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立
原奶行業(yè)的困境仍在持續(xù)。隨著奶價不斷回落和飼料價格居高不下,加上消費市場回暖疲軟,今年以來一些中小牧場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甚至不得不殺牛退出。記者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業(yè)內對于奶價后續(xù)的走勢大多持悲觀態(tài)度,認為原奶的階段性供給過剩問題可能還要持續(xù)下去。
無處售奶的中小牧場加速退出
黑龍江肇州縣連海奶牛專業(yè)合作社近期打出了一則賣牛廣告,稱因牧場的牛奶無乳企收購,被迫倒閉,現(xiàn)存欄500頭成母牛全部按照菜牛價格出售,每斤11元,隨便挑選。
連海奶牛專業(yè)合作社聯(lián)系人老于告訴記者,前兩年奶價上漲牛奶生意好做,一家牧業(yè)公司承包了他的牧場,并簽了7年的長約。但這兩年國內奶價不斷下行,養(yǎng)殖成本卻在上升,牧業(yè)公司虧損嚴重,于是選擇了強行毀約退出,這讓老于慌了手腳。
前幾年行業(yè)缺奶的時候,老于這樣的規(guī)?;翀鲆彩侨槠鬆幭嗪灱s的對象之一,但如今卻沒有一家大乳企愿意接收老于牧場的原奶?!艾F(xiàn)在每天的奶只能以2元/公斤的價格賣給奶販子。”老于告訴記者,雖然沒人收奶,但奶牛產奶并不會停止,一天牧場就要產出12-13噸鮮奶,倒掉還不如低價賣掉,還能減少一點損失。
在老于看來,如果能找到一家乳企收奶,牧場就還能再扛一段時間。目前各大乳企在當?shù)厥漳痰膬r格為3.5元/公斤-3.6元/公斤,雖然這一價格未必能覆蓋全部生產成本,但還能維持牧場運轉。而把原奶低價賣給奶販子,每天連同草料和人工成本就要賠1萬多元,殺牛關門也是無奈的選擇。
記者了解到,由于2022年下半年國內乳制品消費疲軟,影響了下游乳企的收奶熱情。除了降低收購價格之外,到2022年底,一些乳企還選擇不再和部分中小牧場簽訂供奶合同,導致部分中小牧場無處售奶,加速了其退出。
河北衡水奶農張景(化名)告訴記者,衡水當?shù)毓┠毯贤狡诓辉倮m(xù)約的情況并不少見,特別是一些中小牧場。如今這些沒人收的原奶只能低價(2.3元/公斤)賣給一些小乳企或奶粉廠以及奶販子,扛不下去的牧場就只剩下賣牛退出一條路。
“現(xiàn)在奶牛也不好賣了?!睆埦氨硎?,當初奶價上漲時,奶牛的價格一度炒到3萬多元一頭,如今沒人愿意接手奶牛,市場上一頭奶牛的價格已經跌至1.6萬元-1.7萬元,因此大多數(shù)奶牛的命運就是走向屠宰場,這樣一頭牛還能賣1.4萬元-1.5萬元。
原奶階段性過剩或將持續(xù)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原奶行業(yè)遭遇當下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奶價的下滑和飼喂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也與市場需求不足帶來的階段性原奶過剩有關。
2022年以來,國內飼料價格大幅上漲,其中漲幅最大的是豆粕,價格反復走高,到2022年底一度上漲至5370元/噸,同比增長45.5%;同期苜蓿草的平均到岸價位為562.7美元/噸,上漲43.5%。
2023年至今,雖然玉米和豆粕的價格都有所回落,但仍處于高位。據奶農反映,目前豆粕的市場價格仍在4500元/噸左右,屬高位運行,而飼料成本約占奶牛養(yǎng)殖成本的65%-70%。
但隨著飼喂成本的上漲,國內奶價卻不升反降,從2021年8月的高點4.36元/公斤開始,生鮮乳收購價格一路下行。農業(yè)農村部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5月份第3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格為3.88元/公斤,同比下降了6.5%。
江蘇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長宋慧亭告訴記者,目前沒有負債的大型牧場一般公斤奶的生產成本在3.8元/公斤左右,在目前奶價水平下,除了生產水平特別高的行業(yè)前20%-30%的牧場以及資源能力有優(yōu)勢的牧場,其他牧場要想不虧損并不容易。
2018年以來,國內牛奶價格進入上行周期,除了乳企大規(guī)模自建大型牧場外,養(yǎng)殖戶也在加速擴欄或新建牧場,帶來了原奶供給量的快速增長。但2022年疫情影響下,國內乳制品消費增長疲軟,導致了原奶供給階段性過剩。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2023年第一季度,全國牛奶產量83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66萬噸,增長8.6% 。
但下游的乳制品消費并沒能跟上。記者在今年3月底舉行的遼寧奶業(yè)紓困座談會上了解到,遼寧省2023年2月乳制品生產企業(yè)平均每天噴粉生鮮乳達470噸,占收奶量的17%左右,比2022年12月的噴粉量高13%。與會乳企認為,生鮮乳過剩的直接原因是乳制品消費需求疲軟,奶牛產奶卻不能停止,導致乳制品生產企業(yè)紛紛選擇噴粉,而持續(xù)噴粉也帶來了庫存和資金積壓等困難。
但也有養(yǎng)殖業(yè)人士認為,除了疫情沖擊、飼喂成本上漲等因素之外,目前乳業(yè)上下游依然處于脫節(jié)的狀態(tài),下游乳企大多是上市公司,對盈利增長的需求非常強烈,但在對產品幾經升級之后,液態(tài)奶整體終端銷售價格水漲船高,也抑制了牛奶消費的增長,乳企應該增加普惠性產品,從而提升銷量、消化原奶。
獨立乳業(yè)分析師宋亮告訴記者,目前原奶行業(yè)面臨的階段性過剩問題暫時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預計今年年內奶價依然會低位運行,何時擺脫困境還要看乳制品消費市場的回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