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民
歷史是一面鏡子,她能真實地反映和折射出事物曾經的過程,以及她所產生的影響和隨之的啟迪。近期來,在收藏界、在拍賣行、在古玩市場、在文博單位和各個新媒體平臺上,人們都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景德鎮(zhèn)現(xiàn)代陶瓷發(fā)展史上一個鮮活的亮點符號——“五六七”。
“五六七”是我十年前即二〇一三年春參加北京中貿圣佳拍賣行舉行的一次學術座談會上提出的一個概念和觀點。就是說景德鎮(zhèn)瓷器,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景德鎮(zhèn)瓷器,我認為最好的、最親民的,最具有收藏意義和升值空間的瓷器,當屬“五六七“,也就是產之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這三個時期的景德鎮(zhèn)瓷器。當然,每個年代都有它的時代特征,都有它的代表性產品,都有它獨特的歷史背景。下面僅綜合我個人了解和研究查證的資料,談點看法:
195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時任政務院副主任兼中央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的郭沫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組織“建國瓷”生產的建議,旨在搶救、挖掘和恢復全國各地名窯名瓷,弘揚祖國的民族文化。周恩來總理采納并支持了郭老的意見。1952 年2 月宣布成立由輕工業(yè)部科學研究和美術設計方面專家組成的“建國瓷設計委員會”,并指示由景德鎮(zhèn)、醴陵、宜興等陶瓷產區(qū)負責生產燒制。與此同時,還派遣專家指導小組分赴各個產區(qū)。中央美院教授高莊、祝大年、梅健鷹一行六人來到景德鎮(zhèn)。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首先對景德鎮(zhèn)的瓷土原料、瓷釉配方、燒成操作和造型裝飾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并根據當時各個陶瓷制作廠坊的生產狀況提出了改進和完善的建議。例如產品規(guī)格的統(tǒng)一、產品名稱的規(guī)范、產品計量的完善等等。
為了配合建國瓷的制作和組織工作。1953 年6 月,由國家輕工業(yè)部、中國科學院冶金研究所配合景德鎮(zhèn)陶瓷專業(yè)學校和各種試驗小組成立了“建國瓷制作委員會”,為之后景德鎮(zhèn)陶瓷科學研究機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這就是1954 年8月景德鎮(zhèn)輕工部陶研所成立的背景史料。
在省市有關部門的重視和協(xié)調下,由中共景德鎮(zhèn)市委宣傳部出面,從各個工藝美術合作社和私營瓷廠抽調了三十五位在成型、彩繪及顏色釉配制卓有影響的老藝人如王大凡、王步、魏庸生、潘庸秉等人和極有培養(yǎng)前途的青年工人組織學習和培訓。這批年輕人中有王錫良、張松茂等人,培訓地點就在景德鎮(zhèn)久棄的天主堂。他們白天忙于制作,晚上就聽高莊、梅健鷹教授講課,從而懂得了什么是油畫、什么是水彩畫、什么是立體造型、什么是民間藝術。每到星期天,學員們自由組合,跟隨祝大年,梅健鷹去郊外寫生,從感性到理性上感悟到“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畫理,進而激發(fā)了陶瓷工作者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敖▏伞敝笇ЫM的言行舉措,無疑在當時封閉和保守的陶瓷藝壇,吹進了一股清新鮮活的春風。
楊永善在他的《中國的陶瓷》一書中寫道:“建國瓷的設計制作工作從1952 年10 月開始,到1954 年9 月結束,完成了73556件產品”。江思清在《景德鎮(zhèn)陶瓷史稿》中記敘 :“建國瓷委員會在這年(1953 年)創(chuàng)設了‘建國窯’,用科學方法制造了建國瓷器。燒造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煙酒具、花瓶、花盆及其它日常用具和紀念禮品等,以民族形式及大眾方向作為藝術標準以表達出新中國的蓬勃氣象”。
歷時三年的建國瓷生產,經過設計委員會的嚴格甄選,共計73556 件,而景德鎮(zhèn)入選的有24531 件,占全國產瓷區(qū)的1/3 強,成績最為突出。其中有各種顏色釉、青花、粉彩、斗彩、薄胎花瓶、薄胎碗等等。其制作之精良、工藝之精致堪稱嘆為觀止。如200 件青花斗彩牡丹花砵和粉彩十二牡丹薄胎碗、粉彩人物《梁紅玉擊鼓》花瓶、50 件粉彩《木蘭從軍》花瓶、古彩描金《荷花》梅瓶、粉彩《萬花》尺六果盤、墨彩描金《牡丹》九頭茶具等,一致認為裝飾大方、色調鮮明,富有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對反映現(xiàn)實題材的作品,如《采茶撲蝶》、《小孩放鞭炮》、《志愿軍在朝鮮》、《祁連山勘探隊》、《東北舞》以及反映民間故事的《梁祝姻緣》、《白蛇傳》等等,認為這些作品隨著內容而變革,突破了原來單純的傳統(tǒng)模式,在創(chuàng)作形式上吸取了剪紙、年畫、版畫、雕刻的表現(xiàn)元素,是充分體驗生活的成功創(chuàng)新,高莊興奮地贊譽為“劃時代的進步”。
