清之前不明白的“美”,同時也能挖掘出之前未能發(fā)現(xiàn)的“美”。

以上,才是《音樂美學》的教學目的,也是“美”真正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傅曄.高校傳統(tǒng)音樂美學教學實踐性研究[J].北方音樂,2020,08(16):237-238.

[2]李甜甜.基于音樂教師培養(yǎng)的音樂美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大眾文藝,2022(04):182-184.

[3]吳海.工具與批判——實踐論與價值論意義上的高校音樂美學課程觀念變革[J].人民音樂,2018(01):48-51.

(責任編輯:韓瑩瑩)

猜你喜歡
音樂美學思辨教學研究
高中數(shù)學教學研究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音樂現(xiàn)象理解探究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57:04
格拉斯《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的音樂美學探討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54:51
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及其價值的解讀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49:08
淺析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44:38
中醫(yī)辨證分析規(guī)范探討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57:11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騎驢”出發(fā)在思辨中前行
交替?zhèn)髯g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永吉县| 剑阁县| 两当县| 开鲁县| 镇江市| 遂宁市| 湘乡市| 乐山市| 江津市| 绥化市| 沅陵县| 玉林市| 安龙县| 龙胜| 左云县| 威海市| 潮安县| 韶山市| 赤壁市| 济南市| 濮阳县| 绍兴市| 磴口县| 丰宁| 错那县| 浦北县| 文登市| 清水河县| 盐山县| 长沙县| 定边县| 化德县| 武定县| 凌海市| 津市市| 巴里| 武冈市| 酉阳| 财经| 临潭县|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