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與人之間表達、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不僅僅存在于人之間,樂器也有自己的語言。樂器的語言需要通過演奏者的彈奏,將其傳達出來。琵琶正是擁有豐富語言藝術的樂器,其語言藝術涵蓋多個方面,如地域性語言藝術、情境性語言藝術、情感性語言藝術等。筆者認為,想要掌握琵琶多方面的語言藝術,需從最初的彈、指、間三要素來探尋其演奏下的語言藝術。
一、“彈”——右手技法的語言表達
(一)彈挑
1“. 清晰”的彈挑
我們在掌握琵琶各方面的語言藝術時,應最先掌握“清晰”的彈挑技法。彈挑,是琵琶指法中最常用的指法,指右手食指彈出去和大拇指挑回來的動作。看似一個簡單的兩手指間的動作,卻隱含著豐富的語言藝術。有些琴者,特別是初學階段的琴者,在演奏過程中的右手彈挑雜音特別多,很妨礙整首樂曲的可聽性,就不利于琵琶優(yōu)質(zhì)的語言表達。
“清晰”的彈挑,首先應避免右手彈奏的琵琶指甲觸弦太深,盡量從指甲上端三分之一處入弦,如果觸弦太深容易出現(xiàn)弦碰在膠布上的雜音或者琴弦從指甲面劃過的雜音。其次應避免觸弦力度太大,產(chǎn)生琴弦破音。最后在平時訓練的時候應注意觸弦完的出弦速度要快,避免指甲先碰到弦,這都會導致指甲跟琴弦產(chǎn)生摩擦太大而出現(xiàn)雜音。
2“. 靈活”的彈挑
彈挑的音色不是一成不變,就好比我們在說話時的語氣會根據(jù)當下情境調(diào)整。在演奏時,彈挑的音色應根據(jù)曲目的情感而靈活調(diào)整。兩手指不同的觸弦面,指頭的發(fā)力點,運行方向不同,將會出現(xiàn)不同的音色。如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時,我們不能一直彈挑在一個位置、用同一種指力,這樣彈奏出的《高山流水》只會很呆板,無意境可言。在演奏時,因根據(jù)譜面音的高低,右手彈挑相應做出位置上的改變。右手彈挑位置大致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出現(xiàn)譜面標注“p”的地方,彈挑的位置要往上走,觸弦相對弱,出現(xiàn)譜面標注“f”的地方,彈跳位置往下走,出弦相對重。這樣就會有明顯的音色、音量上的對比,增添樂曲的色彩。
(二)輪指
1“.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顆粒感
輪指是琵琶常用指法中較難練習的一種,琵琶演奏者們追求的輪指最佳音色,即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顆粒性與珠圓玉潤的音色。在許多琴者平時練習中,五根手指頭轉(zhuǎn)動起來輪可以做到,實在困難的是較難達到五個手指力度和速度的平均。輪指均勻的顆粒感要是缺失,曲目中的長音輪就會顯得無力而細碎,就不能進行完美的語言表達。因此在練習輪指前,應先加強右手五個手指的指力練習,特別是力度和靈活度比較差的無名指和小指。日常堅持慢打點練習,手掌保持松弛狀態(tài),每個手指彈出后都應該打直,注重每個手指發(fā)力和速度均勻。
2“. 靈動”的輪指
除了追求輪指“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顆粒感外,輪指應回歸樂曲中所需情感,進行“靈動”的輪奏。如在演奏琵琶獨奏曲《草原小姐妹》——“黨的光輝照我心”這一樂段,此樂段為大篇幅長輪加挑輪構(gòu)成,描寫的是與暴風雪搏斗后,草原兩姐妹慢慢蘇醒并獲救的情景。在演奏此樂段時,剛開始的輪指應以稍慢、稍弱的演奏方式進入,營造暴風雪過后草原上安靜的場景,后隨著陽光照耀,姐妹蘇醒后被營救,音樂情緒不斷地推動,輪指的力度與轉(zhuǎn)速相應調(diào)整變化,通過指尖上的“靈動”輪奏,將樂段的語言表達到極致。
