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怡
采用“雙線互嵌”的方式教學小學音樂欣賞課,能充分體現(xiàn)融合的理念,強化教學的互動性。實踐中,筆者通過面授教學與網(wǎng)絡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學習資源,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促進學生在互動學習中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
一、運用信息技術,提質(zhì)增效
雙線互嵌式教學方式下,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科學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欣賞教學。筆者以人音版音樂二年級上冊《晚會》的教學為例,做具體闡述。
課前學習階段,筆者提前收集與新年相關的音樂文化學習資源,如拜年歌曲、拜年吉祥話、拜年禮儀、民俗年歌等,并整合這些資源,將其制作成微課視頻。微課視頻在課前通過線上形式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從視頻中了解上述學習資源的具體內(nèi)容和呈現(xiàn)形式。歡快、熱鬧的拜年歌曲和豐富的視頻內(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對過新年的暢想,以及表達、交流新年期望的欲望。
課堂導入階段,筆者結合課前學習內(nèi)容提問:“同學們對哪首新年歌曲印象深刻?”學生回答后,筆者利用“科大訊飛”智慧課堂平臺播放相關音樂片段,并出示樂曲《晚會》的音樂背景,引出本課課題。
學習展開階段,筆者通過對比聆聽、畫旋律線、模擬演唱旋律、演奏打擊樂器等音樂實踐活動將音樂具象化,給予學生直觀的音樂體驗。在欣賞學習活動中,筆者注重音樂素養(yǎng)與音樂知識的互嵌,引導學生在充分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速度、情緒及旋律的走向,認識樂曲中出現(xiàn)的樂器,了解樂曲的結構,并在畫、唱、奏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學會完整地表演樂曲。
學習深入階段,筆者聚焦學生最想學習的一種樂器,結合用該樂器演奏的樂曲展開教學。例如,學習“鼓”時,筆者先用鼓演奏了一段振奮人心的樂曲,向?qū)W生傳遞樂曲的內(nèi)涵和相關文化知識。學生躍躍欲試,筆者相機播放提前拍攝的打鼓教學視頻,講解打鼓的技巧。學生跟隨視頻模仿打鼓,筆者巡視課堂并針對學生的困難進行個別指導。樂器學習結束后,筆者把打鼓教學視頻轉(zhuǎn)變?yōu)檎n后線上學習視頻,方便學生課后借助視頻進行鞏固練習。
二、轉(zhuǎn)變教學方式,促進自學
教師在采用雙線互嵌式教學方式時,要充分利用線上教學配合線下學習活動,以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主性。筆者以人音版音樂三年級下冊《孤獨的牧羊人》教學為例,做具體闡述。
課前,筆者針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做了三項準備:一是將電影《音樂之聲》的片段和相關樂曲資源上傳至“暢言曉學”網(wǎng)絡學習平臺,讓學生提前了解樂曲背景;二是借助平臺的“七彩作業(yè)”功能,發(fā)布課前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收集、整理關于這類樂曲的知識,以便在課堂上反饋;三是錄制《孤獨的牧羊人》范唱片段并上傳至平臺資源庫,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特點。
課堂上,筆者結合音樂繪本故事展開教學。如學生觀看《大家來聽音樂會》繪本故事講述視頻后,筆者提問:你對繪本中哪種樂器的造型最感興趣?或者說,你最喜歡哪種樂器?這個問題指引學生思考自己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加深了學生對繪本中器樂外形的印象,為后續(xù)了解相關器樂知識作了鋪墊。隨后,筆者依照學生的回答,從平臺資源中找出相應的樂器演奏音頻或視頻,引導學生具體感知他們喜歡的樂器的外形和音色,以及該樂器傳遞出來的音樂情緒。
課后,筆者將教學轉(zhuǎn)移到線上,設計綜合性音樂實踐活動,并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落實。筆者在線上舉辦了一個小型音樂交流會,邀請學生在線上進行師生合作表演,師生對唱《孤獨的牧羊人》。具體操作如下:筆者將提前錄制的教師演唱部分上傳至平臺“七彩作業(yè)”板塊,學生參照筆者的演唱在平臺中完成對唱部分,并在線上觀賞成果作品,同時對同學或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筆者主要以傾聽者和推動者的身份參與活動,組織學生互相交流。這樣教學,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當下的學習情況和狀態(tài),優(yōu)化后續(xù)的教學方案。
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直播技術開展課后指導,讓學生在線上欣賞更多管弦樂團的表演;還可以利用線上通信技術,為學生提供與優(yōu)秀表演藝術者交流、互動的機會,比如讓學生與表演藝術者共同演奏樂曲等。這種學習體驗能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熱愛,增強學生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
(作者單位:武漢市漢南區(qū)育才小學)
[本文系武漢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育科學規(guī)劃第六批教師個人課題“三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中記憶主題旋律的課例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2022JK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