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對于盲人學生而言,他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這表現(xiàn)在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式等要素都包含其中,尤其是教學方式,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多數(shù)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并沒有進行針對性教學,這種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幫助特殊學校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
一、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學習自信心
相較于正常兒童,盲人學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種身體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為這些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困難,讓他們的學習充滿了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特殊學校的盲人學生往往不太能夠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所以,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較差,教師要借助有趣的教學實踐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由于身體條件的限制,所以,很多盲人學生并未將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由此,該類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沒有較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特殊學校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基于盲人學生的學習特點幫助該類學生找到生命的意義,并在此基礎(chǔ)上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對于改變自身命運與生命價值的意義。當盲人學生尋找到學習所帶來的意義之后,他們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學習機會,從而對學習這一活動充滿興趣。
(三)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學習動力的一部分來源是外界所賦予學生的期望,對于盲人學生而言,由于身體的殘缺,他們的師長與父母對他們的學習期望較低,也就是說對于盲人學生成長成才并未給予強大的關(guān)注,在這種狀態(tài)之下,學生自然會降低學習質(zhì)量與目標,缺乏學習動力。所以,即便是面對特殊兒童,教師在學習方面也不能放松要求,而是要一視同仁,以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為目標進行教育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二、特殊教育學習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不同的學生是有自己的學習特點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如果能夠尊重盲人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不僅能夠極大地提升盲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讓盲人學生以一種最合適的方法展開學習活動。教師要重視將語文教學過程與合作學習的方式的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能夠進行交流討論,通過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習得知識、取長補短,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二)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成才先成人,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在學生人生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不可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不能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盲人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發(fā)展,這樣的時代要求體現(xiàn)在教育中便是“立德樹人”,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還要鍛煉盲人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全面而有質(zhì)量的發(fā)展。
(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盲人學生而言,他們也要能從綜合實踐活動中增長自己的語文能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盲人學生學習語文的途徑從課本和課堂遷移到了廣闊的社會生活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豐富語文教學的形式,幫助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
三、特殊教育學習開展語文教學實踐的措施
(一)借助語言介紹,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語文課文中的很多故事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進行體驗,但是,盲人學生受制于自身的身體條件,他們無法獲得與普通學生同樣的生活體驗,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故事演繹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想象,豐富學生的體驗感。
盲人學生沒有見過真實的世界,所以對于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他們是陌生的,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關(guān)于真實世界的認知。以教學《我變成了一棵樹》為例,對于盲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并沒見過“樹”,教師首先借助語言為學生介紹樹的樣子“樹是一種植物,被廣泛種植,樹的種類有很多,有楊樹、柳樹、梧桐樹,不同種類的樹有不同的樣子,在北方,大部分樹都是春天發(fā)芽,夏天枝葉繁盛,秋天樹葉發(fā)黃,開始凋零,冬天樹木就變得光禿禿的。年年如此,周而復始。隨著時間的變化,樹會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粗?!苯處熃柚@樣的講解,學生對樹有了一定的認識,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你想象的樹是怎樣的?如果你變成了一棵樹,那會是一棵怎樣的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便開始進行想象,用語言或者文字闡述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將學生的關(guān)注點引到課文《我變成了一棵樹》中,讓學生從中尋找作者的想象之路??傊處熢谶M行教學的時候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幫助學生獲得認知開始進行教學,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并由此將其注意力引到文本學習的過程中,這種教學方式對于盲人學生而言是有效的,他們能夠在教師語言的引導下豐富自己的認知與知識儲備,能夠在語言的描述中認識到萬千世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介紹“植樹”“樹的用途”等相關(guān)內(nèi)容,從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盲人學生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二)組織課堂討論,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由于遠離復雜的社會生活,缺乏與人溝通的機會,有些盲人學生并不清楚社會的運行規(guī)則,道德素養(yǎng)較差。對于這類學生而言,如果單純地引導學生借助閱讀課文來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是不科學的,也是有難度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有趣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優(yōu)秀的道德素質(zhì),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比如,在講解《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有趣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zhì),根據(jù)這篇課文內(nèi)容,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班級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開展學習活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向?qū)W生提出問題:“文中的陶罐和鐵罐各是怎樣的性格?請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痹诮處煹囊龑е?,學生會再次進入到課本情境之中,當學生對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師再次設計討論活動,設計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抉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如果你是鐵罐,你會在當時的情境中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如果你是陶罐,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這個問題能夠讓學生深入到情景之中進行思考,并在決策的時候獲得道德感,自覺向善。為了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辯論活動,讓學生基于自己的理解進行思考與闡述,從而在這一過程中深化自己的道德認知??傊處熞朴谠O計類似的討論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并在深度思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獲得道德素養(yǎng)。
(三)借助多元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豐富的活動形式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盲人學生而言,他們本身就由于身體條件的缺陷缺乏學習信心與學習興趣。因此,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基礎(chǔ)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時候要基于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教學《火燒云》為例,教師可以就此組織一場“班級朗誦會”,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為學生提出活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文朗誦活動,每個小組3分鐘表演時間,自主選擇文本以及確定表演形式?!碑斀處煵贾猛昊顒尤蝿找院?,給予學生時間進行活動準備。A小組討論之后確定表演的形式為文本朗誦,B小組討論之后決定進行團體朗誦,即敲定朗誦篇目之后,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傊谶@樣的小組活動中,學生有極大的學習自主權(quán),他們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完成學習任務,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的活動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之中,并且使他們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時,他們的學習效果也會比較好。所以,多元的活動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另外,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還要根據(jù)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設計多樣化的小組活動,從而切實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所以,特殊學校的教師要善于借助這類教學活動讓特殊兒童具備與人合作的能力。
(四)借助合作學習,提升學生交往能力
課堂是師生交流學習的主陣地,師生通過課堂進行語言的交流,從而學生能夠習得知識,教師也能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合作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學習語文知識。
比如,在教學《我不能失信》的時候,教師要創(chuàng)建一種合作學習的情境。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進行朗讀課文:“小組成員一起朗讀課文,并在全班分享你們小組閱讀之后的感受,即這篇文章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在教師布置完課堂任務以后,教師與學生一起交流討論,這個時候,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在合作的學習情境中自主總結(jié)出答案。學生在回答出自己對文章的感悟以后,教師要繼續(xù)深挖:“你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呢?你的依據(jù)是什么呢?小組繼續(xù)討論,找到你答案的依據(jù)?!痹谏终莆盏沫h(huán)節(jié),教師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生字詞,這個時候,教師先讓小組之間進行聽寫、鞏固,保證每個學生都達到了教師的要求;同時,為了提高小組合作的積極性,教師在小組聽寫字詞完成以后隨機抽取小組內(nèi)的一名學生在黑板上進行聽寫,此外,必須要讓學生意識到,這個學生就是小組的代表,這個學生的成績就代表小組的獎罰依據(jù),這樣不僅能夠激勵學生認真完成任務,還能幫助學生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總之,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具體的講授內(nèi)容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小組是一個整體,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guān)系,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集體合作的意識,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
總之,盲人學生具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殊性,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做到因材施教,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出發(fā),讓學生能夠在有趣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學生的身體或許殘缺,但是他們的心智應該與其他學生無異,他們應該能夠從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同樣的啟迪與思考;并且,對于盲人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于他們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