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涂鴉”一詞本是古人用來比喻書法拙劣的。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詩人盧仝調(diào)侃其子的詩句中。《玉川子集·云添丁》中講了一個故事:作者盧仝有一個兒子名叫添丁,他小時候很喜歡涂抹詩書,經(jīng)常把盧仝的書弄得一團糟。為此盧仝就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為“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把其子頑皮、天真、隨意抹畫的神態(tài)描寫得惟妙惟肖。后來人們就用“涂鴉”一詞稱隨意寫作或繪畫也用來比喻書法幼稚。當代社會中的“涂鴉”又變成了另外一種含義,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藝術(shù)畫常被稱為涂鴉,但這個詞并非貶義。
人們常用“彈指一揮間”來形容時光短暫。所謂“彈指”實際上就是捻彈手指。那么,“彈指一揮間”究竟是多久呢?佛教著作《摩訶僧祇律》中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照這樣計算,24小時有30須臾,1須臾就等同于48分鐘;而48分鐘就相當于20羅預,1羅預就是2.4分鐘;2.4分鐘就是20彈指,1彈指就相當于7.2秒。這樣來看,一整天就有1.2萬彈指,人們常說的“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將幾十年比喻為“一彈指”的時間,是形容人生過得很快的意思。
傳說中國人飲茶起源于神農(nóng)嘗百草,但沒辦法考據(jù),不過我們還有文字記載。按照晉代常璩在《華陽國志》中的記載,周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jīng)將茶作為一種貢品進貢給了武王,還提及巴國種植茶樹。巴國在今四川一帶,若《華陽國志》中的記載屬實,那么,周武王時四川人就已經(jīng)開始喝茶了?!度A陽國志》屬于地方志,而且周代到晉代也已過千年了,更加靠譜的文字是漢代王褒寫的《僮約》,記錄的是王褒到四川時,遇到寡婦楊惠和家仆因為家仆職責劃分不清而起了沖突,王褒幫忙給他們修訂了一份契約,約定奴仆工作細則和待遇,里面提及家仆應“膾魚炰鱉,烹茶盡具”“牽犬販鵝,武陽買茶”。這是我國也是世界范圍內(nèi)最早的關于飲茶、買茶的記錄。寡婦楊惠家在當時是個普通的小康之家,稱不上大富大貴,卻每日都要飲茶,看來在漢代,民間飲茶已蔚然成風。
【文稿】礎 徳
【責任編輯】蒲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