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杰
【摘要】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在詞匯中所占的比例較大,為了通曉詞匯的發(fā)展規(guī)律,需要加大對復合詞構(gòu)詞辨析的重視。本文即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析”一詞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二字語素義歷史演變、構(gòu)詞語素核心義以及語素義范疇屬類三方面的分析,以期能夠進一步認識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同義語素的構(gòu)詞取向問題。
【關(guān)鍵詞】復合詞;構(gòu)詞取向;解;析
【中圖分類號】H12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1-012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1.041
詞匯是構(gòu)成句子的基礎(chǔ),也是語言交流的前提,隨著交際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舊詞黯晦消沉,新詞層出不窮,詞語的組合規(guī)律也會發(fā)生相應(yīng)的變化。譬如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同義并列復合詞,它們皆是由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語素共同組合而成,單個語素之間既存在聚合關(guān)系,也存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其中,在這些復合詞的組合過程中,語素義發(fā)揮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進而決定著詞語的生成。
以“解析”這個詞為例,它是由“解”和“析”兩個不同的語素構(gòu)成的,二者在“分開”和“解釋”等義項上可以通用,比如“分解”“分析”“誤解”“誤析”“詳解”“詳析”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脑~,這說明“解”和“析”在“分開”“解釋”這兩個意義上有點的重合。所謂點的重合是指彼此之間沒有約束關(guān)系,它們雖然字形構(gòu)造意圖完全不同,但在詞義演變過程中產(chǎn)生了交叉義項,即兩個語素之間存有相同的意義,故此可以組合成詞。如此看來,語素在詞義以及詞語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會向各個方向引申,且有可能與別的詞發(fā)生意義的交叉,從而展現(xiàn)出語素義的引申系列及復合詞構(gòu)成上的不同趨向。下面將從語素義歷史演變、構(gòu)詞語素核心義以及語素義范疇屬類三個方面具體對同義復合詞“解析”的構(gòu)詞取向進行探析。
一、解
(一)語素義歷史演變
“解”甲骨文字形是? ? ,像兩手將角從牛身上取出的樣子,《說文解字·角部》:“解,判也。從刀判牛角?!笔Y善國謂“手執(zhí)刀解割牲體之象形也”,“倫謂如噐文從又持刀以判牛。此圖語也。會意之文由此出”。①誠然,兼采眾說并從“解”的古字形以及《說文解字》中的釋義中可以得出“解”的本義是人拿著刀分解牛、殺牛。因為牛類屬于動物,所以又引申為“分解動物”之義,示例如下:
(1)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莊子·養(yǎng)生主》)
(2)及入,宰夫?qū)⒔恺?,相視而笑。(《左傳·宣公四年》?/p>
(3)日中而行事,殺于廟門西,主人不視,豚解。(《禮儀·士虞禮》)
例(1)敘寫了庖丁解剖牛之初的情狀,“解?!迸c“無非?!毕嗪魬?yīng),進一步點出庖丁解牛之“神”,為下文重點說明庖丁技至于此的原因作鋪墊。例(2)公子宋和公子歸生進朝堂后,廚師正要殺掉分解大鱉以供食用。例(3)同例(1)和例(2),“解”所修飾的名詞亦是動物,指“解剖豬”。