由于景德鎮(zhèn)建國瓷送審是分兩次到北京送審的。1953 年,景德鎮(zhèn)送審的10438 件,當年十月在北京故宮的保和殿舉行了建國瓷的預展。徐悲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在高莊、王遜、莫宗江等人陪同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展覽。當徐悲鴻看到了久縈于心,深恐失傳的霽紅釉時,竟熱淚盈眶,霽紅瓷那光彩絢麗而深邃如火的紅釉色彩,令人感到十分愉悅而又尊嚴。這種富有民族內涵的紅釉瓷從宋代到清代時傳時衰,曾幾度失傳,這次展品中的幾件霽紅裝飾的扁肚天球瓶和四方芭蕉瓶,就雄辯地證實了霽紅等各種名貴的色釉瓷藉“建國瓷”的東風不僅有了恢復和提高,而且做了充分的科學物化分析并記錄在案,為今后的普及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粉彩瓷瓶·木蘭從軍
那年歲當三十的王錫良創(chuàng)作的是一塊尺二《采茶撲蝶》彩盤,其人物造型之新穎、色感之馨和、主題之鮮活、為眾人矚目。1954 年10 月27 日的《人民日報》載文評論說:“景德鎮(zhèn)青年一代的陶瓷藝術人員、在貫徹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文化方針下,加強政治思想領導,提高了創(chuàng)作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發(fā)揚了我國陶瓷藝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創(chuàng)作反映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作品。《采茶撲蝶》的主題和表現(xiàn)方式是健康向上的、明朗清新的,隨時在喚起人們對青春、對生活的熱情。”《人民畫報》在展示期間也選登了一大批景德鎮(zhèn)出品的建國瓷圖片。
為了加強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展示中國的嶄新風貌,周恩來總理指示從建國瓷中精選部分赴國外展出。景德鎮(zhèn)瓷器在1953 年先后在蘇聯(lián)、保加利亞、瑞典、德意志(萊比錫)、蒙古等國展出;1954 年又在蘇聯(lián)、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羅馬尼亞、印度、緬甸、敘利亞等十四個國家展出;1955 年在蒙古、朝鮮、瑞士、英國、法國展出。
建國瓷自1953 年到1955 年期間,先后在三十多個國家展出。誠如緬甸總理吳努在參觀展覽后寫給中國駐緬大使姚仲明的信中所言:“給我特別深刻印象的是構成展覽會中最出色的、獨一無二效果的一些瓷器。我認為:它們式樣的精巧和色彩的調和是無與倫比的?!?/p>
“瓷以窯而名,窯以瓷而貴”。景德鎮(zhèn)在新中國旗幟下,以建國瓷來了一個華麗的亮相。緊接著,他們又掀起了一個轟轟烈烈的“獻禮瓷”高潮。
如果說建國瓷的宗旨是“挖掘、恢復、提高”,把失傳或瀕于失傳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瓷恢復和發(fā)揚光大,那獻禮瓷則以“創(chuàng)新”為基點,力求在材質運用、工藝技法、裝飾形式及題材表現(xiàn)上有新的突破,向世人展示瓷都全新的時代風貌。
1959 年,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大典之年。北京掀起了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北京車站及民族飯店等十大建筑高潮。有“瓷都”之譽的景德鎮(zhèn)接到有關部門的指示,生產與十大建筑配套使用的日用瓷和陳設瓷。
有著飽滿愛國熱情和精湛制瓷技藝的景德鎮(zhèn)人,并不滿足于生產指令性的配套瓷,他們自發(fā)地萌生了創(chuàng)作獻禮瓷的念頭并付緒行動。著名陶瓷藝術家劉雨岑、曾龍升、毛龍汲、王步、畢淵明等率先提出倡議,得到了全市各界人士及單位的響應,提出了“人人為大躍進鼓勁,個個為獻禮瓷出力”的行動口號。
隨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重視下,各大瓷廠、陶瓷學院和陶研所的技藝人員及教職師生們,投入了緊張有序的獻禮瓷創(chuàng)作的群眾性熱潮中。這期間、陶研所劉雨岑首創(chuàng)了“水點桃花”釉上裝飾新技法。幾可與國畫裝飾的“沒骨法”相媲美 ;藝術瓷廠章仕保開啟了“金線粉彩”新工藝;東風瓷廠余子富、余忠榮等人,參加以煤代柴園窯燒成工藝獲得成功;建國瓷廠燒造出高達2.06 米的青花釉里紅萬件大瓶;新平瓷廠江樣春利制并成功燒制出高2.9 米的萬件柳葉瓶;陶研所研制出腐蝕法新工藝,并成功開發(fā)出二十一種高、中、低溫顏色釉,極大地豐富了色釉瓷的花色品種。
為了獻禮瓷、全市各廠、所、院、校打破了行業(yè)分屬的界限,出現(xiàn)了“一方有求,八方來援”的團結互助的可喜局面。陶研所曾龍升的《龍舟》瓷雕,有雕塑瓷廠張新喜的加盟;雕塑瓷廠聶樂春的瓷板浮雕《廬山四絕》,有陶研所蔡壽生、楊秦川、謝集賢的參與;而藝術瓷廠余文襄為改進“雪景”山水畫所需的“雪白”料,也得到了配料高手馮毛仔的鼎力相助。如此等等,切實體現(xiàn)了“人人為大躍進鼓勁、個個為獻禮瓷出力”的旨準。
雕塑·龍舟 作者:曾龍升
1959 年8 月20 日,1513(套)件獻禮瓷匯集在市陶瓷工業(yè)局的會議廳內,經專家組鑒定評選,189(套)件作品獲甲等獎;227(套)件獲乙等獎,其中獲最佳作品有:
王錫良創(chuàng)作的大型陶瓷壁畫《革命搖籃井岡山》;
劉雨岑創(chuàng)作的粉彩水點桃花《黃雀迎春》薄胎瓶;
王大凡創(chuàng)作的粉彩《大禹治水》瓷瓶;
汪以俊繪制的粉彩《六鶴同春》瓷板畫;
曾龍升創(chuàng)作的《天女散花》瓷雕;
王步繪制的青花釉里紅《鴛鴦戲蓮》萬件瓶;
畢淵明繪制的粉彩四折屏《獅虎猴貍》瓷板畫;
潘庸秉創(chuàng)作的藍釉堆雕《雄雞》、紅釉堆雕《和平鴿》掛盤;
余文襄繪制的粉彩雪景《賞雪圖》瓷板畫;
蔡金臺等人創(chuàng)作的浮雕瓷壁畫《井岡山》;
王希懷首創(chuàng)青釉刻劃《游蝦圖》彩盤;
張松茂繪制的重工粉彩《牡丹圖》瓷瓶;
潘庸秉與王步合作繪制的青花斗彩直徑98 厘米的瓷圓桌面《九桃錦壽》。
