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扣勤
摘 要 教學《阿長與〈山海經(jīng)〉》時可巧妙借助三個教學工具提高教學效率。一是思維導圖,讓學生完成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形成對阿長形象及文章寫作思路的認識;二是作者對阿長的情感變化圖,梳理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課文的主題;三是課文中的幾組關鍵詞,可借此深刻領悟阿長形象,精準把握課文的主題。
關鍵詞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教學工具 思維導圖 情感變化 關鍵詞句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魯迅對自家保姆長媽媽深切懷念的文章。學生最初接觸阿長這一人物形象的有可能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其中的“長媽媽”就是阿長。課外名著《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了“我”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狗·貓·鼠》一文中,寫到長媽媽害死了“我”的隱鼠,“我”因此憎恨她,后來又因她不辭辛苦給“我”買來了《山海經(jīng)》,“我”對她的憎恨這才消失?!抖男D》中,目不識丁的阿長只要一看圖畫便能滔滔不絕地講出孝子們的故事?!栋㈤L與〈山海經(jīng)〉》中講述了關于阿長的哪些故事呢?教學中借助三個教學工具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一、繪制思維導圖,走進人物形象
教學第一步,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繪制課文的思維導圖。
通讀課文會發(fā)現(xiàn),圍繞阿長主要寫了六個方面的故事:其一是名字的由來,阿長作為保姆,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其身份地位十分低下,很讓人瞧不起;其二是喜歡切切察察,喜歡說人長短,有的時候甚至會豎起第二個手指上下擺動,更有甚者經(jīng)常找“我”的母親告狀,說“我”的頑皮之處,這些所作所為實在引起不了“我”對她的好感,更多的是“不大佩服”——其實就是厭惡;其三是睡覺喜歡擺“大”字,偏偏“我”和她一起睡,結(jié)果導致“我”沒地兒睡,讓母親去委婉說她,也不改正,甚至行為更加惡劣,還把胳膊放在“我”的頸上,這就使魯迅對她的厭惡更深一層;其四是阿長給“我”講福橘等規(guī)矩,而這些規(guī)矩正是“我”所不耐煩的,阿長要求“我”大年初一剛睜開眼一定要對她說“恭喜!恭喜!”而且還要我吃冰冷的福橘,這一切都讓“我”感覺是磨難。在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塑造了阿長希望一生平安(對生活有美好愿望)的形象,在表達厭惡的同時也滲透著同情之情。其五是講“長毛”的故事,說到“長毛”連小男孩和好看的姑娘都要擄走,當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只要女人脫下褲子站在城墻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很顯然關于“長毛”的故事都很不科學,可信度存疑,但是阿長依然講得有聲有色。最后寫的是阿長給“我”買《山海經(jīng)》的前后經(jīng)歷?!拔摇币恢焙芸释麚碛幸槐纠L圖《山海經(jīng)》,可家里人都不把“我”的這個請求當一回事,都沒放在心上,唯獨阿長默默地記在了心上,盡管大字不識,卻能夠在告假回家時順便幫我買了回來——其實阿長買《山海經(jīng)》的過程肯定很辛苦,因為她甚至都不知道《山海經(jīng)》的真實名字,一直將之稱為“三哼經(jīng)”,很難想象在這種情況下,阿長是如何幫“我”買到《山海經(jīng)》的。
通過對課文主要事件的梳理,我們能夠總結(jié)出阿長形象的大體特征,她粗俗、沒文化、知道一些毫無根據(jù)的規(guī)矩,有著很多壞習慣,就連所知道的長毛故事也十分荒誕,但就是這樣一個身份地位低下、大字不識幾個的婦女,卻能夠想“我”所想,急“我”所急。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阿長對“我”的關注,以及“我”對阿長復雜的情感。
