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最美好的詩行,要用最熱的心來寫;最深的詩意,要用最濃的情來渲染。我最熱的心和最濃的情,都放在了講臺上,并將一站到底。站講臺已經(jīng)十多年,我也從最初那個一上講臺就全身僵硬,一開口就血涌大腦的青澀教師,轉(zhuǎn)變?yōu)槿缃衲懿葘嵦し€(wěn)講臺的中年教師。我在這里的成長,足以寫成最美的詩行。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泵總€老師第一次站上講臺的情形,應(yīng)該都是刻骨銘心的。我第一次上講臺,是實習時給初三孩子上《故鄉(xiāng)》。那時候的我“初生牛犢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敢給初三上課,竟然還敢上魯迅的《故鄉(xiāng)》。就是現(xiàn)在的我,也不敢隨便上《故鄉(xiāng)》。那天,我拿著花了幾天時間、翻閱無數(shù)資料、請教多位前輩寫的教案,穿著精心準備的衣服,揣著無法言說的心情,擠出僵硬的制式笑容,踉踉蹌蹌地走上講臺。
“上課!”我學著我的老師們的樣子,大喊一聲,瞬間血涌大腦臉發(fā)燙,眼前還冒星星,全身肌肉緊繃,瞬間汗涔涔的,手攥得緊緊的,指甲在掌心扣出了印子,印子里全是汗?!袄稀獛煛?!”孩子們?nèi)w起立,向我鞠躬,用最洪亮的嗓音、最真誠的眼神向我問好。一股暖流涌入心底,我瞬間覺得責任感和自豪感爆棚,一種“靈”瞬間住進我心里,一扇門剎那間被打開。孩子們對我充滿好奇,眼睛瞪得大大地上下打量著我,眼里都是問號,感覺每個人的頭發(fā)絲上都飄著問號。“同學們好,請坐!”我強裝鎮(zhèn)定,學著記憶中我的老師的樣子,給孩子們回禮。我做了簡單笨拙的自我介紹后就開始上課了,細節(jié)記不清了。有兩處,我記憶深刻,一個是學楊二嫂“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時,我雙手叉腰,雙腳站成圓規(guī)狀,說著楊二嫂的話,孩子們笑得前仰后合。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些東西,我愛上了課堂和講臺。另一處就是孩子們眼睛里的光,匯聚起來太亮了,那是渴望知識和成長的光,那是作為老師要永遠引導和負責的未來之光。
從此,我踏上了艱辛的語文教學之路,一路學一路練,一路聽一路想。就算跌跌撞撞,我也愈來愈愛。初上講臺,我在這里寫下的是廣學博覽、厚積薄發(fā)的詩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017年,在站上講臺八年后,我參加了難得的教學能手大賽?;赝前四辏覐拿褶k學校到公辦學校,從村小到縣城中學,再到市區(qū)中學,見過很多人,經(jīng)歷了很多事,學到了很多東西?!皩W而不思則罔”,剛好有這樣一個機會,我開始整理、對比、思考、沉淀。在鳳縣備賽的日子,我打電話找田玲老師、寧靜老師和瑞娟老師問課,他們都傾囊相助,專家的引領(lǐng)和同伴的幫助讓我進步飛速;我在網(wǎng)上找大量資源,逐課訓練,拓寬眼界激發(fā)備課靈感。自我成長需要巨大的內(nèi)驅(qū)力,上完晚自習,我繼續(xù)備課到十二點多,抱著兩冊語文書和教參反復琢磨,仔細打磨,希望把每一課都備成精品課。好在結(jié)果遂了愿,這是我在專業(yè)上的第一次飛躍。這是我稍微站穩(wěn)講臺后,寫下的勤奮鉆研、砥礪深耕的詩行。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021年,我有幸?guī)Я艘粚闷骄煽兤叩漠厴I(yè)班。面對一群思維敏捷、學識較廣、功力深厚、悟性極高的學生,我壓力巨大,曾經(jīng)一度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我怎么教得了這樣的學生?給他們上課時,我心里是膽怯的,他們的課需要拔高,我怕我到不了那種高度。有一陣子我似乎不會上課了。幸而有佩華老師的幫助,我開始慢慢平靜下來,漸漸平穩(wěn)心態(tài),深挖教材、思考課堂、優(yōu)化教學、提升能力……終于,我捕捉到了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更見到了自己的心:語文教學就是要重視語言,回歸文本。
回歸文本,就要重視語言,重視字詞教學。字詞教學絕不是停留在字音字形上,而要留心是不是“最恰當?shù)淖志浒才旁谧钋‘數(shù)奈恢谩?。進而理解句段及更深的要義。啟發(fā)引導學生感知體驗作品的言語形式,這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閱讀時要披文入情,披文入理,引導學生時刻關(guān)注文本的語言。運用各種形式的朗讀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語言,領(lǐng)悟內(nèi)涵,解讀文本情感;通過比較品味法,學會增減、替換比較語言,讓學生在對比中品讀文字背后所沉淀的情感和思想;還可以創(chuàng)設(shè)各種語境,讓學生在語境體悟中,感受作者的心境。正所謂“字不離句,句不離篇”。我嘗試讓學生一段一段去理解,整段理解不了的就找句號逐句解析;將文言文課后注解批注在原文相關(guān)地方;多色筆逐字句圈點勾畫,圈畫總結(jié)性、點評性、提示性的語句。帶領(lǐng)學生們認識語文學習的實質(zhì)就是返璞歸真,尋找作者,照見自己。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驀然回首后的驚喜,應(yīng)該是我在講臺上寫下的最美的詩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語文之厚重,深不見底,唯有熱愛和行動,才能奔赴,才能在三尺講臺上寫出更精彩的詩篇。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高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