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萃英
初中語文作文中的分層教學符合大勢所趨,有助于改革傳統(tǒng)僵化的教育理念,使教師在教學中整合多種創(chuàng)造性的作文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自由、民主、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寫作,體會寫作的樂趣和價值。但是長期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存在許多問題,教師急于求成,“一刀切”和“滿堂灌”的問題比較嚴重,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寫作興趣分步驟、有目的、有層次地引導學生,過于注重教學節(jié)奏的整齊劃一。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對此,教師需要審視自身的教育行為,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重新定位自身的多重角色,扮演好聆聽者、指導者,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主體訴求,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分層教學落到實處,為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
在全面深化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各種教學問題頻頻出現(xiàn)。首先,學生的兩極分化問題比較嚴重。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各有不同,有的學生寫作基礎非常扎實,能夠主動積累寫作素材,實現(xiàn)以手寫我心。而有的學生對寫作比較抵觸,思路混亂,結構不完整,存在抄襲作文的問題。其次,著眼于整體的寫作教學成果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厭學情緒比較嚴重,還未形成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無法構建完善的知識庫和素材庫。盡管有的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自主寫作,但是寫出來的文章缺乏可讀性,往往千篇一律。
二、新課改下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融入分層教學的價值
(一)有助于改革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提升整體的作文教學質量
教師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調整作文教學模式,實現(xiàn)合理分層以及逐步推進,嚴格按照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準則落實分層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夠意識到寫作的樂趣,進而全程參與、全身心感受。
(二)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主體訴求布置寫作任務,適當減少作業(yè)數(shù)量,確保所布置的作文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眼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
(三)有助于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實現(xiàn)與時俱進
傳統(tǒng)僵化的教育理念,往往導致語文寫作教學備受詬病,學生的個體差異訴求難以得到滿足。在融入分層教學后,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教師會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調整教學思路,將學生分層、教學分層、作業(yè)分層、評價分層融為一體,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獲得來自教師的層次化輔導。
三、新課改下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融入分層教學的對策
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許多教師結合分層教學法組織開展作文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學科素養(yǎng),確保學生能夠重拾寫作的能動性和自信心,有效規(guī)避抵觸情緒和負面心理,逐步掌握寫作技巧,實現(xiàn)樂學善寫。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分層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較為明顯,有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訴求,體現(xiàn)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師要深入分析和準確界定分層標準,為學生建立學習成長檔案,以教學內容分層、作文分層以及寫作教學評價分層為基礎,真正實現(xiàn)多措并舉和穩(wěn)扎穩(wěn)打,讓學生能夠享受寫作的全過程,將寫作作為抒發(fā)個人情感的“窗口”。
(一)明確分層教學標準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寫作,教師需要深入剖析分層教學法,明確具體的分層標準,組織開展寫作指導活動,確保學生能夠重拾寫作的自信心,對語文寫作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與其他作業(yè)板塊相比,寫作的難度系數(shù)偏高,教師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則及標準,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寫作訴求。在開展寫作活動前,教師需要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基本學情,針對性地制定寫作教學目標,始終堅持循序漸進、以人為本的教育準則,在確保學生理解寫作要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鑒賞、大膽寫作,逐步發(fā)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比如,在圍繞“描寫景色”開展作文輔導活動時,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參照,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層次、寫作興趣、寫作能力及個體差異自主選擇和使用素材。有的學生寫作基礎較為薄弱,寫作能力不足,教師可以為其提供容易上手的寫作材料;有的學生寫作興趣很高,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經(jīng)驗,教師則可以適當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拔高寫作材料的理解難度。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寫作,端正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鼓勵學生將個人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在積極整合優(yōu)質寫作素材的基礎上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這種以生為本、先學后教的教育模式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確保每一個分層標準都能夠落到實處,發(fā)揮必要的導向作用,規(guī)范學生的寫作行為,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為學生建立學習檔案
初中作文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比較強,這就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并大膽表達。教師要開展契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實踐活動,適當提升實踐教學所占的比重,結合基本學情合理劃分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綜合、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興趣,為學生建立學習成長檔案,確保后續(xù)的分層教學活動能夠落到實處。
在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蹲下身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客觀理性地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對于學習基礎較為扎實、學習能動性足同時能夠快速吸收知識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劃分為A組;對于學習習慣較好且能夠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分為B組;對于寫作能力較為薄弱、存在思維局限和學習困惑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分為C組。然后結合學生的分組情況完善學生的學習檔案。