為了表彰在獻禮瓷活動中作出特殊貢獻的陶瓷藝術工作者,同年九月十九日,景德鎮(zhèn)市委、市政府在新建立的群英堂召開了隆重的授獎表彰大會。王大凡、王錫良、劉雨岑、畢淵明等33 人榮獲了“陶瓷美術家稱號”;章文超、王曉帆等55 人榮獲“陶瓷美術師”稱號;另有汪桂英、徐煥文等105 人榮獲“陶瓷美術設計員”稱號。從此以后景德鎮(zhèn)的陶瓷從業(yè)人員有了自己的技術職稱,有了身份待遇,有了爭先奮進的動力。
在組織的關懷和重視下,王錫良、王步、徐煥文等人被選送去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出席全國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
這一年的十月二日,景德鎮(zhèn)獻禮瓷在北京故宮慈寧宮舉辦匯報展,共展出各種品類、彩類的獻禮瓷1508(套)件,共接待參觀者16 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郭沫若、董必武、楊明軒、蔡廷鍇、許德衍、李德全等和國務院各部委負責人先后參觀了展覽?!度嗣袢請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十多家國內外新聞媒體作了高度評價的報道。
歷時四天的匯報展結束之后,獻禮瓷經中央有關部門討論決定后,其去向有:王錫良的《革命搖籃井岡山》壁畫、曾龍升的《天女散花》瓷雕、畢淵明的《四靈獸》折屏畫、王步的《鴛鴦戲蓮》瓷瓶、徐天梅的《人民公園》折屏畫等12 件作品陳列在人民大會堂的江西廳;吳康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青花瓷板肖像畫、潘庸秉的釉里紅《金魚》缸陳列在天安門城樓主席休息室;章仕保的粉彩《鸚鵡桃花》瓷瓶、趙惠民的粉彩《紅娘玩枰》瓷瓶等85 件作品作為贈送給來華國慶觀禮的外國貴賓的禮品瓷。
《紅色的井岡山》作者:王錫良
此外,釣魚臺國賓館、中南海紫光閣等單位也選取了部分獻禮瓷。其中汪以俊的粉彩《六鶴同春》、余文襄的粉彩《茨坪春色》大型瓷板畫懸掛在華僑大廈的貴賓廳。聶樂春的浮雕《廬山四絕》瓷板畫陳設于頤和園貴賓接待室內。
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獻禮瓷又輾轉回到了景德鎮(zhèn)。包括《六鶴同春》、《廬山四絕》、《九桃錦壽》等被景德鎮(zhèn)陶瓷館或原廠家作為珍品悉心收藏著。”以瓷紀事”獻禮瓷畢竟是那個火紅年代彌足珍貴的歷史見證。
進入到六十年代。景德鎮(zhèn)陶瓷工業(yè)無論是規(guī)模、優(yōu)勢、抑或在品牌幅射上都與瓷都相匹配?!鞍兹缬?、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四如贊語不徑而走,青花、玲瓏、顏色釉、粉彩四大名瓷更是譽滿寰宇。曾有人評說,青花瓷宛若水墨畫,色釉瓷渾若油彩畫,瓏瓏瓷輕盈象蘇州繡畫,而粉彩更類似于中國畫。
粉彩是釉上裝飾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一種彩類。它受清代國外的琺瑯彩影響而衍生,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被譽為“瓷國皇冠上的明珠”。粉彩的表現(xiàn)方法與中國繪畫技巧極為相似,有工筆重彩、沒骨寫意,也有工寫兼施;講究詩情畫意,字韻印趣。裝飾題材也很廣泛,描寫山水是“窮春夏秋冬之嬗變,圖川流峰岳之精神”;表現(xiàn)人物則“寫先哲名媛之美,展神仙佛道之貌”。此外奇花異卉、錦翎彩翼、蟲草魚藻、靈禽猛獸及各種寓意吉祥的幾何圖案,無不各具畫理而生意盎然。由于畫師的修養(yǎng)、功底、造詣、師承關系的不同,故而表現(xiàn)的繪畫風格也迥異,個性語言獨特。從民國時期“珠山八友”新粉彩的崛起和盛行到五十年代的王大凡的“落地粉彩”、劉雨岑的“水點粉彩”,胡顏標的“沒骨粉彩”,章仕保的“金線粉彩”,直至六十年代徐天梅的“蝕金粉彩”,潘文復的“色釉粉彩”,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粉彩裝飾領域,使其藝術品位和收藏價位日益增值,無怪乎法國人把粉彩稱之為“玫瑰族瓷器”,認為只有他們的國花玫瑰才能與此媲美。
早在1961 年8 月,景德鎮(zhèn)市委決定對全市十大瓷廠生產的主流產品進行適當地調整和分工,其中建國瓷廠以高溫顏色釉瓷為主,人民瓷廠以青花為主,藝術瓷廠以高、中級粉彩為主,光明瓷廠以青花玲瓏為主等等。從而既規(guī)范了全市瓷業(yè)生產的品種,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又調動了廣大技藝人員的創(chuàng)作、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瓷都的經濟繁榮。
根據省市委關于“發(fā)展四大名瓷、煥發(fā)瓷都風采”的指示精神,藝術瓷廠把工作重點放在繁榮粉彩瓷創(chuàng)作,多創(chuàng)匯,創(chuàng)品牌、建名廠為戰(zhàn)略方針上,早在1960 年3 月20 日,以身懷絕藝、造詣深厚的老藝人為骨干的工藝美術研究室就成立了,定員20 人,有藝術瓷廠畢淵明、余文襄、趙惠民等老一輩陶瓷美術家,也有王曉帆、徐煥文、翟筱翔等一批聲名鵲起的中堅力量,他們以旺盛的創(chuàng)作熱情、積極投身一個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為主題的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高潮中去。于是就有了“現(xiàn)代粉彩”這個新生事物。
