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豪
16歲時,我擁有了人生第一臺相機,養(yǎng)成了隨走隨拍的習慣。剛開始接觸攝影,我尤其迷戀拍攝家鄉(xiāng)太原,每當看到太原的橋梁、古建筑在水中的倒影,總能想起詩句“山繞平湖波撼城”。上大學后,我常常搜索他人的拍攝經歷和照片,眼見前輩們從多種角度詮釋太原,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家鄉(xiāng)竟如此動人。而生活了數(shù)十年的太原,其實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角落等著我去探尋。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如愿拍攝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張城市風光片,并將其制作成視頻上傳,獲得了不少的關注。從此,我堅定地想要將家鄉(xiāng)的風光展現(xiàn)在更多人眼前。
“三面環(huán)山、一水中分、九河環(huán)繞、一湖點睛”,這就是人們眼中的錦繡太原。其中“一水中分”,指的是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它沿著太行山脈,自北向南流經整座城市,最終匯入黃河。
行攝之旅的起點,正是從太原城北端的汾河段開始。我拍攝的第一座河上橋梁,便是躋汾橋,它是山西省城第一座大跨度景觀步行橋。我數(shù)次騎車繞到小店區(qū)百花谷后,步行至橋下觀望,深感整座橋段都可以進行構圖。站在橋底下的棧橋拍攝,華燈初上的美景與天空的藍色完美交融。在夏日午后,可以使用長焦拍攝,陽光照射下,小船行駛在粼粼波光中。
我一次次嘗試將鏡頭對向汾河之上的二十一座橋梁。在這過程中,我對風光攝影的感受,經歷了從喜愛到熱愛的轉變。太原城南端的汾河上,有一座對城市來說至關重要的橋——南中環(huán)橋,它連接起太原市的東、西城區(qū),不僅帶動了城南的發(fā)展,還拓寬了城市的骨架。它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座意義非凡的橋梁。
剛入門攝影時,雖然鉆研有一段時日了,但還遠沒有現(xiàn)在這樣癡迷,當時比較迷茫,對著風光不斷按快門,卻一度沒有確切的主題。進入大學后,某一次假期回家,途經南中環(huán)橋時想用照片記住當時的情景,但天氣并不好,霞光也沒有籠罩橋面。后來,我想要模擬它在我心中最美的樣子,于是模仿后期調色視頻,修了幾十遍圖——仍記得那臺電腦,只要堆棧多張圖,便會反復閃退,讓我?guī)捉洷罎?。就在幾十次重啟、修改、再重啟的過程中,我完成了接觸城市風光攝影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張成片。
我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也從這次經歷中總結經驗教訓,今后不再“隨遇而安”地拍攝,而是先查看天氣軟件,再選擇什么時候出門最佳,同時,還需不斷學習地理知識、人文知識等,輔助自己拍到更好的片子。網上遇到相似題材的作者,就去請教拍攝心得,在實踐和交流中,漸漸地,我對風光攝影的喜愛轉變?yōu)殂@研的熱愛。
后來,再次前往南中環(huán)橋時,我嘗試了更多拍攝機位。比如在大橋南端的水渠一側,將水渠作為前景拍攝,畫面中水天一色,碧波蕩漾;或是在水渠一側拍攝日出,日出時分的藍調時刻,讓城南顯得格外寧靜,這時用更廣的鏡頭可以容納更多的景物,遠方的大廈一并入鏡。
我尤其喜歡將橋和日出、日落結合,判斷光影和建筑線條如何巧妙地搭配在一起,非??简灁z影的基本功。長風橋是太原城南一條交通與景觀并重的一級主干道。在這一帶附近,如果用無人機航拍,無人機離開地面四五十米后,便能看見一群群層次分明的建筑,從高樓的位置俯瞰,長風橋的線條設計更加顯著。有一次我前去拍攝日落,卻遭遇大雨,抱著空手而歸的失落正準備離開,沒想到竟有意外收獲——突然間,天空與地面交界處綻開一束光亮,雨氣升騰間,天邊出現(xiàn)了罕見天象“雨幡”。
環(huán)繞建筑拍攝時,我還發(fā)現(xiàn)一座對稱型大橋 ——漪汾橋,這附近極其適合拍日出、日落。日出時,可拍到橋與少年宮倒影的合影;日落時,可站在橋梁鐵索后拍攝,如果在夏天天氣晴朗時,還能拍到汾河水中浮動的水草。
