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好朋友小敏打來電話,說昨日開車回家時,因著急趕路,不慎與一車輛相撞,自己的愛車嚴重損壞。她很懊惱和自責,不停地抱怨自己太大意。我聽她說完,安慰她說:“車壞了有保險公司承擔,但人受傷了,是無法逆轉的。你現(xiàn)在人沒事,這已很幸運了。這也算是最好的結果了?!毙∶糨p松地笑了起來,說:“這倒是,看來還是要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有時我們在生活中確實如此,當不好的事情來臨時,許多人在心里反復糾結、懊惱,不愿接受現(xiàn)實。然而,想得越多越內耗,反倒讓自己焦慮不安。其實,在無常的人生中,“壞事”總會不請自來,無人可以避免,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改變對事情的看法。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即便再不愿接受,也要努力往好的方面想;對于尚未發(fā)生的事,更要樂觀地去看待,或許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事情的走向。
老同學曉婷結婚多年,總是與老公爭爭吵吵,相處不太融洽。她老公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銷售總監(jiān),需要經(jīng)常與女客戶應酬,有時很晚才回家。曉婷對此一直心存芥蒂。有一次,她老公參加一個飯局,到晚上十點多還沒回來。曉婷心生疑慮,于是打電話給老公,但一直無人接聽,后來又打過幾次,老公始終沒有接。曉婷便坐在沙發(fā)上等老公,直到凌晨四點多,老公才回家。原來他醉酒后在打麻將的包間睡著了。老公指責小婷太過敏感,電話打個不停,讓他在客戶面前很沒面子。兩人大吵一架,冷戰(zhàn)了好幾天。
后來曉婷與父親說起這事。父親告訴她:對可控的事情要保持謹慎,對不可控的事情要保持樂觀,不要總去想最壞的結果,否則自己的負面情緒就會傳遞出去,反而影響事情的發(fā)展。父親的話點醒了曉婷。此后一次老公應酬到很晚時,曉婷不再胡思亂想,也不再打老公電話,而是平靜地做自己的事,忙完就上床睡覺。她都不知道老公幾點到家的。那次,因她沒像往常一樣打擾老公,讓老公覺得有了信任感,反倒對曉婷有些愧疚。此后再有飯局時,老公都盡量早回家陪她。兩人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下,感情越來越好。
古希臘哲學家埃皮克迪特斯曾說過:“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焙芏鄷r候,真正讓我們難受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看待這個事情的態(tài)度。無論是事情發(fā)生后的懊惱追悔,還是在事情發(fā)生前的患得患失,都是一種自我折磨。有時候,換個角度,換個看法,其實也是保護自己,成全自己。
在每一件“壞事”中看到積極的一面,不悲觀、不抵抗,那么它便是“最好的壞事”;對待讓自己焦慮的事往樂觀處想,不消極、不內耗,那么“壞事”也可能變?yōu)椤昂檬隆薄W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我們的生活才會時常充滿陽光。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