在毛主席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指示指引下,1962 年全國范圍內興起了一股“走進營房,走進工礦,走進農村”的文藝制作熱潮,無論是戲劇、舞蹈、歌曲還是繪畫、雕塑、詩歌,甚至剪紙、木刻,刺繡等美術創(chuàng)作、無不貼以“現(xiàn)代”的標簽,如現(xiàn)代京劇、現(xiàn)代評戲、現(xiàn)代舞劇、現(xiàn)代刺繡等等。景德鎮(zhèn)的陶瓷藝人們在五十年代建國瓷、獻禮瓷的傳統(tǒng)影響下、也紛紛走出畫室,深入田間地頭、礦山車間和邊塞軍營,熱情謳歌工農兵的英雄形象,一大批冠名“現(xiàn)代粉彩”的瓷畫作品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予人印象最深的有:
王曉帆的《物質交流會上》和《參觀友誼商店》;
趙惠民的《愉快的假日》;
龔耀庭的《農村景色圖》;
王筱蘭的《敬老院》;
王隆夫的《村口話桑蔴》;
余文襄的《雪歸圖》;
章鑒的《軍民魚水青》;
鄒國鈞的《深谷新村》;
游海濱的《牯嶺市街新面貌》;
鄧必浩的《喜豐收》;
王錫良的《瓷都景德鎮(zhèn)》;等等。
與此同時,何念琪的《披紗少女》瓷雕,王雪如的《卷毛八貓》瓷雕和周國楨的《紅綢舞》色釉彩盤,不僅豐富了瓷雕裝飾的形式,而且比國外同類產品更勝一籌、為瓷都贏得了更深遠的影響。
粉彩瓷板畫·參觀友誼商店 作者:王曉帆
無論是現(xiàn)代粉彩瓷還是現(xiàn)代雕塑瓷,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時代特征,就是以現(xiàn)代題材和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相結合,極大地拓寬了裝飾領域,豐富和提升了藝術品位和文化內涵,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濃郁的生活情趣。
色釉彩盤·紅綢舞 作者:周國楨
粉彩瓷板畫·愉快的假日 作者:趙惠民
粉彩瓷瓶·軍民魚水情 作者:章鑒
雕塑·披紗少女 作者:何念琪
值得一提的是,1963 年初春,上海著名畫家唐云、王個簃、朱屺瞻、林風眠一行四人,也來到景德鎮(zhèn)深入生活,進行瓷畫創(chuàng)作。林風眠笑著對接待他們的藝術瓷廠領導說:“國畫與陶瓷的藝術源頭都是肇始于陶器,可謂同根共源?,F(xiàn)在藝術界有些人認為搞國畫的陽春白雪,搞陶瓷的是下里巴人;這是極端錯誤的認識,我們就是要帶頭正本清源,共同推進民族文化的繁榮發(fā)展”。他們在藝術瓷廠同勞動、同創(chuàng)作,與眾多陶瓷藝人們切磋繪畫技藝。同時為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陶瓷研究所及藝術瓷廠的美術愛好者、學生講課,深入街區(qū)里弄作坊和古窯遺址等地考察和體驗景德鎮(zhèn)陶瓷的博大精深。他們在景德鎮(zhèn)一個多月的活動,引起全國文化美術界巨大反響,也成為景德鎮(zhèn)陶瓷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上海王個簃等著名畫家在景德鎮(zhèn)體驗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生活
1965 年7 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一行來到景德鎮(zhèn)參觀視察,面對那精美絕倫的各類瓷器,感慨萬千,揮毫題寫了膾炙人口的七律詩一首:“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yè)高峰是此都,宋代以來傳盛譽,神州而外有均輸;貴逾珍寶明逾鏡,畫比荊關字比蘇,技術革新精益進,前驅不斷再前驅”。
正當廣大陶瓷藝術工作者以飽滿的政治熱情投入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業(yè)的大潮中去的時候,當年5 月間,隨著一股“破四舊,立四新”的政治風暴驟起,景德鎮(zhèn)此前生產及繪制的傳統(tǒng)藝術瓷,都被扣上“封、資、修”的標簽遭到破壞,不少卓越聲譽的老藝人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受到打擊。如藝術瓷廠的畢淵明、吳康、章仕保等人。按有據可查的案底統(tǒng)計,全市所毀的產品有18689 件之多。隨之“文革”的深入,1968 年10 月,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和輕工業(yè)部陶研所被無端撤銷,景德鎮(zhèn)瓷業(yè)生產遭遇了打擊和破壞。
郭沫若參觀景德鎮(zhèn)題詞
從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受“文革”影響,景德鎮(zhèn)陶瓷工業(yè)受到沖擊破壞。如人民瓷廠改產機械螺絲產品 ;藝術瓷廠改產有線廣播喇叭盒;建國瓷廠改產無線電零件;紅旗瓷廠改產井岡山牌汽車配件產品。陶瓷技藝人員無限制地裁減(強制農場關押審查、遣散下放原藉等)和廠房設備及技術無限制的占用,致使七十年代相繼出現(xiàn)了三次低谷,瓷都經濟已到了崩潰的邊緣。
1971 年7 月12 日,市革委會召開常委會議,傳達、學習周恩來總理對景德鎮(zhèn)瓷業(yè)生產的重要指示:“景德鎮(zhèn)今后重點要搞好出口瓷,過去的一些傳統(tǒng)產品要統(tǒng)統(tǒng)搞出來,與此同時還要搞出一些新品種”。周總理的指示,不啻于給久旱無雨的瓷都藝壇下了一場“及時雨”,給深陷“山窮水盡”的瓷業(yè)帶來了“柳暗花明”的轉機。
“好雨知時節(jié)”。景德鎮(zhèn)在恢復瓷業(yè)生產的同時,堅持一手抓“傳統(tǒng)產品”,一手抓“創(chuàng)新產品”。他們在六十年代“現(xiàn)代粉彩”的經驗基礎上,結合時代和形勢的需要,以及他們通過寫生、觀察和挖掘搜集的創(chuàng)作素材,積極塑造工農兵形象,謳歌新生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郭沫若題詞
能鋼如的《鑄》和《舵手》瓷雕;
張育賢的《鋒從磨礪出》瓷雕;
王恩懷的《一夜東風滿眼春》粉彩瓷板畫;
汪桂英的《白云深處有人家》粉彩瓷瓶;
張松茂的《屈原》粉彩瓷板畫 ;
汪以俊的《松鹿圖》粉彩瓷板畫;
