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歷史由來已久。在古代,人們常常根據(jù)動物的特征來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或敘事,或抒情,或比喻。當動物邂逅古詩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敕勒歌
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理 解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藍天下的草原翻滾著綠色的波瀾,微風吹過,牧草低伏,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賞 析
“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清風吹過,草浪起伏,牛羊閃現(xiàn),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使草原充滿勃勃生機,天空也為之生色。
涼州詞
[唐]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理 解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琵琶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
賞 析
這是一場盛大的筵席,盛筵之后,戍邊的將士們就要出發(fā)了。這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在這令人興奮的歡快氣氛中,將士們興致飛揚。“醉臥沙場”充分展現(xiàn)了軍營男子漢的豪放本色,更飽含著視死如歸的勇氣。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理 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牧童大概是想要捕捉那只正在鳴叫的蟬,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聲歌唱了。
賞 析
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詩中展現(xiàn)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狡兔三窟
孟嘗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瘪T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戰(zhàn)國策》
譯 文
孟嘗君回到封地薛,還差百里未到,當?shù)匕傩站头隼蠑y幼,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方才看到?!瘪T諼對孟嘗君進言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穴,才得以免死。如今您只有一個洞穴,尚不能高枕無憂,臣愿替您再鑿兩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