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林
記得小的時候,村口來了編竹席的篾匠,很多孩子都跑去看。旁邊的人吵吵嚷嚷,而篾匠卻不怎么說話,只是埋頭認真地編著,竹篾在他的懷里有節(jié)奏地跳來跳去,他竟能編得那樣整齊、美觀。篾匠不光會編涼席,還會編竹籃、竹簍,一件件,仿佛是工藝品。
那個時候不光有篾匠,還有修鍋匠、補鞋匠,修傘匠……他們每次一來村口吆喝,人們便拿著要補的東西去了。他們的工具簡單,主要依靠的是那雙巧手。補鞋匠會在腿上攤一塊破布,戴著老花鏡,開始一針一線地縫著,不急不躁。旁邊的人遞過去一杯水、一根煙,他都會擺擺手說,手頭忙著呢。他們不會因為聽到身邊的任何話題而分心,也不會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永遠都是不緊不慢,鞋子上的針線也是不長不短,恰到好處。
物隨人長久,人隨物安定。那些器件剛一拿到手,心便靜了。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替代,有時候一件東西代表的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這些匠人,卻能把殘缺慢慢填補成以前的樣子,仿佛填滿生命中的一個缺角。
世界再嘈雜,但匠人的內(nèi)心一定是安定的。他們仿佛是生活的藝術(shù)家,即使身邊車水馬龍,他們的眼里卻只有手里的物件。他們用一雙巧手,把原本平凡的東西變得生動起來,原本破舊的東西變得仿佛完好如初。
時光流逝,許多人離開了村子,那些手藝人也隨著人流消失了。不會再有吆喝聲響徹整個村子,也不會再有一雙手,將竹篾變成竹籃。很少有人再用編織的席子,也很少有人再去穿縫補的鞋子。雨傘壞了,換一把就好,不會想著在天晴的時候等修傘匠。
那些手藝仿佛要消失了,一切都是流水線的高科技。人們用各種機器,替代那些靠雙手的技巧。那些機器,迅速、簡單、整齊,卻冰冷??墒炙囀怯袦囟鹊模澈箅[藏的是專注,是技藝,是對完美的追求。
成就匠人的,遠不是技藝那么簡單,還有勤奮,還有純粹。匠心這東西,是沒有捷徑的。它需要十年磨一劍,需要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匠人的世界沒有粗制濫造的功利,只有虔誠的態(tài)度;沒有投機取巧的捷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每件東西都有靈魂,每一次都傾盡全力,才能接近完美。你得先成就它,它才會成就你。
也許人的天賦是注定的,可是匠氣卻是可以練出來的。匠人的世界里,藏著笨拙。工匠日復一日地雕刻,木匠日復一日地打磨,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心中成品的樣子。而這笨拙里藏著智慧,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別人練十遍,他練一百遍,總能熟能生巧。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天賦跟他的成功并沒有太大關(guān)聯(lián),重點在于他愿不愿意用心。
寫作的人應該也是如此吧,你要走很多的路、看很多的人、讀很多的書,甚至要經(jīng)歷一些風雨,再忍受一些孤獨,才能去向世界闡述你的觀點,表達你的情懷。也許只是寥寥數(shù)字,背后卻包含了別人看不到的辛苦。寫作的手藝在心里,像編竹席一般,在內(nèi)心用專注和寧靜,把思想編織成一篇文章,外表要美觀,內(nèi)在要牢固。
富有良田萬頃,不如一技傍身。我們常羨慕那些有才華的人,也許羨慕的并不是手藝本身,而是他們專注做事背后的沉靜與堅持。
手藝之美,在于匠心。而匠心是你溫柔地對待歲月,執(zhí)著地對待夢想。人生在世,只有懷一顆匠心,才能讓執(zhí)念推著自己去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