不但在人物形象方面可以有所認識,我們還能在思維導圖的梳理過程中,對文章的寫法有所理解。上面所梳理的思維導圖中,阿長名字的由來和阿長睡覺時擺“大”字等材料,都是略寫,而諸如“買《山海經(jīng)》”這樣能夠突出人物形象品格的片段,則需要詳細敘述描寫,以更好地增強表達效果。文中的詳寫還有阿長講“長毛”的故事以及除夕要“我”記住福橘規(guī)矩的故事等。
二、梳理情感變化,體會作者感情
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整體的把握,對阿長形象有初步的認知,而梳理課文中作者對阿長的情感變化,則可以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探究課文的思想感情。《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性散文集。這個書名的意思是“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拾起來”。隨著作者年紀的增大,隨著作者對阿長認識的加深,對阿長的情感態(tài)度也不斷在發(fā)生變化,不斷在“朝花”和“夕拾”之間交錯轉(zhuǎn)換。為此,可以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讓學生畫一個“我”對阿長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圖,以此引導學生感受幼年魯迅與成年魯迅對阿長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感受魯迅對阿長復雜的情感。
在通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朝花”階段,即魯迅小時候,他對阿長的態(tài)度先是“不太佩服”,因為阿長這個人喜歡切切察察,說人長短,對人評頭論足,“我”認為背地里說別人壞話不是什么好習慣,所以對她“不大佩服”。這里魯迅還是說得比較輕了,其實是很不喜歡阿長的這種行為;而且阿長睡相很不好,半夜里老喜歡睡“大”字,讓“我”沒地兒睡。因此在這個階段,魯迅對阿長是很不喜歡的。到了第二個階段,是“不耐煩”,這主要體現(xiàn)在“福橘的規(guī)矩”上,阿長的規(guī)矩很多,就比如說大年初一,一定逼著“我”要對她說“恭喜!恭喜!”還讓“我”吃冰冷的福橘。所有這些都加深了“我”對她的厭惡。再接下來是“憎惡”,因為阿長不但害死了“我”隱鼠,還對我撒謊,說隱鼠是貓害死的。這件事讓“我”對她的討厭到了極點。
雖然后文講述了“長毛”的故事,魯迅在文中寫到對阿長產(chǎn)生“空前的敬意”“特別的敬意”,但其實不過是反語之意,因為阿長說講述的“長毛”故事可信度幾乎為零。真正讓“我”對阿長產(chǎn)生“新的敬意”的,是買《山海經(jīng)》的故事。因為“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的“偉大的神力”,征服了“我”。到了課文的結(jié)尾,到了“夕拾”階段時,“我”對阿長充滿了懷念之情,成年后的魯迅寫下來這樣的話來表達對阿長的感激與深切的懷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情真意切,實為動人。
三、找出關鍵詞句,品味細節(jié)之妙
以上分別從文章思路和作者的情感的態(tài)度進行探究。教學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關鍵詞句,以品味細節(jié)的意味。比如第一個關鍵詞句“‘大字的睡相”,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反復寫到了阿長的睡相,并用了諸如“擺成一個‘大字”“滿床”“伸手伸腳”等詞組和句子,其中第3段和第5段是為了“抑筆”,以突出阿長作為長工的粗俗,而第17段則是寫出了“我”對阿長的揶揄和同情,還帶著童心,十分有趣。
第二個關鍵詞句“偉大的神力”,課文一共兩次寫到“偉大的神力”,第17段這樣寫的含義是認為以長媽媽為代表的女人脫下褲子就可以抵擋敵人的炮火,這里帶有十足的調(diào)侃之意。而第26段又一次提到了“偉大的神力”,但加上了一個“確”字,則是作為認為別人都沒有長媽媽理解“我”和對“我”熱心,在這里帶有莊重誠摯的意味。
以上分別運用思維導圖和作者情感變化圖兩個工具對課文內(nèi)容、蘊含情感作縱向的梳理,再借助尋找課文的關鍵詞句的方式,對課文的重點細節(jié)作橫向的細致賞析,三個教學工具共同為教學服務,助力教學效率的提高。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