鄧必浩的《古鎮(zhèn)新貌》粉彩瓷板畫;
余文襄的《賞雪圖》粉彩瓷瓶;
畢淵明的《虎嘯云谷圖》粉彩瓷板畫;
王錫良的《繡花姑娘》粉彩瓷瓶;
吳康的《安徽黃山》新彩瓷板畫;
周國楨的《天亮了》色釉瓷雕;等等“文革”初期的景德鎮(zhèn)瓷器,絕大多數作品是以日用瓷造型為主的,色彩多為粉彩和青花、新彩裝飾。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
1、作品內容為政治服務。突出多是“主席像”配“最高指示”,再輔以葵花等一些革命化的圖案輔飾的日用瓷,如茶具、座盤、座像等。
2、陳設瓷主題畫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革命歷史題材,如《毛主席在井岡山》、《八角樓的燈光》;二是樣板戲題材,如《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瓷畫、瓷雕;三是文革新事物,如《赤腳醫(yī)生》、《知青墾荒》、《大寨人》、《石油工人一聲吼》、《革命委員會好》等。
3、技藝人員創(chuàng)作繪制的產品,一般均不署名,如繪有領袖畫像的,常以“XX 瓷廠革委會敬繪”,底款則以“景德鎮(zhèn)制”標示。
談到這個問題時,不能不提到景德鎮(zhèn)一位著名的陶瓷藝術家,他就是章文超。由于他家庭出身貧窮,十二歲從臨川老家逃荒投靠叔父章鑒學成了一身人物肖像畫的本領,尤其擅長繪制毛主席各個歷史時期的瓷像,所以省、市領導人都很重視他,常常指派他承擔很多的重大政治任務。南昌“萬歲館”外壁的大幅毛主席瓷像,景德鎮(zhèn)人民廣場主席臺上的大型瓷像,安源俱樂部廣場的巨幅瓷像和湖南長沙直徑10 米的瓷像。1969 年劉春華創(chuàng)作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畫作品,也被他移植在大型瓷板上,其人物形象的逼真,色彩明暗的協(xié)調,連劉春華也驚嘆比他的原作也好看得多。章文超是個愛憎分明,勇于擔當的陶瓷美術家,他曾婉轉地拒絕了吹捧林彪的《林彪的扁擔》畫像;坦然地繪制了《周總理在梅園》的瓷像,他是全國第五屆人大代表,更是景德鎮(zhèn)人衷心愛戴的陶瓷美術家。
雕塑·舵手 作者:熊鋼如
毛主席去安源
在那個特殊年代里,也就是七十年代中期、可謂“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景德鎮(zhèn)陶瓷作品也處在“一花獨放、萬馬齊瘖”的形勢下。1973 年2 月7 日鄧小平在復出赴京前,偕同夫人參觀視察了景德鎮(zhèn)。在藝術瓷廠他以濃重的四川口音對工人干部們說:“要發(fā)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推動陶瓷文化健康地發(fā)展”。于是,一大批以戰(zhàn)將為特征的粉彩瓷涌現(xiàn)出來。其中尤以《穆桂英掛帥》、《梁紅玉擊鼓破金》、《水滸英雄譜》等格外配目,成為了七十年代瓷業(yè)史上一個亮點。
釉上粉彩《穆桂英掛帥》
“7501”,即專指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由瓷都景德鎮(zhèn)特地為毛澤東主席燒制的生活用瓷。圍繞著“7501”瓷,全國各陶瓷界、文物界、收藏界、史論界及媒體界無不眾說紛紜,傳敘著其前因后果及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和軼聞。
說起毛澤東主席專用瓷,不能不提及湖南,因為——
1、毛瓷大祗出醴陵
醴陵地處湖南省的東部,湘江支流淥水流域,與江西省的萍鄉(xiāng)毗鄰。據史料記載,湖南古代有著名的長沙銅官窯、岳州湘陰窯,盛極隋唐至五代期間。但由于政局等諸多原因,兩窯遂湮滅于戰(zhàn)火硝煙之中。然而由于醴陵“制瓷土石遍野,鄉(xiāng)間窯室皆是”,具有重振瓷業(yè)的基礎條件,故在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 年),以湖南鳳凰縣鄉(xiāng)紳熊希齡為首,在醴陵姜灣倡立了官商合資的“湖南瓷業(yè)公司”,并創(chuàng)辦了“湖南瓷業(yè)學?!?。一舉創(chuàng)燒的“釉下五彩瓷”在1909 年參展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榮獲一等大金牌獎而譽震海內外。但誠如時人陳重民在《今世中國貿易通志》所言:“由于德、英、日洋瓷大肆泛濫于中國市場,更使得我國瓷器瀕于死亡線上,尤為日本瓷貨甚劣。徒以模仿景德鎮(zhèn)等產地瓷器,以極低之價值,卒能普及中國市場”。到湖南全境解放前夕,醴陵只剩下七個瓷廠,幾間破窯,勉強維持生產,數以千計的瓷工遭受失業(yè)的痛苦。
隨著解放軍進軍號起,醴陵的窯火冉冉騰起。1956 年5 月,毛澤東主席在廣州聽取中南各省的匯報。當湖南匯報提到成立瓷業(yè)公司統(tǒng)管醴陵瓷業(yè)之事時,毛主席當即表示:“這好嘛,可以試辦”。并仔細詢問了醴陵瓷業(yè)生產經營的具體情況,連瓷器燒成的溫度是多少都問到了。臨了,他興奮地說:“湖南有個酸陵,也產出了瓷器。要好好扶助一下”。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翌年三月,輕工業(yè)部派出了專家組幫助醴陵開展改窯工作,并投入了技術改造基建費 800 萬元,組建了專門從事釉下彩生產的藝術瓷廠即后改名的群力瓷廠,為后來試制毛澤東主席用瓷做好了關鍵性的基礎工程。1958 年4 月,中共湖南省委派人赴醴陵,要為中央首長試制一批茶杯。送來的樣品是早前延安生產的一種無花、無蓋、瓷質粗糙、釉色灰白的杯式,要求改矮、擴量、加蓋并施以花紋。醴陵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進行了研制,采用了傳統(tǒng)的釉下五彩的工藝,成功完成了首次由中央辦公廳交辦的任務。事后才知道這是由毛澤東主席親自命名的“勝利杯”。從此,醴陵開始生產毛主席的生活用瓷,其后中南海、天安門及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用瓷,均由醴陵生產。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毛主席身邊的人說,其間也有人問過主席,為什么不在著名的瓷都景德鎮(zhèn)燒制專用瓷器?主席意味深長地說:“歷史上許多朝代的帝王,都在景德鎮(zhèn)設立御窯燒造貢器,‘其任百爾,執(zhí)事媚茲一人’。我們是人民的公仆,不是封建社會的皇帝,這種奢華窮侈的作為,不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作風。”話語不長,其戒奢親民、摯愛家鄉(xiāng)的樸實情感,卻溢于言表。