伴隨著新事物的產(chǎn)生和人類交往的需要,從邏輯上來說詞語應(yīng)該是無限制的增益,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漢字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因此現(xiàn)存語素就會不斷用來兼記或借記新生詞項,即一個語素開始承擔起多種意義。以“解”字為例,《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有八種不同的義項,分別為:①分開②把束縛著或系著的東西打開③解除④解釋⑤了解、明白⑥解手⑦代數(shù)方程式中未知數(shù)的值⑧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數(shù)的值。上面已提及“解”字本義是人拿刀分解牛,因為牛由一個整體變成了可拆分的幾個部分,所以派生出解1具有分開義,解1又可以派生出解2。由于明朝中國北方經(jīng)歷過一次大移民,移民之際,悉系其手,牽之而行,被移者內(nèi)急,便有了“解手”之義,所以解6又憑借歷史文化原因可以從解2中派生出來;與此同時,解2又可引申為解3。如果把解2義中所涉及的對象從有形擴大到無形,那么就可生發(fā)出解4義。解4義如果被傾聽的對象所接受或承認,那么就可以引申出解5,當解5應(yīng)用于數(shù)學或者計算中時,就會產(chǎn)生解7和解8。
(二)構(gòu)詞語素核心義
“解”字的核心義項可以通過系聯(lián)其同源詞“懈”字來進行分析。《說文解字·心部》:“懈,怠也。從心解聲”,《說文解字注》:“懈,怠也。古多叚解爲之。從心,解聲”,《詩·大雅·烝民》:“夙夜匪解”,《孝經(jīng)》作“夙夜匪懈”。以上可以得出:“懈”是“解”的區(qū)別字,本寫作“解”。譬如:《淮南子》“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勞形盡慮,為民興利除害而不懈”一句強調(diào)了五圣不僅只做對國家和人民有益有利之事而且會消除掉各種弊端,且從不敢松懈。這里的“解”就是“松懈”之義。
聯(lián)系《廣雅》《釋名》,“解”與“懈”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則更明白可曉?!稄V雅·釋詁》訓解為“說(脫)也?!比纭抖Y記·曲禮上》:“侍坐于長者,屨不上于堂,解屨不敢當階”,該句中“解”字與“屨”字相組合,“解屨”可譯為解開、脫掉鞋子之義;《釋名·釋疾病》:“懈,解也,骨節(jié)解緩也?!惫士梢酝茢喑觯骸敖狻弊质怯山忾_、分開、脫去這種結(jié)果逐漸擴展為松懈義。因為無論是自解的事物還是被解的事物,分解后的結(jié)果都是“散”或“松”的狀態(tài),事物是“散開、松散”,人的精神則是“渙散”,于是引申后就有了“松懈”之義,這兩個字實際上都涵蓋了“松”“散”以及“側(cè)重結(jié)果導向”這種隱形狀態(tài)。同時需要強調(diào)的是,“解”和“懈”字都更傾向于主觀性,如“解剖”,每個人分解的步驟、分解某一物品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方法也會因人而異;再如“懈怠”,不同的人產(chǎn)生懈怠情緒的原因以及懈怠的具體表現(xiàn)也會各不相同。所以,“解”的核心義可以歸納為外部分散或松散、內(nèi)部具有主觀性、結(jié)果導向。
(三)語素義范疇屬類
一個字與其反義詞之間往往異中有同,從中也可以側(cè)面反映出該字的“范疇屬類”特征。比如“解”字在《漢語詞典》中顯示其反義詞為“束”和“結(jié)”字。甲骨文“束”為? ? ?、? ? ?或? ? ?三種形體,第一個字體是縱橫束縛之貌;第二個字形是豎直之形,像束絲貌;第三類字體像囊袋兩端捆縛的樣子,三者都突出了束縛、捆綁之義。《說文解字·束部》:“束,縛也。”《說文解字·糸部》:“結(jié),締也?!薄墩f文解字·糸部》:“締,結(jié)不解也。”以上可以證明,“束”和“結(jié)”都是聚合的狀態(tài),正與“解”的核心義相反。比如:
(4)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于朝,然后聽之,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周禮·大司寇》)
(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p>
(6)我依然認為,這種流傳甚廣、嚴重影響我們身心健康的戲謔性的“繩結(jié)”,完全是由于害怕和擔憂所致。(《蒙田隨筆全集》)
例(4)“束矢”為二十四支箭,例(5)“結(jié)網(wǎng)”是編織成網(wǎng),例(6)“繩結(jié)”是指兩條及以上線繩捆綁形成一個整體。
甚至我們現(xiàn)在還在說的“束手無策”“束手就擒”以及“解結(jié)”“蝴蝶結(jié)”等例子都可以證明“束”和“結(jié)”的特征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物組合在一起”,那么“解”作為它們共同的反義詞,詞義應(yīng)包含“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物拆分開”的特點。簡單對比其詞義以及古文字形可知該說法確有說服力,并且可以從反義詞的角度驗證得出該結(jié)論。首先,合并與拆分具有相反的義項。譬如:
(7)能在一個點上交叉已是幾世緣分,又何必試圖將這兩條線合并為一條?(《無字》)
(8)森林工會吧,早就五個村合并了。(《萬延元年的足球隊》)
(9)他要將這兩個音節(jié)拉長,同時不斷把它們拆分開來,又合在一起,從而創(chuàng)造更加熱烈的氣氛。(《群星閃耀》)
例(7)“合并”是將兩條線合二為一,例(8)“合并”是把五個村莊歸并為一個,例(9)“拆分”與“合”字對立,先拆分兩個音節(jié)之后再合并貫通,使之自然成為一個整體。
其次,“拆”和“解”在文獻中有同義連用的情況。例如:
(10)瞽者狂吼如虓虎,撲抱其頸,口嚙其鼻,血淋漓滿地,眾前拆解,牢不可開。(《閱微草堂筆記》)
(11)那小仙真?zhèn)€動手,拆解布漆。(《西游記》)
(12)于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被拆解為一些零碎的措辭,然而,內(nèi)斯似乎沒發(fā)覺她的糾結(jié)。(《無聲告白》)
綜上所述,大致可以把“解”的核心義及范疇屬類歸納為:解開、松散、分散、拆分、有主觀性、結(jié)果導向。通過這些核心義我們可以串聯(lián)出很多復合詞,如瓦解、解衣服、難解難分、解凍、解剖、解脫、解答化解、肢解、解碼、解鈴系鈴、解散、解手、解體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4版、第6版)分別增加了解密、解惑等新詞語,它們與“解”的核心義聯(lián)系緊密,因此不宜用“析”字來替換。
二、析
(一)語素義歷史演變
“析”屬于會意字,甲骨文字形是? ? ,左邊構(gòu)件是樹形,右邊像斧子形,二者相合正像以斧剖木的樣子?!墩f文解字·木部》:析,破木也。一曰折也,從木從斤。由此可以得出“析”的本義為用斧子劈開木頭,同時也存在“析”同“折”的觀點,《說文解字》“?,斷也,從斤斷艸”,即有截斷、砍斷義。到了現(xiàn)代,《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析”字有三種解釋,分別是:①分開、散開②分析③姓。從上述詞項可以大概推斷出“析”字意義演變過程:以斧砍木的結(jié)果是木頭被砍斷或截斷,因此“析”由本義可以直接引申為砍斷、截斷,即同“折”;又因為一棵樹為一個整體,伐木是把整體變成許多部分,部分脫離整體,所以引申出分開、離散義;之后隨著詞義的發(fā)展,“析”所涉及的意象逐漸擴大,它不僅僅指樹木,還可以修飾一些抽象事物,故而由分開義間接引申為對事物的解釋和說明。示例如下:
(13)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莊子·雜篇·天下》)
(1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
(15)冀后之學者,披文析義,無有雍滯耳。(《弘一法師全集》)
例(13)是分析解釋萬事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例(14)指當遇到不同的觀點時大家共同討論分析,例(15)贊揚后世之人披閱文章分析文義,無一疑惑之處。
(二)構(gòu)詞語素核心義
“析”字詞義特征,可以直接鎖定在同源詞“斯”及其同部字的釋義上。《說文解字·斤部》:斯,析也。從斤其聲?!墩f文解字注》:“斯,析也。以疊韻為訓?!稘h書·嚴助傳》:“廝輿之卒有一不備而歸者,雖得越王之首,臣猶竊為大漢羞之。”顏師古注:“廝,析薪者。輿,主駕車者。此皆言賤役之人。”由此可知,“析”與“斯”都有劈、砍這個共同義項。同部字意義相類屬,“斯”字從斤,縱觀《說文解字》,斤部字共有十五個,分別為斤、斧、斨、斫、斪、斸、斲、釿、所、斯、斮、 、 、新、斦,其中釋義或與伐木相關(guān),或與斧鋤工具相關(guān),再或是指砍、截、斬之義。綜上可以得出斤部字都更強調(diào)某種狀態(tài)或過程,“析”字亦同。以“析”的劈柴義為例,它更傾向于劈柴的行為而非劈柴之后的結(jié)果。所以“析”的隱含特征就是更側(cè)重于過程?!段憾假x》注引《說文》“析,量也”,從中可以看出“析”還存在與“量”義同的情況?!墩f文解字·重部》:“量,稱輕重也?!薄傲俊钡谋玖x為用量具進行度量,后引申為稱量、衡量?!拔觥蓖傲俊?,那么“析”字也應(yīng)有“稱量、衡量”特征。如前所陳,“析”字所涉對象已經(jīng)從具體的“樹木”擴展到其他事物,所以其“稱量、衡量”的特征又可以進一步引申,比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析”字的“分析”義尤其明證也。所謂分析,先分后析,而分析某物或某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對比、比較,并且在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客觀證據(jù)作支撐,而非自我的主觀感覺隨意評測,所以“析”字又有比較、參考、客觀性的特點。
