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繼航
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貓是家中重要的一員,丟失之后重金尋找也不算什么新鮮事。但是,你可知道,唐朝人為了爭一只貓竟然驚動了官府!
“喵星人”(貓)和“汪星人”(狗)歷來就是人們最寵愛的動物。家貓的祖先據(jù)推測是沙漠的埃及貓或波斯貓,它們已經(jīng)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之久。貓咪因為有大大的眼睛,柔軟漂亮的毛,一副萌萌的表情,所以讓人們一見生憐,毫無抵抗力,甘心為它當(dāng)鏟屎官。
別看十二屬相中沒有貓咪,在古代,逢年過節(jié)時,貓可是享受祭祀的。《禮記·郊特牲》:“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p>
古人說禽獸中對人們有幫助的,要知恩圖報,過年時都要祭祀一番,因為貓能夠吃田鼠,虎能吃野豬,所以逢年過節(jié),人們會迎來貓神、虎神,祭祀一番。當(dāng)時貓是身列“八神”之一的。
唐鄭綮撰《開天傳信記》一書說,裴谞在河南省當(dāng)?shù)胤焦?,這一天有兩個人擊鼓告狀。裴谞以為是什么大事,結(jié)果是爭一只貓。狀紙上說:“若是兒貓,即是兒貓。若不是兒貓,即不是兒貓?!本褪钦f,如果是公貓,就是我的貓。如果不是公貓,就不是我的貓。裴谞為人風(fēng)趣幽默,看了狀紙哈哈大笑,于是寫下了《又判爭貓兒狀》:“貓兒不識主,傍家搦老鼠。兩家不須爭,將來與裴谞。”貓不認(rèn)識主人,跑到別人家去捉老鼠。你們兩家就不要爭了,把它送給我吧。這裴谞想必也是個資深貓奴,見這只貓實在可愛,于是就借機(jī)沒收了,兩家人都嘲笑裴谞的“吃相”難看,《開天傳信記》所謂“遂納其貓兒,爭者皆哂之”。
不過,由此事也可以得知,唐朝人是十分喜愛貓的,不然,不會因為一只貓去驚動官府,裴谞作為堂堂朝廷命官,也不會不顧身份,把這只爭訟的貓公然據(jù)為己有。
現(xiàn)在的短視頻上有很多小朋友和貓咪成為玩伴的趣味畫面,在唐朝時也不例外,只可惜當(dāng)時沒有影像資料。不過,在晚唐詩人路德延的筆下,我們卻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一個小兒“臂膊肥如瓠,肌膚軟勝綿。長頭才覆額,分角漸垂肩”,粉粉嫩嫩的一個小娃兒,梳著哪吒那樣的發(fā)式,兩臂肥白如瓜,肌膚柔軟如綿,他平時嬉戲玩耍的東西有哪些呢?“嫩竹乘為馬,新蒲折作鞭。鶯雛金鏇系,貓子彩絲牽”——把嫩竹橫在胯下當(dāng)馬騎,新長的蒲草折來當(dāng)鞭子,用金屬環(huán)拴住幼小的鶯雛,拿彩絲線牽著貓咪玩耍。
(摘編自《吃喝玩樂在唐朝》)
《學(xué)習(xí)方法報》讀寫拍檔高中版202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