1974 年10 月,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張平化,為慶賀毛澤東主席82 歲誕辰,提議由群力瓷廠為此特燒制了40 件“月月紅”釉下五彩碗。主席捧碗反復端詳,風趣地說:“這個碗好是好看,只是端在手上只能讓別人看到花,端碗的人自己卻看不到,這就有違‘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意思了?!闭f完,他轉身對身邊的汪東興感慨地說:“比起來,瓷器還是景德鎮(zhèn)的好,這是一點也不虛言的事實”。
“7501”瓷餐具系列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有“紅色總管”之譽的汪東興心領神會,事后的12 月某日,他得以交辦了燒制主席用瓷的神秘任務。因為他和所有人都知道“中華向號瓷之國——
2、“瓷業(yè)高峰是景都”
景德鎮(zhèn)地處江西省東北部。古稱新平,“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北宋時以創(chuàng)燒青白瓷而躋身其時的五大名窯六大瓷系之列。元代即成為浮梁瓷局,實現(xiàn)了全國陶瓷燒制中心由北向南的轉移;明代即成立皇家的“御器廠”,“按歲進御”;清代依循帝制,復稱“御窯廠”,“遣官督造,遵時入貢”。前后歷經28 個皇帝540 多年,直至辛亥革命的一聲槍響,作為皇權象征的御窯廠的窯火才最后煙消灰滅了。
景德鎮(zhèn)是一個沒有城墻的江南小鎮(zhèn),瓷器是它的主要手工業(yè)和支柱產業(yè)?!肮そ嘲朔絹?,器成天下走”構成了這個城鎮(zhèn)獨有的人才環(huán)境和藝術氛圍。解放以后,景德鎮(zhèn)的陶瓷傳統(tǒng)產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不僅滿足了全國人民日常生活的瓷器需求,而且每年承擔了國家對外交流的禮品瓷的創(chuàng)作任務,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宋代以來傳信譽,神州而外有均輸”的鼎盛程度。然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在“瓷器不能打仗”,“瓷器屬小資情調”謬論的影響下,許多骨干瓷廠被迫轉產,大批瓷工遭到遣散,古老的瓷都生產處于奄奄一息的狀況之下,幸得周恩來總理明確指示,才避免了景德鎮(zhèn)由盛至衰的厄運,才有了“枯木逢春”的轉機,有了研制毛主席專用瓷的契機和歷史上熠熠閃光的“亮點”。
“7501”瓷文房系列
梅延灝同志撰文說:毛主席平時對身邊工作人員都要求十分嚴格,從不允許他們收受地方贈與的東西。對于中央下文令景德鎮(zhèn)定制專用瓷,是不可能的(迄今仍未見有關此事的中央文件),但燒制專用瓷一事又確實存在。他認為其實毛主席在事前及事后是一點也不知情的。
1974 年秋,毛主席身體一直不太好,常住在湖南長沙袁家?guī)X的蓉園,有時也到江西小住一段時間。當時國辦安排主席到江西去的警衛(wèi)接待是江西省警衛(wèi)接待處,汪東興拿了幾件由醴陵群力瓷廠燒制的釉下五彩碗給時任江西省公安廳副廳長的黃慶榮看,問:“景德鎮(zhèn)能燒制嗎?”于是黃慶榮拿了兩件樣品,于1975 年1 月底來到了景德鎮(zhèn),找到了當時的市委書記李可時,告訴他這是中央領導同志訂制的一些生活用瓷,并要他絕對保守秘密,甚至連省委領導也不能告訴。李可時陪同黃慶榮到各個瓷廠參觀,根據彩飾工藝及燒造條件的基本要求,最后選定在紅旗瓷廠燒制,研制任務下達給了江西省陶瓷研究所(1978 年8 月復稱“輕工業(yè)部陶瓷工業(yè)科學研究所”)。
當時這批瓷器是以省委警衛(wèi)接待處名義訂制的,強調要家庭式的,不光是餐具,煙缸、茶杯、牙簽筒等都要,吃飯用的碗、盤、都要有蓋子,花紋就選桃花、梅花和芙蓉花,其創(chuàng)作靈感緣之于毛主席詩詞。黃慶榮隨后與陶研所副所長羅慧蓉直接見面,傳達了汪東興的口頭指示:“這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必須要用最好的材料,保證絕對的安全衛(wèi)生,制作工藝上不能有半點瑕疵?!?/p>
此時已是 1975 年的三月份,人、財、物各方面都有了充分和詳細的分工。羅慧蓉負責技術攻關,汪桂英作為藝術室主任負責具體的工作落實,人力調配和撥款找李可時,黃慶榮是這一專項工作的核心領導。
緊鑼密鼓中,陶研所開始了中央領導人專用瓷的研制工作。盡管大家都不知道是為誰制作,但樸實的階級感情和高漲的政治熱情,激勵著全所上下齊心協(xié)力。
在羅慧蓉的主持下,他們首先對“保密用瓷”的成型材質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驗證,先后研制了兩個多月,均告失敗。經過反復比較和科學比對,最后決定采用江西撫州地區(qū)臨川出產的一種非常稀有的優(yōu)質高嶺土做基礎配料的生產。據說用此原料制作出的半薄胎高白釉瓷器,通體晶瑩剔透,潔白如玉,用手指輕彈,其音清脆悅耳;在燈光照射下呈透明狀。尤其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導熱系數較低,在瓷壁不足毫米的茶杯內注入剛沸騰的開水用手捧著,也沒有炙熱感。但這種高嶺土蘊量極少,開采極難,產量極低,因此愈顯珍貴。然而為了制作這批瓷器,陶研所不惜花費重金購買了數十噸,并發(fā)動全體職工采用手工剔取的原始手段,精挑細選出數噸精料。
