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松
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地區(qū)的“小年”。記憶中,從這一天起,小鎮(zhèn)的年味兒就愈發(fā)地濃郁了。集市上置辦年貨的人群,熙熙攘攘。大人們往往一只手拎著盛放東西的編筐,另一只手牽著非要來趕集湊熱鬧的孩子。不必說商販們都拿出了極大的熱情,使勁地吆喝以招攬顧客,單說此時商品的種類,也可謂是年度之最,滿目琳瑯,讓人們開了眼界。有幾種是平日里少見的:栗子和榛子分別堆成了一堆,曬干了的山蘑菇串成了串串兒;那一小車黑得發(fā)亮的大凍梨,一上午就賣掉了一大半;吉祥喜慶的春聯(lián)年畫小攤,一個連著一個,賣煙花爆竹的也連成一片,還有喜氣洋洋的大紅燈籠……最有意思的是從農(nóng)村來的要被售賣的大公雞,雖然被綁住了雙腳,卻仍是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架勢。
除了置辦年貨,更值得回憶的要算孩子們的玩樂了。男孩子們總是不怕冷的,可不管外面的冰天雪地,三五成群地走在鄉(xiāng)村的路上,一邊走一邊燃放小型的鞭炮,摔炮兒、滑炮兒,一甩手就扔進了路邊的雪地里。有時候,他們把筷子粗細的滑炮兒劃著了之后,扔進空汽水瓶子里。只聽“砰”的一聲,瓶子多半沒有炸裂,只見瓶口緩緩地冒出一陣陣白煙。還有的時候,他們把小鞭炮圍成一個圈,戴在雪人的脖子上,像極了一條紅色的項鏈。然后,在一陣噼噼啪啪的響聲之后,那雪人多半巋然不動,只是脖子變細了??傊@時候的鄉(xiāng)村小路上,到處是散落的紅紅的“炮仗”衣,襯著白色的積雪,真好看。
女孩子們多半足不出戶,除了幫母親做家務(wù)外,她們還會玩一種很有意思的游戲,叫“抓嘎啦哈”?!案吕补逼鋵嵤秦i牛羊的后腿骨上的一段關(guān)節(jié),四個面凹凸不平,形狀各異。記憶里家中有十幾只“嘎拉哈”,分別被涂上了不同的顏色,有紅的,有綠的,也有素色的。它們被母親裝在紅色的布口袋里,放在柜子中。到過年的時候,母親便拿出來給姐姐們玩。她們有時像潑水一樣,一捧一捧地潑出去;有時候像打桌球一般,用指頭彈一個去撞另外一個;有時候又像耍雜技一樣,擲起一個,再抓另外幾個。反正那種種考驗手和眼配合的功夫,我著實學(xué)不來,只記得大家在滿炕的歡聲笑語中度過了春節(jié)里的一天又一天。
當然,值得回憶的還有敲著堂鑼走街串巷賣冰糖葫蘆的人?!疤恰J,冰糖——葫蘆”,那一聲聲叫賣,總是剛剛好能傳到每個孩子的耳朵里。那圓滾滾的大紅山楂,那金燦燦的糖衣,多么誘人??!糖葫蘆總得要慢慢地欣賞著吃。若是你匆忙地吃了,再看看身邊的小伙伴,還在一個山楂接著一個山楂咬著,甚至他還在一點點地舔著糖衣,你不禁抿起還沾著甜味的嘴角,口水又快要流出來了。
轉(zhuǎn)眼間,二十余年過去了?!?0后”一代多半已成家立業(yè),為人父母。當年的小鎮(zhèn)和鄉(xiāng)村都已變了模樣。婦女們不用再為家人趕制新棉鞋而熬夜納鞋底了,孩子們也不再追捧隨處可見的冰糖葫蘆了。倒是“嘎拉哈”真成了稀罕物,尋了好幾家也找不出來。我也在燈火輝煌的城市里,憶起了兒時的春節(jié),別是一番滋味。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蔡橋鎮(zhèn)中心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