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琴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進而引導學生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文章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從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等三個方面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期能夠助益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高效推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法;創(chuàng)新;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課程改革已實施21年了,課改的目的在于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學中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在充滿生機的課堂里增強文化自信、增長知識,發(fā)展能力,提高素養(yǎng);切實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常言道:“思想決定行動?!币虼苏n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教學觀念的轉變,同時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在教學實踐中。
(一)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上課是教師執(zhí)行預設教案的過程,而學生則由老師牽著鼻子按事先安排好的路徑行走,課堂上不能“節(jié)外生枝”。長此以往,學生就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極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思想,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智慧的開啟者、和諧學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者、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者。
例如,六年級下冊《那個星期天》一文,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兩個問題:那個星期天“我”的心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作者是運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這種變化的?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到語言文字中去,認真地閱讀、批劃、體會,然后與同桌在一起進行互相交流和分享,最后讓同學們把自己學習的感受在全班進行展示,大家互相學習,思維互相碰撞,互相補充。作者通過動作、語言、內心獨白、具體事例、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小男孩一天中心情的變化。這些結論的得出是學生們通過讀書、通過互相學習、交流感悟出來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從而讓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二)要有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的意識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重新認識語文課程資源,要建立大的語文教學觀,要有整合包括語文教科書、教師、學生、學生生活等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
第一,要開發(fā)好語文教材,發(fā)揮教材的多種功能。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習得學習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大量閱讀課外書籍,積累自我的語文素養(yǎng),在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語文的方式與方法,從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媽媽的愛》一文,文中只講了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是淚滴、是雨傘、是責備的目光、是親切的教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讓學生從切身的體會中領悟到媽媽的愛還是溫暖的棉衣,是可口的飯菜,跌倒時的問候,是缺乏自信時的鼓勵,是驕傲時的提醒……同時讓學生模仿課文編詩歌,不僅受到了教育,還拓展了思維,而且訓練了語言。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
學習語文的場地和空間無處不在,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習得語文知識,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如在生活實踐中聽到的各種有趣的典故、諺語、名人名言等。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在平時做好積累、學會運用,如組織學生展示多彩的班級黑板報,讓學生平時的積累有更好的展示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更多地去積累,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有了豐厚的語言積累。
二、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tài),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千方百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fā)展。
(一)樹立民主的教學思想
教師樹立民主的教學思想,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前提。新課程指出“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將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平等地與學生對話,平等地對待學生的見解,從而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創(chuàng)新的思維。
例如,《曹沖稱象》的故事啟發(fā)學生要像曹沖那樣遇事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做一個聰明的孩子。有位教師在總結課文時,有一個學生舉手說道:“我認為曹沖很笨?!北M管學生的發(fā)言出乎意料,但這位老師沒有打斷孩子的話,鼓勵他講下去。學生娓娓道來:“如果換用人來代替石頭稱象,豈不省時省力嗎?”多么獨到的見解,多么創(chuàng)新的思維,的確比曹沖計高一籌。如果沒有老師民主的教學思想,何來孩子創(chuàng)新的火花,這火花會像星星之火一樣,點燃每個孩子智慧的火炬。因此,老師樹立了民主的思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能力及語文素養(yǎng)都會不斷得以提高。
(二)巧妙設置問題
