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韋應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評論】
世間的別離有千萬種,送別雙方的關系可以是師生、同僚、情侶、同窗,等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唐詩三百首》中唯一一首描寫父女之間骨肉分離的送別詩《送楊氏女》。
江淹《別賦》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而這一首送別詩之所以寫得“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首先是因為詩人送行的對象是自己的女兒。大家想想看,不要說古代交通不便、通訊不發(fā)達,就是我們今天,家長送孩子外出旅游或者到外地讀書,一定也是依依不舍地千叮嚀、萬囑咐。
為人父母者,兒女遠行之際,自不免傷懷,而韋應物這次送別女兒是因為“女子今有行”——女兒的出嫁!“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詩經》中已反復吟詠。古時候女孩子一旦出嫁,再歸家看望父母的機會是很少的?,F(xiàn)如今我們如果參加婚禮,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新娘的父母在婚禮上特別激動,因為即使交通方便了,即使男女平等了,即使嫁出去的女兒可以?;丶铱纯戳?,也終究比不上未出嫁時環(huán)繞父母膝下、形影不離的親密了。更何況韋應物此番是“大江溯輕舟”地送女兒遠嫁,心中當然萬般不舍,所以詩末有云“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一朝分離,竟不知何日再能重聚!這是此詩寫得百轉千回的第二點
因素。
第三點,也是韋應物這次送女出行分外感傷最重要的一點因由則是——“爾輩苦無恃”,這也正是全詩的關節(jié)所在。古時候稱父為怙,稱母為恃,“無恃”是指失去母親。韋應物早年喪妻,留下兩個女兒,自己又當爹又當媽,好不容易大女兒長大成人,又不得不面對女大當嫁的結局,自然會“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再加上詩人為官清廉,能為女兒準備的嫁妝也十分有限,所以只能歉疚地說“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送女出行,已經是萬千叮嚀了;而憐其無恃,更增添了反復誡訓:“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這些近于口語嘮叨般的諄諄教誨,又極其真切地表現(xiàn)了一位慈父對遠嫁女兒未來生活的無限牽掛。
本詩除了父女之情的主線,還有長女與幼女姐妹之情的輔線,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在詩人看來,即將嫁人的長女特別懂事,還擔負了照顧小妹的責任,如果說父親送別女兒,或許還可以克制隱忍,“居閑始自遣”,但是家中尚不懂事的小女兒又該如何面對如母長姐的離去呢?所以詩的最后說“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可以想見,這樣一位慈父,當他送別了大女兒回到家中,看到小女兒又會是一番怎樣的肝腸寸斷!
眼下的你,如果正在父母身邊,請珍惜眼下這段寶貴的時光;如果已不再與父母一起生活,那么就?;丶铱纯?、常報個平安吧?。◤堨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