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梓潤
在中華文化綿延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誠信作為中國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衡量人美德的重要標準,被一代代中國人銘記并傳承。
誠信始于原始時代,數(shù)千年來為中華民族所信奉,時至今日,早已融入國人的文化基因里,滲透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誠信的故事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在一代代人的薪火相傳下,越發(fā)熠熠生輝。君可見,曾子殺豬取信于子的故事流芳千古;君可聞,季布遵守誠信,留下“得黃金者,不如得季布一諾”的美名;君可歌,“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排除萬難,每年都會在春節(jié)前給農(nóng)民工結(jié)清工錢。可見誠信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
誠信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沉淀下來的道德精華。誠信是司馬光“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的誓言,是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言”的吶喊,更是習近平主席“大國要帶頭講平等、講合作、講誠信、講法治,展現(xiàn)大國的樣子”的愿景。毋庸置疑,誠信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根,處事之本。劉伯溫在《郁離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被漁夫救起,商人答應漁夫救他上來,給他100兩金子,但等商人被救上岸后,卻背信棄義,僅僅給了漁夫十兩銀子。無獨有偶,商人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那個曾經(jīng)被他騙過的漁夫?qū)ε匀苏f他是一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于是便沒有人再救他,商人也因此淹死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人若不遵守諾言,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一旦他處在困境,便再也沒有人愿意出手相助的道理。
隨著時代的變遷,誠信的美德也由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如今,誠信就是我們的第二張“身份證”。
誠信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價值觀,更是支撐中國社會不斷發(fā)展的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
請把誠信作為我們永遠的價值追求,讓誠信之光照耀我們的未來吧!
【湖北咸寧市外國語學校706班】
◆點評
習作立意高遠,結(jié)構(gòu)完整。開頭運用排比手法和道理論證的方法亮明觀點,引發(fā)讀者深思。主體部分采用并列式的結(jié)構(gòu),既緊扣主題,又使習作渾然一體;論據(jù)典型而精練,排比式的舉例論證,使習作說理透徹,氣勢磅礴。
(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