另外,學生處于不斷成長和發(fā)展中,因此學習檔案的更新和完善不容忽略,教師需要堅持動態(tài)理念,了解學生的點滴進步,將更多的新鮮元素融入學習檔案中,及時跟蹤基本學情,調整具體的分組,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接受公平公正的指導。
(三)加強教學內容分層
分層教學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準則,能夠提升整體的教育質量,打造品質課堂和生本課堂。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分層教學標準的有效分析及研究,積極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有效分層及精準定位。對于一些對寫作提不起興趣、存在天然畏懼感的學生,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視角了解學生的內心訴求,在與學生密切交流及溝通的過程中找到學生的問題癥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掃清學生的認知障礙。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有效整合多元化寫作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思維短板,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分層指導下實現(xiàn)高效寫作和快速吸收。教師要圍繞因材施教的教育準則設置專題訓練任務。專題寫作能力偏弱的學生是重點關注對象,教師需要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關照和肯定,將問題教學、情境教學和小組合作教學相結合,明確具體的分層教學標準,全面完善及優(yōu)化后續(xù)的作文寫作訓練。
比如,在鼓勵學生圍繞“母愛”寫作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這一主題分成不同的層次,了解與之相關的寫作內容,合理安排段落,進一步凸顯母愛的主題,在引導學生大膽試錯和自主嘗試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謀篇布局能力及表達能力。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教師可以先讓這些學生進行簡單模仿,在課堂中講解范文。在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后強化其對文章布局結構的理解,逐步強化學生對寫作技巧的理解及認知,分層次、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素材的選擇能力,了解影響學生語文寫作的主客觀因素。一部分學生的材料選擇能力比較有限,選擇的材料單一陳舊,難以為后續(xù)寫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對此,教師需要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材料選擇能力,豐富學生的材料庫,鼓勵學生與外界進行交流及溝通,共享寫作材料并實現(xiàn)精準提取。如果學生存在思維短板,學習能動性不足,教師則需要為學生提供材料,鼓勵學生將其融入寫作中。
(四)注重寫作作業(yè)分層
在布置寫作作業(yè)時,教師要遵循分層教學準則,將作業(yè)量分層與作業(yè)內容分層融為一體,實現(xiàn)多措并舉和對癥下藥。
首先,在作業(yè)量上,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分層要求了解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有的學生寫作能力比較強,形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教師就可以設置浮動區(qū),控制作業(yè)的數(shù)量,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發(fā)展個人興趣愛好的機會。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展期,如果布置的作業(yè)較多,任務過重,就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抵觸情緒和負面心理。教師需要有效規(guī)避這一問題,在控制作業(yè)數(shù)量的同時提升作業(yè)的質量。
其次,在作業(yè)內容上,教師要將主要目標放在寫作能力相對偏弱的學生身上,開展針對性的寫作練習,了解學生的寫作困惑后,給予學生充足的寫作和練習時間,鼓勵學生反復練習、大膽試錯。有的學生寫作基礎比較扎實,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其他方面的作業(yè),通過這種形式來保持良性平衡。比如,在指導學生圍繞“我最難忘的一件事”寫作時,對于寫作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要引導其利用課內外時間主動收集素材,理順個人的寫作思路,并鼓勵其自主完成寫作任務。而對于寫作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則需要讓其嘗試不同的文體,如散文、詩歌,適當拔高作業(yè)的難度,凸顯作業(yè)分層的宏觀指導作用。在保障作業(yè)訓練量的基礎上激活學生的思維,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和發(fā)展。
(五)落實教學評價分層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步,宏觀指導作用比較明顯。教師需要結合教學評價的檢測作用和指導作用,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的作業(yè)成績,分析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學習素養(yǎng)。有的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多關注學生的作文成績,評價策略及手段較為僵化及單一。最終導致學生對個人寫作能力的認知和理解不夠深刻,逐步喪失了寫作的能動性。教師要轉變固有思路,采取分層評價法來指導學生,詳細說明學生在寫作中的不足,不直接打分。教師要明確具體的打分標準,如布局是否合理、文章語句是否具有吸引力、主題是否突出、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材料是否新穎,直接指明學生的不足,讓學生能夠調整后續(xù)的寫作思路及方向。在評價主體上,教師也要注重簡單分層,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讓學生大膽自信地說出個人的想法。教師圍繞具體的評價指標調動學生的參與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參與感,了解個人作文與他人作文的區(qū)別,意識到自身的不足。
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是第一層,教師的總結性評價則是第二層,兩者互相促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需要在簡單放權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相應的肯定和鼓勵,始終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評價學生,不再局限于單一僵化的教師總結性評價,將過程性評價取代結果性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養(yǎng)成教育的質量,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分層教學勢在必行,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縮小學生的差距有重要作用。教師要注重實事求是,深入淺出地剖析分層教學的本質及實踐要求,及時了解基本學情,關注學生的課內外表現(xiàn)以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嘗試現(xiàn)代化的教學對策,穩(wěn)步提升整體的分層教學質量和水準。
參考文獻:
[1]陳榮.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A].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論文集卷三[C],2018.
[2]紀艷紅.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鎮(zhèn)江:江蘇大學,2019.
[3]金芬芬.小居室·大語文:基于防疫保衛(wèi)戰(zhàn)中“生活語文”教學之曬美食教學案例[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20,429(11):35-37.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初級中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