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認成大魚
1699 年,魚龍第一次亮相,出現(xiàn)在威爾士博物學家愛德華·呂伊德出版的一本關(guān)于魚類的書中。不過,這次首秀只展示了魚龍的幾塊椎骨化石。那個年代的人們還不知道恐龍的存在,更別提比恐龍更古老的魚龍了。所以,呂伊德很自然地就把那些化石誤認成某種大魚的骨頭化石。
意外發(fā)現(xiàn)的真實模樣
人們很快注意到那些骨頭化石與魚骨的差別,于是又陸續(xù)提出了關(guān)于化石真身的其他猜測:大型蜥蜴、鱷魚、海獅、海豚……但這些猜想很快就被各種證據(jù)一一反駁。直到1811 年,一個在英國多塞特郡的侏羅紀海岸邊玩耍的小女孩,無意間發(fā)現(xiàn)在被暴風雨沖垮的岸邊巖壁上,顯露出了不得了的大家伙— 一整具魚龍骨骼的化石!人類才終于第一次看到了魚龍的完整結(jié)構(gòu):外形確實很像魚,但身體結(jié)構(gòu)明顯屬于爬行動物。
糊里糊涂的大論戰(zhàn)
1817 年,歐洲學者將這類“長得像魚的爬行動物”命名為“魚蜥蜴”,后來改稱為“魚龍”。19 世紀是生物進化理論蓬勃發(fā)展的時代,當時支持進化論的學者們將魚龍視為魚類與爬行類之間的“過渡物種”,以此作為支持進化論的證據(jù)。進化論的反對者則懷疑魚龍的真實性,雙方就魚龍屬于哪類動物展開了激烈的論戰(zhàn)。
這些支持者的解釋看似合理,但并不正確!今天,人們在深入研究后知道魚龍更可能是溫血動物,不需要曬太陽;魚龍在水中直接生寶寶,不用爬上海岸;魚龍也并非“過渡物種”,而是由陸地上的爬行動物返回海洋后演化而成的。不得不說,魚龍那介于魚類和爬行類之間的奇怪樣子實在太有迷惑性了,一百多年前的科學家們都被它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