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玲,王明一(廣州市前海人壽廣州總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1340)
頸內動脈狹窄多為動脈硬化閉塞癥所致,可致患者出現嚴重腦部缺血癥狀,甚至誘發(fā)缺血性腦卒中,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部分患者生活難以自理,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等特點[1]。頸內動脈支架置入(CAS)是臨床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重要手段,術中阻斷血流時間短且不會損傷顱神經,能夠有效減輕血管狹窄程度,改善患者腦血流灌注,療效肯定[2]。但CAS患者易出現計算、語言、執(zhí)行能力與判斷能力認知損害,即認知功能障礙(POCD),可致患者出現失用、失語、失行、失認等異常行為轉變,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3-4]。鑒于此,本研究選擇在本院行CAS術治療的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分析CAS患者并發(fā)POCD的影響因素,為今后防護措施制定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用便利抽樣法于2020年4月-2022年7月選擇在本院行CAS術治療的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CAS治療指征;經頭顱MRI或CT檢查證實為頸內動脈狹窄;簽署知情同意書;術前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有癡呆史或自身患精神疾患;預計生存期不足12個月;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出血;嚴重視聽障礙;存在肝素、阿司匹林等藥物使用禁忌證;合并惡性腫瘤;既往做過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合并感染性疾病者;煙霧病、動脈炎、急性動脈夾層等引起的血管病變或肌纖維發(fā)育不良。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經醫(yī)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與調查問卷方式收集患者性別、合并基礎疾?。ǜ哐獕?、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年齡、文化程度、單核細胞計數、焦慮情緒、動脈粥樣硬化史、頸動脈狹窄程度、吸煙史、飲酒史以及認知功能等資料。認知功能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5]評估,包含記憶力、執(zhí)行力、注意力、語言功能、計算和定向力、抽象思維能力、視空間功能等方面,總分為30分,受教育年限<12年者,總分<25分表示存在POCD;受教育年限≥12年者,總分≥25分表示不存在POCD。焦慮情緒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6],包括害怕、緊張、焦慮心境、失眠等,共計14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分值越高則焦慮越嚴重,分值≥14分提示患者存在焦慮。頸動脈狹窄程度:(1-頸內動脈最窄處血流寬度/狹窄病變遠端正常頸內動脈內徑)×100%=狹窄率。狹窄率為0分表示頸動脈正常、無狹窄;1%-29%為輕度狹窄;30%-69%為中度狹窄;70%-99%為重度狹窄;100%表示血管閉塞。
1.3 觀察指標 分析CAS患者并發(fā)POCD的影響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21.0軟件分析,以n(%)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AS患者并發(fā)POCD現狀 88例CAS患者中并發(fā)POCD13例(14.77%),其余75例(85.23%)患者認知功能正常。
2.2 CAS患者并發(fā)POCD的影響因素
2.2.1 單因素分析 年齡、合并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焦慮情緒、動脈粥樣硬化史、頸動脈狹窄程度與CAS患者并發(fā)POCD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合并糖尿病、性別、文化程度、單核細胞計數、吸煙史、飲酒史與CAS患者并發(fā)POCD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AS患者并發(fā)POCD單因素分析
2.2.2 多因素分析 年齡≥65歲、合并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焦慮情緒、有動脈粥樣硬化史、重度頸動脈狹窄是CAS患者并發(fā)POCD的高危因素(P<0.05)。見表2、表3。
表2 CAS患者并發(fā)POCD的影響因素變量賦值情況
表3 CAS患者并發(fā)POCD的多因素分析
CAS具有操作簡單、損傷小、單純局部麻醉、術后恢復快、圍術期并發(fā)癥少、適應范圍廣等特點,被廣泛用于頸內動脈狹窄治療[7]。但術后有部分患者會并發(fā)POCD,主要表現為執(zhí)行力降低、反應遲緩、注意力不夠集中等,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工作,甚至超過軀體功能障礙[8]。故早期識別CAS患者并發(fā)POCD相關危險因素至關重要。
本研究中,年齡≥65歲、合并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焦慮情緒、有動脈粥樣硬化史、重度頸動脈狹窄是CAS患者并發(fā)POCD的高危因素。原因在于:①高齡患者心肌細胞與血管老化,存在竇房結內起搏細胞數量明顯更低、傳導系統(tǒng)變性等問題,再加上高齡患者血管迂曲相對嚴重,增加支架、腦保護裝置置入難度,再者此類患者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等,易出現腦組織缺血、血栓中斷血流供應等情況,腦細胞易處于慢性缺氧、缺血狀態(tài),易誘發(fā)POCD[9-10]。②高血壓患者血壓長期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可改變腦細胞微環(huán)境動態(tài)平衡的穩(wěn)定性,使腦能量發(fā)生異常改變,能量儲備功能下降,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腦血管透明樣變性,誘發(fā)纖維素樣壞死,造成血管管腔狹窄,減緩腦血流量,大腦灌注明顯減少,易誘發(fā)腦白質病變,且高血壓會影響血管通透性,使其滲出增加,引起炎癥性改變、大量膠質細胞增生,易出現血栓,可致相應供血區(qū)域的神經元壞死、丟失,進而增加POCD發(fā)生可能性[11-12]。③高脂血癥者體內大量脂質物質在血管壁上沉積,可致血管內皮結構與功能發(fā)生改變,造成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阻塞,造成腦血管血流量不足,腦組織灌注明顯減少,氧、葡萄糖等運輸受阻,易引起神經細胞壞死等不良情況,增加POCD發(fā)生概率。④焦慮情緒可大量消耗機體精力,易導致患者出現緊張、失眠等不良情況,誘發(fā)軀體癥狀、腦力疲勞,同時可改變前扣帶回皮質、杏仁核功能、結構與體積,使其發(fā)生異常,均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POCD。⑤有動脈粥樣硬化史者不穩(wěn)定斑塊脫落易形成微栓子,遠端小血管受阻,且此類患者一旦受圍術期血流壓力、高脂血癥、長期炎癥等刺激,易出現動脈血管管壁病理性改變,提高動脈病變發(fā)生概率,患者認知功能會相應受損,而誘發(fā)POCD[13]。⑥重度頸動脈狹窄者常伴有遠端血流塌陷,造成腦組織慢性低灌注而出現缺氧、缺血,抑制局部神經元有氧代謝,無氧酵解代償性被激活,造成神經元持續(xù)處于低能量狀態(tài),腦組織細胞功能正常運作受到影響,且患者大腦長期處于低灌注狀態(tài),易造成腦白質變性,引起軸突變性、神經膠質增生等病理變化,神經網絡結構受到破壞,均可增加POCD發(fā)生風險[14-15]。
綜上所述,年齡≥65歲、合并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焦慮情緒、有動脈粥樣硬化史、重度頸動脈狹窄是CAS患者并發(fā)POCD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