根據工藝流程的標準及人員才能的配制,陶研所做出了統(tǒng)一的工作安排,即:
陶研所所長方綜負責“保密用瓷”的總指揮之職;
陶研所副所長羅慧蓉負責具體的研制工作;
藝術室主任汪桂英協(xié)助羅慧蓉協(xié)調工作及人員配備,并主持瓷器造型設計;李雨蒼具體設計器皿造型;洪國忠主持器皿的拉壞成型;
彭兆賢、曹翠花具體負責釉下五彩紋飾設計和繪畫;
劉平、徐亞鳳負責釉上粉彩“水點桃花”紋飾設計和繪畫。
此項工作,共調備了四十三位頂尖的技術高手,歷時兩個月,拿出了具體的器皿造型和紋飾圖樣,主要有:汪桂英依據歷史資料和有關指示精神,以明代正德宮式餐飲具為主體,在盤、碗上另配置扣蓋,達到上級要求的“保溫、防塵”的目的;彭兆賢設計的釉下五彩“梅花翠竹”紋和劉平、徐亞鳳設計的釉上“水點桃花”紋等畫稿,報送中共中央辦公廳審查并獲通過。從五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三十一日,陶研所進入了緊張而繁忙的生產階段。
釉上彩繪是景德鎮(zhèn)的傳統(tǒng)工藝,也是陶研所的拿手好戲,因此,它的生產工作比較順利。然而釉下五彩則不同了,其中梅花的紅色,需要一種用黃金作色劑的顏料,稱之為“金紅”,即俗謂“洋紅”。景德鎮(zhèn)最早使用是在清代雍正年代的官窯瓷器上,但并沒有作為一種中溫色料,其燒成溫度是 1100~1200℃之間。而這次專用瓷器瓷化溫度要燒到 1400℃,為使顏料能耐高溫,必須對原有配方進行調整。于是經過不下十次的試驗,終于選擇了一個最佳配方,在多次試驗中也未發(fā)現(xiàn)毛病,但在放大鏡中檢測時卻出現(xiàn)了問題,其呈色不是欠佳,就是色面龜裂,造成了成品報廢,這也就是日后流入民間的“保密用瓷”釉下彩產品多于釉上彩產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筆者曾走訪了汪桂英,問起“保密用瓷”的完成情況。她告訴我說,這批瓷器共燒制了二十二窯,入窯一萬四千一百零三件,實際成品數四千二百八十件,平均合格率百分之三十:從中精選出千余件于九月送中南海,其余產品全部登冊入庫。而據羅慧蓉回憶說:她曾在七六年初去南昌出差,在毛主席曾下榻過的 828 招待所住過,看見此處也有保密用瓷在貴賓處出現(xiàn),無意間她才知道“保密用瓷”的主人就是毛主席。除中南海送去的三套瓷器外,江西 828 招待所、湖南滴水洞招待所也各有一套存用。
對于這批瓷器,當年汪東興曾明確指示,除送京以外,其余部分要就地銷毀。但這一精神并沒有得到落實。據當年的陶研所所長方綜解釋,當時確實傳達過中央的指示要求,但一則考慮到這批專用瓷在使用過程中難免發(fā)生破損需要補充,必須留有儲備;二則這批瓷器凝聚了全所兩百多人八個多月的心血,實在不忍心銷毀,因此決定全部封存在倉庫里。一九八二年,中國的政治形勢較之一九七五年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之陶研所也想效法有關陶瓷企業(yè)為職工分發(fā)“福利用瓷”,加上毛主席已逝世多年了,于是決定在那年春節(jié)前將倉庫的“保密用瓷”拿出部分給職工辦福利,每個職工分得了十件左右。至此,主席專用瓷才浮出水面,開始流向了社會。
“逝者如斯夫”。保密用瓷其后的故事,真假參半,似是而非,真可謂——
3、欲辨玄秘幾忘言
“保密用瓷”的出現(xiàn),引起了一個嗅覺靈敏人的高度重視,他就是江西省標準局分管陶瓷質量的馬曉峰。在去景德鎮(zhèn)檢查工作時,他順路拜訪父親的老友——陶研所老所長。主人待客的兩只釉下五彩梅花茶杯十分精美,引起了他的興趣,經打聽,才知道是為中央領導人特制的保密用瓷。瓷之瑩白、釉之玉潤、質之透明、花之清雅,把器皿之美與畫境之美融為一體。其梅花如疏風洗雨,或臨霜帶雪,或含笑盈枝,或離披爛漫,形象的詮釋了“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主題意韻。第二天,他再次登門求索,老所長慷慨贈送。從此,馬曉峰走上了收藏“保密用瓷”的專業(yè)之路,并帶動和影響了與他志同道合的孔發(fā)龍、方文賢等人。
隨著收藏熱的興起,馬曉峰等人在廣東深圳的新宅里,一天吃宵夜的飯桌上,談及保密瓷的經歷。都覺得稱保密瓷太玄虛,直呼主席用瓷又覺得太直白,似乎應有代號為好。景德鎮(zhèn)制這批瓷器乃七五年的頭等大事,當以“7501”為宜,于是“7501”代號得到了各方的認同。
1996 年12 月,北京太平洋國際拍賣行將其征集到的80余件“7501”瓷公開進行拍賣,汪東興對此事極為關注,派人到現(xiàn)場了解情況。當得知這批瓷器全部拍出,成交總額為800 余萬人民幣時,汪老還不相信,再三問:就那么個杯子,真的值10 萬元?此后,湖南國際拍賣行也將征集到的90 余件“7501”瓷進行拍賣,成交總額達到了 1143 萬元。至此,“7501 毛澤東主席專用瓷”作為20 世紀中國最后一批“御瓷”的地位已確立,其價值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據當年將“7501”專用瓷送京者之一黃萬凱回憶說:1975 年,他在陶研所負責高檔瓷的檢選,配套與管理工作。9 月的某天,他同羅慧蓉副所長將“7501”專用瓷送到江西省警衛(wèi)處轉交中央辦公廳,公安廳副廳長黃慶榮接待了他們。那次選送的“7501”瓷有釉下紅梅(兩種花面)、釉上水點梅花、釉上水點桃花,釉下對彩芙蓉花五個花面,共計1000 余件。其配套方式為:釉下紅梅紋五組合為一大套92件生活用瓷,其中47頭餐具、一組13 頭餐具附件;一組13 頭茶具,一組6 頭觀賞瓷器。釉上水點桃花、釉上水點梅花為14頭一組。這套唯一92 頭完整套件(所有盤碗都有帶蓋)的瓷器尤為少見。特別是在國內首次亮相的釉下彩梅花五頭小號文具以及釉下彩梅花大號茶杯,大號筆洗,大號茶壺、品鍋(湯盤)等,是“7501”瓷中稀罕的孤器,彌足珍貴。
