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飛月
寓所附近有山巒,山間植被茂密,其間生長著很多蕨類植物。
春天到來時,這些蕨會從地下抽出嫩芽,芽多呈棕色,也有綠色和紅色的。芽稍卷曲著,如一個個茫然的問號;又如孩童玩具上用于上勁的旋扭,仿佛旋它幾下,春天就會噠噠噠地向前跑一陣似的。
前年春天,我逛山時遇到了一位相識的女士,兩人遂結伴而行。走著走著,她彎腰折起了道旁的蕨芽,且告訴我:“這個叫蕨菜,焯水后可以吃。”
我頗為驚訝:“確定是蕨菜嗎?”
“這個嘛,我們江西老家的山上有很多,小時候常去采。”
看她說得挺像那么回事的,我也就陪她采了起來。采到最后,都送給了她,因為,我感覺對這“蕨菜”還不夠熟。
對于蕨菜,我其實一直很好奇。
蕨菜是從《詩經(jīng)》中走來的古老野菜,《召南·草蟲》中寫道:“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女子在南山上一邊采著蕨菜,一邊思念著想見的那個人。《小雅·四月》中也有寫:“山有蕨薇,君子作歌,維以告哀。”蕨薇,即蕨和野豌豆。這首詩寫的是一位被周朝放逐的臣子,他在被貶去南方的途中,哀嘆道:蕨菜薇菜長在山里,杞樹桋樹長于洼地。我今天作首歌來唱,以訴說滿腔的悲哀。
《詩經(jīng)》中的蕨,似乎都代表著一種家的味道。這與現(xiàn)在不同,現(xiàn)在我們食蕨,品味到的多是山之珍味。
來到江南后,我發(fā)現(xiàn)蕨菜在這里很常見,尤其涼菜攤上。每次看見,我都禁不住會搭配著買一些回來,以品味一下那從遠古而來的山野之味。然而,對于山中的那些蕨芽,我從沒想到采過。江南的蕨有很多種,芽也不盡相同。有次在安吉,我看到坡上長了很多蕨芽,便問當?shù)嘏笥咽欠窨墒?,朋友說不可。至于我們山上常見的那種蕨芽,我覺得也不可食,渾身上下長滿了棕黃色的毛,像個毛猴,和菜店里賣的蕨菜很是不同。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蕨芽可做菜呢?于是,我對此探究了一番。原來,蕨在我國有兩千多種,而我們常吃的,是山蕨菜和水蕨菜。
山蕨菜是生長在山中空地上的龍骨科蕨類。“二三月生芽,拳曲狀如小兒拳,長則展開如鳳尾,高三四尺。其莖嫩時采取,以灰湯煮去涎滑,曬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內(nèi)有白粉,搗爛,再三洗澄,取粉做粑妝,蕩皮作線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薄侗静菥V目》中寫得很詳細。
水蕨菜為蹄蓋蕨科植物,喜歡生長在沼澤河溝邊,其可食部分為拳卷幼葉和嫩莖。
此外,還有其他幾種可食用性蕨,如牛毛廣、黃瓜香等。但,如果不熟悉的話,還是不要輕易去采食的好。
仔細觀察了一下山蕨菜的成葉圖片,感覺也曾見過,循著記憶,來到了竹林的南坡上,果然,這里生長著大片大片的龍骨科蕨,它們的葉子細細的,長得很密。我扒開那些老蕨看看底下,卻沒有蕨芽。我把它們的樣子拍下來,問詢一位對蕨比較熟悉的老師,他說,沒錯,就是它了,我們叫它芒萁,你可以過幾天再去看看。
接下來,連續(xù)下了幾天雨。雨后在去山間,驚喜來了,很多“問號”冒出來了。采一把回來,焯水后配煙熏臘肉炒一炒,夾一筷子入口,頓感唇齒生香。
《本草綱目》中還寫道:“蕨,處處山中有之?!鞭В拇_在很多山中都有,但并不是所有的蕨芽都可食。你要想真正地去體味這些古典美味,首先要學會讀山,讀大自然。
對于我來說,采蕨,意不在吃,而是想完成與《詩經(jīng)》、與蕨菜、與大自然的一次古典對接。
(摘自《揚子晚報》2023年4月13日,薦稿人:潘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