(三)語素義范疇屬類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析”字現(xiàn)存的“分散、散開”“分析”之義可以概括出“析”的反義詞可以是“歸納”“綜合”。林語堂《吾國吾民》“凡弱于分析的,必然強于綜合”一句可以加以證明。該句中“弱”與“強”為反義詞,“綜合”與“分析”相對,所以綜合與分析也互為反義詞。所謂綜合則是指把某些理論的各個條目合并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或把不同屬類的事物組合在一起;歸納是指把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歸并在一起讓其有層次,或是由眾多具體的事例總結(jié)出一般規(guī)律。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釋義中所提到的“歸攏”“概括”“聯(lián)合”“組合”等詞所指向的范疇都是全局,同時以下例子也可加以證實。
(16)這的確是羸官講過的,只是經(jīng)過了程越刪繁就簡的提煉和歸納。(《騷動之秋》)
(17)所謂知人,并非認識其復雜,只是歸納萬匯,把人認為一單純不過之“生物”而已。(《我的人生哲學》)
(18)烹調(diào)家是諸家之綜合。(《酒國》)
例(16)中“歸納”和“提煉”同義并用,都從屬于“刪繁就簡”,指的是間接的合并;例(17)歸納總結(jié)對萬物的認識之后自會明白識人的道理;例(18)強調(diào)烹調(diào)涉及其他專業(yè)知識,是其他職業(yè)的綜合應(yīng)用。
要而言之,“歸納”和“綜合”兩詞注重整體和全部,同時在整合各個部分的過程中往往都強調(diào)了其中的共性。與之相反,“析”的特征則是注重單獨個體、強調(diào)個性。如《列子集釋》“至于以盡為進,以賢為形,析疑辨誤如劉向所云者,則未之幾及也”一句,“析”字后跟“疑”字,限定了分析的內(nèi)容;再如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賞析一首詩”,該短語的落腳點是說話者所明確的一首詩,而不是其他詩歌,這里強調(diào)的就是特定的個體,而非整體。
從同源詞、反義詞的角度概括出了“析”字的核心義以及范疇屬類是:比較、參考、強調(diào)過程、有客觀性、側(cè)重單獨個體、強調(diào)個性等。與之相對的“區(qū)析”“研析”“析別”“判析”“討解”“綜析”“脾析”“厘析”“改析”“賞析”等詞都不能用“解”字來代替。
綜上所述,語素是構(gòu)詞的基礎(chǔ),語素義的不同特征影響著詞語的組合。以“解析”為例,探尋“解”和“析”的語素義可以得出二字在“分開”“解釋”等義項上有交集,所以在詞語進行組合時,同一個語素在以上這兩種意義中,可以任選其一進行組合。比如表申請義的“申”字無論是和“解”字組合成“申解”還是和“析”字組合成“申析”,這兩個詞皆為“解釋、說明”之義;例如與動詞“講”相結(jié)合構(gòu)成的“講解”“講析”都含有解說的意思;再如與表分開義的“剖”字聯(lián)合而成的復音詞“解剖”“剖析”都有把整體劃分為局部的特征。
但“解”“析”二字之間又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兩相對比可以看出:“解”字側(cè)重分開時的“松”和“散”,強調(diào)的是分開的結(jié)果且具有主觀性;而“析”則偏重于分解的過程,注重個體特征,擅于對比且具有客觀性。復合詞語素意義的探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語素既有的義項序列,又有利于解釋同義語素的構(gòu)詞分布,甚至可以預(yù)測未來構(gòu)成新詞語的趨勢。
注釋:
①李圃、鄭明主編: 《古文字釋要》,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年版,第455頁。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63.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
[3]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
[5]李學勤主編.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6]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郭玲玲.“解”的詞義系統(tǒng)分析[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33(03).
[8]張江.“解”“釋”辨[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