一節(jié)好的教學設計,離不開好的問題設置。教師要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巧妙預設一定的問題,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實時拋出問題,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同時,適時、巧妙設疑還能夠促使學生更多地調動已學知識去探索、發(fā)現更多新知識。
例如《將相和》一文,故事內容比較淺顯易懂。有位老師在教學中巧妙設問:“澠池之會是秦國和趙國打平手還是趙國勝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經過討論,學生能從樂器本身、出場人物級別、敵我力量懸殊、談判的主客場四個方面來綜合分析,得出趙國以弱勝強的結論。這樣的問題設置巧在來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讓學生結合文本及已有的閱讀基礎,分析問題能力、高階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三)善于激勵評價
評價是一門藝術,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行為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語言一定要發(fā)自內心,而且針對性強,避免泛泛一般“好、棒”之類的語言。
例如,在教學《落花生》時,教師設計讓學生辯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辯論時引用名言,舉出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觀點時,教師當即評價:“好,很會辯論,引用名人名言,會用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蓖瑫r教師的評價語還要充滿激勵性,如:“多么善于觀察?。 薄澳芫o密結合上下文,聯系生活談體會,多會學習?。 薄岸嗝锤挥袆?chuàng)造性的思考?。 薄澳隳軌虬凑辗轿豁樞騺砻枋霎嬅嫔系膬热?,真是一個既會認真觀察,又敘述有條理的孩子!”“你能運用總分總的順序來描述你的見聞,不僅語言流暢,而且邏輯性可真強啊!”……相信這一句句針對性、激勵性的語言猶如蜜汁一樣流進學生的心田,化作他們前進的不竭源泉。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新課程的目標及特點,研究探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模式,如可以構建課前自主探究、課中交流升華、課后拓展延伸三環(huán)節(jié)構成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一)課前自主探究
小學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探究的信息點,我們可提倡教師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解決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查閱、搜集相關資料,進行理解、處理、整合,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養(yǎng)成搜集資料,練習查閱工具書的好習慣,并記下自己讀書的疑惑,以便在課上與同學討論解決。例如講《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前,可先讓學生收集有關圓明園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在檢查預習時,讓學生展示他們收集的資料,可以從網上下載,可以從各類書刊上摘抄,可以是圓明園各景點的門票及景點介紹。通過預習,學生了解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大損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有些同學可能對侵略者為何如此瘋狂野蠻不甚理解。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交流各自搜集的材料及對文本的理解,解決疑惑。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能力。
(二)課中交流升華
課堂上,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點撥者。引導學生提出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問題去理解感悟語言,明確提升認識,掌握學習方法。如《丑小鴨》一文可以啟發(fā)學生提出:“丑小鴨在變成白天鵝過程中,經歷了哪些事情?他都是如何面對的?”《那個星期天》一文,可以引導學生提問:“這一天‘我的心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作者運用什么方法寫‘我心情變化的?”又如《成吉思汗和鷹》一文,可引導學生提問:“在成吉思汗找水喝的過程中,鷹是怎樣做的,成吉思汗的行為及內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問題既避免了繁瑣分析,起到牽一發(fā)動全身的提問功效,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理解語言,運用語言,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探究精神在閱讀中、在師生和生生交流對話中得以培養(yǎng)。
(三)課后拓展延伸
一節(jié)課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知識、能力、興趣進行遷移,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如學完《只有一個地球》,可布置學生開展環(huán)保調查,了解到這些年我們國家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綠水青山理念,祖國大江南北處處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學了《草船借箭》可引導學生讀《三國演義》;等。這樣課上課下有機結合,既豐富了語文課程資料,又培養(yǎng)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探究式三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下,我們還可以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將語文教學分為:“識字、口語交際、閱讀、寫作、綜合實踐活動”五大領域。每一個領域,可以根據其特點,探索優(yōu)質高效的教學方法。如:識字教學的六步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朗讀示范,整體感知;分類識字,掌握方法;組詞造句,拓展思維;結合課文,熟讀成誦;拓展閱讀,鞏固識字??谡Z交際的五步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說;示范引路,指導說;拓展思維,想象說;借助插圖,表演說;巧設作業(yè),促進說。閱讀教學的五步教學法:激趣導入;預習展示;細讀研討,總結升華;拓展延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四步法:明確任務,搜集材料;巧妙導入,激發(fā)興趣;制定規(guī)則,分組展示;評比表彰,拓展延伸。
總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關鍵在教師。因此,每一位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吃透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的內涵,樹立新的教學觀、新的教師觀、新的學生觀、新的質量觀、新的評價觀,將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推向深入,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斷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