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
說到罵人,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和高雅的詩詞不沾邊,但實際上古代的文人雅士也是有喜怒哀樂、有脾氣的,他們遇到令人憤慨的人或事時,可能會通過作詩來諷刺人或批判時事。與一般的罵人不同,古代文人不用臟字,而是巧妙地運用比喻,讓他們的作品讀起來發(fā)人深思。
罵忘恩負義的人
正冊判詞
□[清]曹雪芹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左邊這首詩是名著《紅樓夢》中曹雪芹對迎春的判詞。“子系”合成一個“孫”字,指的便是迎春的丈夫孫紹祖。孫紹祖落魄時獲得賈家?guī)椭?,靠賈家發(fā)跡后卻反咬一口誣陷賈家欠債,還將自己的妻子賈家二小姐迎春虐待至死,可謂罪行昭昭,極度卑鄙無恥。曹雪芹罵他是“中山狼”。“中山狼”這一典故出自明代馬中錫《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東郭先生救狼的故事,東郭先生好心救狼,狼卻要吃掉他。
古往今來,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人是最為人所不齒的。
罵勢利眼
詠 針
□[清]文映江
百煉千錘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
眼睛生在屁股上,只認衣冠不認人。
文映江出身貧苦,后通過科舉走上仕途。辛亥革命后,他解甲歸田,不參與民國政事。一次,文映江同鄉(xiāng)鄰們在茶館喝茶聊天。一個沒見過文映江的人也受到了別人的邀請,到茶館后不知道哪個是文映江,于是便問文映江:“喂,文老爺來了嗎?”旁邊的人說他問的人就是文老爺。而這個人仔細打量著眼前這位布衣老人,覺得絲毫不像榮歸故里的官員,因此不肯相信。文映江有感而發(fā),寫下了《詠針》這首詩來諷刺勢利小人。縫衣針的針眼不就是在針尾嗎?縫衣針確實是只認衣冠不認人??!文映江的這一比喻十分貼切。
古往今來,勢利眼不少,與人交往只看利用價值,這樣的人該罵!
罵極度貪婪的人
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元]佚 名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nèi)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這是一首元曲小令,也是一首幽默的打油詩、諷刺詩。元代稱朝官為老先生,在這首小令中,“老先生”泛指那些剝削貪利者。他從燕子口中奪泥,從針頭上削鐵,從鍍金的佛面上刮金,把鵪鶉胃里的豌豆挖出來,把鷺鷥腿上的精肉劈下來,連蚊子肚子里的油脂也不放過!整首小令用一連串具體而形象的事物來諷刺貪小利的人,夸張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