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車站出來,已經是午夜十一點,看到地上厚厚的積雪,阿明決定徒步回家。
他家在離城二十里的太岳山腳下,溝壑縱橫,要繞過三道梁才能到達。
要是在小時候,他會毫不猶豫地投奔二姑家。
二姑家住在縣城內的一個小山包上,算是縣城的最高處,那是縣氣象站的駐地。
小時候去二姑家拜年,阿明一住就是好幾天。他最喜歡聽山下面火車經過岔道時的汽笛聲,看火車冒著滾滾的白煙向北疾馳而去,幻想著一天能夠走出小縣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年三十,還是和父母團聚要緊。心里這樣想著,阿明繞過了縣氣象站。
一直往東。在縣城的邊上,阿明看到了縣農機修造廠的大門。
這個地方阿明也是熟悉的,因為阿明的大姑在這里上班,大姑家的平房在廠子的東邊。
相比二姑家,阿明更喜歡大姑家。表姐阿莉比阿明大兩歲,從小聰明伶俐,尤其是喜歡讀《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大姑父就給表姐訂了許多雜志。阿明的那點文學修養(yǎng),大概就是受表姐的影響??上П斫愠踔挟厴I(yè)后就工作了,沒有繼續(xù)讀書。
大姑家離馬路不到200米,阿明還是忍住了沒去。
出了縣城就沒有路燈了,但在大雪的映襯下,路兩邊的景物清晰可見。
約莫走了七八里路,雪停了,第一道梁出現在眼前。好在,有了新修的山路,雖然繞了一些,但走起來并不費勁。
梁下面就是姨媽家,要不要去呢?阿明想。
大過年的,還是趕路吧。
遠遠望去,姨媽家院子里燒著的旺火,時隱時現?;叵肫饋?,姨媽對阿明最親了。本來媽媽比姨媽小兩歲,應該生孩子晚一些,誰知媽媽卻早早生下了阿明,比姨媽的第一個孩子阿惠還大幾個月。
去姨媽家,阿明最喜歡聽收音機。那是一臺散發(fā)著古色古香的大物件。
“小朋友們,小喇叭開始廣播了,嘀嘀噠嘀嘀噠嘀嘀嘀嘀噠。”
阿明在姨媽家經常收聽“小喇叭”廣播和各類評書,長了知識、開了眼界。
在第二道梁下面,是舅舅家。
舅舅家也有一臺收音機,磚頭一樣大。姥爺在世時,高高地掛在房梁上,生怕孩子們摔壞了,阿明只能望“機”興嘆。
不過,在姥姥家要找到快樂很容易。阿明要么和伙伴們下河摸魚,要么爬上樹摘果子吃。每次回家還會帶上豆角、西紅柿、黃瓜、南瓜、茄子等蔬菜。阿明常常想:為什么自己所住的村子與姥姥所住的村子僅差五里路,生活條件就不一樣呢?姥姥家門前就有一條小溪,而自己從小就要去機井挑水,有時遇到人多,還要排隊。
踩著厚厚的積雪,走著走著,阿明的身上漸漸冒起汗來。他像小時候一樣習慣性地望了望梁上。
姥姥在世的時候,每年正月初二,都會雷打不動地出現在山梁上,盼望阿明兄妹和姨媽家的表兄表妹。如果誰沒有來拜年,姥姥就會不停地念叨,那種親情真是難以言表呢。
想了想,也許舅舅正忙呢,等拜年的時候再去吧。
翻過最后一道山梁,阿明看到半山腰的家,門口已經懸掛起了兩個大紅燈籠。
這時,阿明回想起上高中時的情景。每周回家,先是會看到裊裊的炊煙,再往近走,就能看到母親站在家門口的山坡上眺望,直到阿明出現在她的視線。周末在家,母親想盡一切辦法為阿明調劑伙食,臨走還會為他備足一周的干糧和小菜,生怕他在生活上受到委屈。
那時候,父親在鄉(xiāng)政府工作,回家少,但并沒有忘記培養(yǎng)阿明的興趣,為他訂了《青年文摘》《章回小說》《語文報》等報刊,讓他從小就受到了文字的熏陶……
山風吹來,天空中有了星星,路上的雪有人掃過,阿明大步向家的方向走去。
【作者簡介】劉敏,退役軍人,現供職于某媒體單位。曾在 《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發(fā)表作品上百篇,撰寫電視專題片60多部,獲得各類獎項3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