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瀾
隨著夏季的臨近,氣溫逐步攀升,各地也是高溫警報頻頻。在炎熱的夏季,到江河湖泊、池塘水庫、游泳館等地游泳、嬉水確實是消暑納涼的好方法,但是有一個殺手——溺水,往往悄悄地潛伏在人們身邊。每年進入暑期,溺水事故也進入了易發(fā)期、多發(fā)期、高發(fā)期,許多人因此失去生命,尤其以青少年居多,每年都有很多相關的報道,令家人、親朋扼腕痛惜。
溺水是我國兒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也被稱為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
0~4歲兒童溺水多發(fā)生在室內(nèi)臉盆、水缸和浴池;5~9歲主要發(fā)生在水渠、池塘和水庫;10歲以上則主要發(fā)生在池塘、湖泊和江河。
溺水的人并不像電視里演的那樣會大聲呼救。溺水和我們想象的不同,往往是悄無聲息的。溺水時,人沒有辦法呼喊,因為只要一張嘴,就開始喝水。溺水者的嘴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間沒有時間呼氣吸氣、同時他們會本能地將雙手伸到身體兩側向下壓水,因此無法呼救或揮舞雙手求救。
看到以下情況出現(xiàn),應馬上確認對方是否溺水。
●頭浸在水里,嘴巴在水平面上。
●頭向后仰,嘴巴張開。
●眼睛空洞,眼神散亂。
●眼睛閉上,面無表情。
●頭發(fā)散在額頭或眼睛上而無動于衷。
●身體呈豎直方向,腿部沒有動作。
●換氣慌亂,斷斷續(xù)續(xù)。
●想游向一個方向但無法前進。
●嘗試翻轉身體。
●好像在爬一個無形的階梯。
●叫
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溺水,千萬不要貿(mào)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聲呼救,獲得幫助,并撥打電話報警,呼叫120。
●伸
近距離救援時,可以將樹枝、毛巾、竹竿等伸給溺水者,把他拉上岸。為了避免刺傷溺水者,伸出工具時要從側面移動。
●拋
遠距離救援時,可以采用拋擲法。用繩索把溺水者拉上岸,或者把救生圈、木板、空礦泉水桶等拋向溺水者,幫助溺水者借物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劃
如果現(xiàn)場有小船、竹筏等,經(jīng)過必要訓練的專業(yè)救援人員可以施救。
●游
落水者要保持冷靜、不拼命掙扎,聽從救援者指揮非常重要。
●將落水者救上岸后,無論其有無意識,都無需控水。
特別強調(diào):溺水的患者千萬不要控水,控水的危害特別多!
1. 控水會延誤心肺復蘇的開始,降低搶救成功率;
2. 控水會讓胃內(nèi)容物反流,導致誤吸;
3. 控水還可能會造成患者腹腔內(nèi)的臟器嚴重損傷。
●盡量將溺水者放置于側臥位,做好保溫。
●如果溺水者意識不清,迅速清理口鼻異物,保持其氣道通暢。
●如果溺水者發(fā)生心搏驟停,立即心肺復蘇,先進行2~5 次人工呼吸,再進行胸外按壓,依次交替進行。
溺水的孩子被救活的可能性是高于成人心跳驟停的。因為溺水的孩子,身體沒有基礎疾病,盡早開始心肺復蘇,孩子被救活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此時應該采取的是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相結合的心肺復蘇,單純按壓的心肺復蘇效果差。
●不要輕易放棄對溺水者的搶救。
●不要在水邊嬉戲,以免發(fā)生失足落水等危險。
●不要私自外出游泳,尤其是單獨外出游泳。時刻有效看護,兒童游泳時要有熟悉水性的大人看護。不管是在水中,還是在臨近水源的地方,大人都必須保證“接觸式看管”,視線不能離開兒童1 秒,更不要將兒童單獨留在水中。
●不要在不明水情的狀況下跳水和潛水。
●不要在精神、身體不佳和自然條件不好時游泳。
●不要在酒后、過饑過飽狀態(tài),或者溫差太大時游泳。
●下水之前先做伸展運動與暖身。最好使用救生圈或救生浮球,以確保安全。
●在水中停留時間不宜過長,通常半小時左右即可上岸休息。
●對自己的水性要有一定的自我認知,下水后不可逞能。
●遵守安全警示,游泳場所內(nèi)聽從救生員指揮,從事水上活動應穿救生衣。
●不建議公眾使用過度換氣的方法進行水下閉氣前的準備。如有可能,應從兒童期盡早開始進行游泳訓練。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復蘇術,掌握溺水后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可大大提高淹溺搶救成功率。
●發(fā)生溺水時,不慌張,有序施救保平安。
●建議有關部門根據(jù)水源地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淹溺預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的安全標識或警告牌,放置救生圈等設施。救生員要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應對所有人群進行淹溺預防的宣傳教育。
最后再次提醒:夏季防溺水,安全不放假!
編輯/ 趙玉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