(三)掃弦
掃弦也是琵琶技法中常見的指法,是渲染熱烈氣氛的琵琶語言表達手段。掃弦雖然是食指在四條弦掃過而發(fā)出的一致聲響,但掃弦也有自己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和不同樂曲的情感。如在琵琶獨奏曲《霸王卸甲》樂段中的掃弦,為了營造悲壯的氣氛,掃弦一般采用更多的是臂掃,即用手臂推動整個右手掃弦。此時的掃弦會更加著重于低音聲部的共鳴,高音聲部的共鳴會較弱。但雖為武曲的《十面埋伏》,樂段中的掃弦不能全靠臂掃,還應帶點手臂間的彈性。因為《十面埋伏》并非營造悲壯的氣氛,而是勝利的氛圍。再如琵琶曲《送我一枝玫瑰花》的掃弦為常態(tài)下的掃弦,強調(diào)的是高低頻聲部音色音量的均勻,因此掃弦時應縮小掃弦的幅度及斜度,掃弦的落指點要稍控制,有彈性,營造輕松熱鬧的氣氛。
二、“指”——左手技法的語言詮釋
右手技法是琵琶的語言表達手段,左手技法則是對琵琶語言藝術的詮釋。左手技法大多是增加琵琶音樂的韻味與音色的多樣變化。通過不同的左手技法可以形成不同的音樂風格,更好地詮釋琵琶的語言藝術,表現(xiàn)樂曲的風格情感。
(一)推拉弦
琵琶的左手推拉弦技法具有豐富、潤色樂曲表現(xiàn)力和體現(xiàn)樂曲韻味的作用。推拉弦在詮釋一些地方音樂風格的語言韻味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樂曲的風格及其韻味,因此掌握正確的推拉弦技法有利于更好的對琵琶語言進行詮釋。
琵琶有些樂曲體現(xiàn)西北的民族音樂元素,為了更好的表達出西北音樂的語言,很多演奏者會在適當?shù)牡胤郊尤胪评?。如琵琶曲《渭水情》,西北音樂的“F”音會比正常的“F”音略高一些,繼而演奏時可以將“F”音稍微拉高,演奏出介于“F”和“#F”之間的微分音。但有些演奏者會隨意拉高推拉弦的位置,造成推拉弦過度“F”音高太多而破壞了樂曲的音樂風格,造成不良的琵琶語言詮釋。推拉弦的四種運用形式為“快去快回、慢去慢回、快去慢回、慢去快回”[1],可以表達樂曲豐富的情感。如琵琶曲《塞上曲》,推拉弦的四種形式在此樂曲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演奏者在演奏此樂曲時,應根據(jù)樂段的不同,做出不同形式的推拉弦,還應注意推拉弦要精準推拉到譜面指定的音高位置,做出最好的琵琶語言詮釋。
(二)吟揉
琵琶的左手技法,吟揉也是表達韻味與腔調(diào)的表達方式。吟揉看似簡單易學,但要正確把握它并非易事,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不良的琵琶語言詮釋。有些演奏者在演奏中刻意多次加入吟揉想更好地突出樂曲韻味,但是吟揉太多太過,造成樂曲的部分音準偏差,影響整體的可聽性。因此在吟揉時,首先應把握好所奏樂曲的風格特征,再思考運用何種方式的吟揉技巧,以便更好的進行琵琶語言詮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演奏者在演奏同一作品中,吟揉的處理和演繹也會有所差異,但也都是基于一定的原則上進行的二度創(chuàng)作。如演奏樂曲《新翻羽調(diào)綠腰》慢板部分時,綠腰的婀娜美,我們可以用左手吟揉技法來表現(xiàn),但不能過度,吟揉過度把曲譜原有的音高揉得特別高,整個慢段旋律的主題音因為吟揉而跑偏,那就是不良的琵琶語言詮釋。
(三)泛音
琵琶的“泛音”是指左手指腹倚在固定的幾個泛音點,右手彈后發(fā)出的空靈聲響。包括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等。泛音對左手的要求很高,演奏自然泛音時,左手的泛音點要特別準確,左手手指虛按,力度控制,右手彈奏后,左手手指應同時離開琴弦,可以使泛音的音色傳開。泛音多為大自然“水”“雨滴”等的語言詮釋。如琵琶曲《春雨》的引子與尾聲部分大量的自然泛音使用,模擬雨滴聲。有些演奏者在演奏《春雨》時,未注重對“雨滴”泛音的研究,左手虛按的力度太大,或者每次的落指點都不一樣,導致泛音成“啞巴音”,樂曲的意境立馬就會被破壞,也屬于不良的琵琶語言詮釋。