2002 年3 月4 日,馬曉峰將收藏的565 件“7501”瓷及相關的原始檔案資料,全部轉讓給上?!皬埖痉坎┪镳^”,并邀集陶研所“7501”瓷的原創(chuàng)人員赴滬座談,從而披露出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對此,比較詳細介紹“7501”瓷的文章有毛曉滬發(fā)表于《青年文摘》雜志的兩篇文章,即《中南海用瓷留下遺憾》和《中南海用瓷制作始末與辨識》;另一篇為馬曉峰評論上海座談會的綜述文章。應該承認,這三篇文章都有可靠性和權威性的。
7501 參罐
二〇一二年七月,筆者應邀主編《部所六十周年》大型紀念畫冊,曾多次與汪桂英、劉平、李雨蒼、戴榮華、舒慧娟等人近距離接觸,了解了“7501”面世之后的許多被稱之為“糾結”的人與事。結合本文紀實的宗旨,特——
4、正本清源察贗真
隨著“7501”瓷的收藏熱興起及拍賣行的行情看漲,不少個體廠坊紛紛仿制“7501”瓷,且多以釉上“水點桃花”梅紋為樣品,有的廠家不惜在包裝彩盒上打上了“一代偉人專用,絕世精品傳承”的廣告語。有的廠家心知肚明,含蓄地以“中南海用瓷”、“豐澤園用瓷”名義蓋之。誠如馬曉峰所言:“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市場上冠名的‘7501’瓷,百分之九十都是贗品?!?/p>
如何鑒別“7501”瓷的真?zhèn)?劉勇特在《榮寶齋》雜志刊文談到:必須從六個方面進行分析,
1)凡是帶有作者證書、鑒定證書的“7501”瓷,都是偽制品。因為流傳民間的“7501”瓷都是作為福利用瓷分給職工的,不會有任何文字證書。
2)“7501”瓷的款式只有書于器底的青花款或紅彩“景德鎮(zhèn)制”四字篆書體。其他款式都是仿品,如“景德鎮(zhèn)陶瓷研究所制”、“中南海專用瓷”“毛澤東主席專用瓷”等等。
3)流散于民間的“7501”瓷由于都是當時落選產品,所以每件瓷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瑕疵。尤其是釉下彩產品更為突出。
4)由于“7501”瓷除設計稿為個人,彩繪均屬集體執(zhí)筆,故成品上絕無個人署名。團結出版社出版的“紅色官窯?文革瓷器”一書刊登于扉頁的一組“水點桃花”六頭文具照片上,赫然題有“xx 寫”字樣,這可謂滑天下大稽之事。
5)從彩繪的彩料上看,真品上的紅彩是法國進口的金紅原料,色感鮮艷。而仿品一般使用的是國產原料,色彩暗淡。
6)從胎質上看,由于“7501”瓷采用的是以撫州出產的一種罕有稀缺的優(yōu)質高嶺土作基礎配料,不僅幾瀕枯竭,而且開采極難,產量極低,當時陶研所是人工手揀精選確保質量的。用這種材料成型經1400℃高溫燒出來的瓷器玻璃質感極強。將其對光照射,足圈周圍胎壁厚處呈翠綠色,這種色調非常之美,也是“7501”瓷所特有的特征,而仿品則系暗紅色。這是鑒別“7501”瓷非常重要的標準。
在筆者走訪中,也詢問了當事人關于“7501”瓷的其他事情:
筆者曾在某個大型展館里,在極為顯眼的展臺上看見一套粉彩山水茶具,上標簽“7502”瓷。面對筆者詢問,汪桂英、戴榮華等人斷然回答:說 7502 瓷是給林彪制作的,這是絕不可能的,林彪早在七一年叛國投敵,跌死溫都爾汗,這套瓷器百分之百是假的。
對此問題有兩種不同說法:一種說是“7801”是為華國鋒專門制作的。對此,陶研所不少人執(zhí)置疑態(tài)度;另一種說法是,1978 年受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的委托,復制一批“7501”瓷用于展示,這批瓷器除原有的品種外,還增加了痰盂缸等衛(wèi)生漱洗具,故設計人員把圖稿統(tǒng)稱為“7801”,后由于主客觀的種種原因,未進入實質工作狀態(tài)。綜上分析,后一種說法可信度高。
文章結束前,筆者援引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莉英的一段話:“有人說景德鎮(zhèn)生產的陶瓷現(xiàn)代不如古代,實際上有的已經超過古代了,超過了前人,‘7501’專用瓷就是例證。‘7501’瓷的燒制成功,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制瓷工藝的結晶,是里程碑式的成果。當然,這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在繼承傳統(tǒng)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工藝基礎已有千百年歷史。就白釉來說,從永樂年間的甜白,到成化年間的青白,現(xiàn)在選用更精細的原材料,燒制出高白釉瓷器。再以彩釉來說,宋元時期出現(xiàn)釉下彩,明清時期出現(xiàn)釉上彩,但只限于鈷藍(青花)和銅紅(釉里紅)?!?501’瓷繼承了釉下彩的燒制傳統(tǒng)和釉上彩的裝飾工藝,創(chuàng)燒出了釉下五彩。釉上彩的胎、彩需兩次燒成,釉下五彩是胎、彩一次燒成,而且窯溫要達到1400℃,大大突破了傳統(tǒng)的1280~1320℃的燒成溫度,難度是很大的?!?501’瓷達到了這個要求,燒制出了‘潔白如玉、晶瑩剔透’的釉下五彩瓷器,這是一大創(chuàng)新、一大飛躍?!?/p>
“以鏡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衰”。五六七瓷盡管距今已有不短的時間歷程,但其中包含了景德鎮(zhèn)很多很多的信息:有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背景;有那個時代的行業(yè)、工藝和創(chuàng)作理念;有那個時代的陶瓷工作者作品的風格、個性的磨礪逐漸形成的印跡;有人們對那個時代藝術價值的認知和審美旨向。從景德鎮(zhèn)“五六七”瓷的喚起,就雄辨地證實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的真諦。如今收藏家熱衷于追覓“五六七”瓷,這是情之所至,也是可以理解的。以上權當拋磚引玉,敬請方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