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刻畫出米考伯夫婦無恥的形象”錯誤。)
2.A(“寫出其人性的復雜、狡詐”不當,前后對比體現(xiàn)出米考伯先生的虛榮和盲目樂觀,不能體現(xiàn)人性的狡詐。)
3.開篇運用對比手法,一是如今“幾乎對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為怪了”的“我”卻對過去“像我這樣小小年紀就如此輕易地遭人遺棄”的事情感到“吃驚”;二是有才華的孩子“身心兩傷”而無人替他說話。作者借助對比,表現(xiàn)了“我”對當時黑暗、缺乏憐憫之情的社會的批判。
4.“米考伯先生的困難更增加了我精神上的痛苦”,“我”把米考伯太太對我訴說的最傷心的話視為知心話,這些都表明與米考伯夫婦的相遇讓“我”學會了成長,懂得了體貼人、關心人。米考伯一家的悲慘遭遇,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情。
5.D(不是與伯戴特一道出資,是說服她出資。)
6.①狄更斯12歲時,因父親入獄,他被迫在霧都倫敦當童工,其悲慘遭遇等同于孤兒,從這一角度看,他的確是霧都孤兒;②狄更斯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后,所寫《霧都孤兒》成就高、影響大,這部名著成了他的一個標志。
7.①從狄更斯的生活經歷看,他艱辛悲慘的童工遭遇必然成為創(chuàng)作素材,成為其“文”;②從其品格特征看,他天性中的悲憫情懷讓他自然而然地關注下層民眾,同情他們的遭遇,這就成了他的“文”的一個最重要的主題;③從創(chuàng)作思想看,他疾惡如仇,“文”中也就充滿批判力量,是典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