泛音雖沒有普遍出現(xiàn)在各個樂曲中,但它的出現(xiàn)一定是“點睛之筆”。因此在日常的琵琶訓練中,也應注重泛音的練習,多次反復的確認每個泛音點的精確位置,以及自己不斷用心聆聽,找到最佳的發(fā)聲點,以便更好地詮釋琵琶語言。
三、“間”——演奏肢體與呼吸的語言呈現(xiàn)
“彈”與“指”是琵琶與演奏者間最直接的語言藝術交流途徑?!伴g”即為促進琵琶語言藝術交流的助推器。
琵琶演奏,字面上理解“演”在前,“奏”在后,可見表演在演奏中的突出地位。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以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為輔助,有助于打造完美的“視聽”效果。如果在表演過程中,演奏者呆若木雞,只是單純地左右手彈奏技法,那很難與觀眾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演奏者要做到肢體上的表達,首先要學會放開,即突破心理界線。人的演奏之路都會經(jīng)歷從“放不開”到“放開”的過程。演奏者在初期運用肢體表達時,不能扭扭捏捏,不敢把手臂身體打開,從而無法推動演奏的進行。日常訓練時,應該注重身體和手臂的起伏動作訓練,把重音或掃弦的音當成訓練點,每掃一次弦,身體手臂就會帶動一次。從相對硬性的動作訓練,慢慢過渡到自然的肢體語言,也是一種訓練的方法。
演奏者的肢體語言需要有呼吸的帶動。在歌曲演唱中,呼吸是掌控整個歌曲節(jié)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琵琶演奏過程中強調(diào)正確的呼吸,根據(jù)樂曲的韻律特點和段落劃分合理的分配呼吸點以及呼吸的方式,進而在呼吸之間帶動肢體的運作。如在演奏武曲《十面埋伏》開頭,演奏者應調(diào)整好呼吸,迅速吸氣帶動肢體迅速抬起,猛然間的四指輪帶拂,可以直接將聽眾帶入緊張的戰(zhàn)場畫面。演奏者此時就不能慢慢呼吸、慢慢抬手,慢呼吸會導致落弦不干脆而呈現(xiàn)不出緊張的畫面感。又如在演奏文曲《彝族舞曲》引子時,演奏者應慢呼吸,慢落指,營造寧靜平和的彝族山村美景。
演奏者要做到自然的肢體表達,重在日常的積累,包括:理論積累、情感積累以及形體動作積累。(1)理論積累指的是演奏者在日常應多看文獻、書籍,不斷豐富自身的理論涵養(yǎng),不斷提高自身研究琵琶曲譜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對琵琶樂曲演奏技法及情感的正確理解,從而進行合理的肢體表達。(2)情感積累,包括多聽、多看各類視聽作品,用心感受作品包含的情感。學習優(yōu)秀演奏者在臺上的傾情演繹,認真感受現(xiàn)場氛圍中,優(yōu)秀者們?nèi)绾胃^眾引起心靈的共鳴,從而汲取養(yǎng)分,不斷吸收為自己所用。(3)形體動作積累指的是在日常的聆聽或練習中,應注重跟隨節(jié)奏、節(jié)拍做身體律動,提高自身樂感。
把握好彈、指、間琵琶語言藝術基礎三要素,有助于演奏者與琵琶之間產(chǎn)生優(yōu)質(zhì)的交流渠道,從而將琵琶樂曲的真實情感通過演奏者的指尖與肢體語言傳輸?shù)接^眾的內(nèi)心深處,達到琵琶演奏者與觀眾間的心靈共鳴,這即為我們最終追求的境界。
江琳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助教
(責任編輯 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