橋梁構筑起城市間的聯(lián)系,見證了光影的變換,也凝固了時間。我沿著汾河流經的地域,走訪橋梁,發(fā)現(xiàn)數(shù)座橋見證了太原的曾經和變化。南中環(huán)橋后,藏著一座祥云橋,又名“火炬橋”,由于開工之日恰逢奧運火炬在太原傳遞,因此得名。祥云橋后,還有一座號稱“汾河之冠”的皇冠橋,它連接了濱河兩岸的奧體廣場與龍城水岸,夜間的光輝最能凸顯它的魅力。某一次入夜后,我剛好來此拍攝,大橋的鏤空設計形如新月,自上而下俯瞰時,星星點點的燈光勾勒了橋身,將輪廓恰好烙印在汾河河面。于是遠遠望去,一枚浮在水中的“月亮”隨著波濤蕩漾。
我常用無人機航拍街道風光,原因有二。其一,航拍能夠飽覽更高更廣闊的區(qū)域。2019年8月30日,太原市迎澤西大街86號的信達國際金融中心建成,地上54層,地下4層,總高266米,正式成為太原第一高建筑。通過豎拍可以體現(xiàn)大樓的壯闊;在樓頂,使用超廣角鏡頭,面向東方,我還在此迎接過新一年的第一場日出,亦是第一場朝霞,光芒從摩天大樓的中間迸發(fā)而出,為新的一年帶來期盼和祝福。
其二,航拍風光能夠向更多人展示城市中隱藏的角落,而這些角落總是帶著太原人兒時的回憶。在太原市迎澤區(qū)五一廣場使用超廣角鏡頭可以看到眾多的太原地標,比如太原火車站、天一宮、三晉國際飯店這樣的老建筑。當鏡頭移動到鼓樓街與帽兒巷交匯處,便能看到這里藏著一家太原老字號——六味齋。六味齋雖身在山西太原,發(fā)源卻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間的北京,是國內為數(shù)不多的具有200年以上歷史的老字號。六味齋之于太原,就如同全聚德之于北京,狗不理之于天津。太原人非常鐘情六味齋,那里有著記憶里的老味道。無論何時,航拍俯瞰這座承載記憶的小店,就會看見它的造型較為古典,門前果真停著一排電動車,門口果然等著一隊人。如今大型商廈早已占據(jù)人們休閑生活的一部分,這里雖不如以往人滿為患的樣子,但它帶給我們的回憶卻是多少高樓都給予不了的。
俗話說: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我有意走訪并用鏡頭記錄太原的古建,只為不愧對于山西“中國古建筑寶庫”的美譽。
太原,古稱晉陽,是一座有兩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古人的描述是:“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太原地勢易守難攻,古時眾多帝王在此建都,因此太原又有龍城的別稱。龍城之內還另有一座“鳳凰城”。太原古縣城,位于太原市晉源區(qū),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可謂是2500年晉陽古城脈絡的延續(xù)。城內非常適合航拍,從空中俯瞰,便能見證晉陽古城的建筑格局如何“城池鳳翔余”,其中歷史建筑遺存眾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整體勾勒出一只頭北尾南的鳳凰,自古得名“鳳凰城”。外城被綠植環(huán)抱,我嘗試以花做近景,以城做遠景,柔和城墻堅硬的線條,豐富畫面的色調。另外,晉源南街16號太原古縣城東南角,視野開闊,是一處極好的機位,傍晚時分前往,可將古縣城與日落盡收眼底。
除了古縣城,我時常還去市中心東南角拍攝永祚寺雙塔,它又名凌霄雙塔,高度可謂是太原現(xiàn)存古建筑之最。雙塔是一對“孿生姐妹塔”,一座是先建的“文峰塔”,一個是后建的“舍利塔”,彼此對望,相映成趣。我常在不同時間段、不同季節(jié),以不同的角度拍攝雙塔,只為展現(xiàn)它多樣的風光。在遠處高樓遙望,二塔高度相當,風格協(xié)調,古韻幽幽;近觀二塔,各有精妙,比如塔頂寬窄、尖圓都有區(qū)分,若不是細心觀察,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設計。我用長焦鏡頭豎拍,可攬括雙塔寺公園的全貌,兩塔籠罩在日出的金光里,更顯莊嚴神圣。
記得在某一年秋分日,我計劃去拍一次雙塔寺懸日。日出或日落時分,太陽恰好出現(xiàn)在正東或正西方向,身處城市中,遠遠望去,太陽就如同懸在高樓間、橋梁上……這般賦有視覺沖擊的圖景,便是懸日,常出現(xiàn)于春分或秋分。我爬上高樓,眼見滾圓紅彤的太陽被框在兩塔中間,不禁感嘆,這的確是鋼鐵森林中獨有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