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格?。ˋngklung)是印度尼西亞的一種竹筒琴,也是流行于整個東南亞的一個風格多樣的樂種,于2010年被聯(lián)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代表性音樂文化,近年來筆者以安格隆為紐帶,融合中外樂器,在粵港澳大灣區(qū)與“一帶一路”沿線的高等院校和機構開展了豐富的有關于世界音樂的教學、展演與交流合作,為我國“一帶一路”教育文化共建,以及中國音樂走向國際的傳播發(fā)揚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都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鍵詞:安格隆 “一帶一路” 高等教育? 音樂文化? 交流合作
安格隆是世界樂器當中非常獨特的一種以搖奏為主的竹樂器,故也稱“搖竹”,且具有著“一人一音、鏈鎖旋律、眾人成樂”的演奏特征,非常容易普及并開展團體活動,在整個東南亞都很流行,如今已成為廣泛傳播世界多元文化,促進人類跨文化交流合作與團結友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音樂文化載體及教育手段,并被我國等很多國家都納入到了學校音樂教育的課程當中。①
為什么將安格隆作為促進“一帶一路”高等教育與音樂文化交流合作的紐帶?首先,從交流合作的對象來看,由于安格隆的材料、音色、奏法、形制等各方面都很貼近人本,從幼兒到老人都可以演奏,而且無需音樂基礎就可以迅速掌握并進行團體合作,所以它具有著非常普及性的跨文化教育與交流合作的價值。第二,從交流合作的載體來看,安格隆既有“一人一音”的單個樣式,也有懸掛起來組合成套的編管樣式,還可以根據(jù)不同音樂文化體系音律和音階的需求來制作和定音,并與其他樂器相融合而形成風格各異的樂隊,所以它既有面向普通大眾簡單易行的基礎,又有面向專業(yè)藝術人才深入發(fā)展的空間,不僅適合綜合類大學學生,也適合藝術類大學學生,尤其對未來從事教育工作的師范類大學學生有著更為獨特的意義。第三,從交流合作的基礎來看,安格隆不僅是“自然、團結、友愛與和平”的象征,也是竹文化、竹精神的象征,在此“竹”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崇尚的品格和精神,而且在我國南方也有很多地方有類似于安格隆的樂器,所以安格隆非常適合作為開展“一帶一路”教育與音樂文化交流合作的紐帶。
一、以安格隆為紐帶促進“一帶一路”高等教育與音樂文化交流合作的價值
安格隆不僅可以有效地將人與自然連接在一起,還可以有效地將人與人、與社會、與世界連接在一起,不僅有較強的藝術性和較普及的教育意義,還有較強的跨文化交流合作價值。無論是從安格隆自身的特點,還是從其流行的區(qū)域和國際影響等各方面來看,安格隆都是一件比較易于普及和傳播的樂器,對于促進“一帶一路”沿線乃至世界各國的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都有著獨特的價值。
1.歷史與文化價值
安格隆產(chǎn)生于印尼的萬隆并被認為是巽他族的文化象征,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代表性音樂文化,不僅在印尼有著古老的傳統(tǒng),在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整個東南亞都有著不同的變體及名稱,就連印尼本土也不斷有新的形式出現(xiàn)。對此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前任教育參贊安華(Chaerun Anwar)先生曾說:“很多國家都發(fā)展了安格隆并重新命名,但他們大都是把Angklung這個詞的前半部分改變了,后半部分的klung沒有太大變化,你們中國也可以制作并發(fā)展出自己的安格隆,甚至可以叫Chklung?!保ɑ蚩勺g為“秦格龍”)②。以上便體現(xiàn)了不同國家和區(qū)域對安格隆音色的認同以及文化變遷與文化融合的現(xiàn)象,同時也可看出安格隆之所以能有效地作為一種交流合作的紐帶,就是因為它很容易連接不同人群、融合不同文化,被傳播和發(fā)展的空間很大,而且在我國云南、廣西等地區(qū)也有很多類似于安格隆的竹筒琴,比如云南基諾族的“布姑”和“奇科”等等。關于這類樂器的歷史源流與發(fā)展變遷,以及在我國學校教育與國際交流中的應用發(fā)展等都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和研究。
2.教育與治療價值
安格隆有傳統(tǒng)、現(xiàn)代、混合等不同樣式和樂隊組法,傳統(tǒng)的安格隆是“一人一音、鏈鎖旋律、眾人成樂”,即一個人演奏一個安格隆,每個安格隆都有各自固定的音高,要很多人一起演奏才可以形成旋律。③由于在演奏中每個人只能演奏一個音,所有人必須非常緊密地配合才能確保每一個音的連接和整個作品的完整性,所以很自然地就能讓所有的人團結在一起共同協(xié)作,可以有效培養(yǎng)人的專注、反應、合作、交往、團結、友愛等優(yōu)秀的品質和能力。而且還可以一邊演奏一邊唱歌跳舞,有利于開發(fā)人的整體藝術才能。如今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國家已經(jīng)把安格隆應用到了音樂治療領域,筆者也曾針對研究老年癡呆癥等科研人員和自閉癥等特殊人群開展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饋,大家一致認為安格隆這種源于自然音色、貼近人本的演奏方法以及“一人一音”的這種合作交往模式,對有言語障礙、交往障礙、情感障礙等人群是非常有效的。然而這方面仍需要更加深入地實踐和研究。
3.社會與國際價值
安格隆無論是從其藝術、教育、傳播等方面都具備了很強的社會性與國際性交流合作的價值,僅從印尼政府一直以來在世界各地舉辦的“挑戰(zhàn)吉尼斯世界紀錄:印尼大型安格隆互動音樂會”來看,就是一個非常普及、非常大眾化的社會性、國際性交流合作,而且是跨文化、跨地域、跨種族的,該活動曾于2013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由五千余人一起演奏并打破紀錄,后于2015年在印尼萬隆市由兩萬人一起演奏并打破紀錄??梢哉f安格隆“一人一音、眾人成樂”的演奏方式和特征本身就蘊涵著非常普及性的交流合作意義,其最大的價值就是促進大家共同協(xié)作、互動生成、集體成就。對于不同族群、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來說,是開展交流合作中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載體和紐帶,其背后蘊涵著社會學、人類學、文化理解與創(chuàng)新等深廣的學術價值和國際價值。
綜上所述,安格隆的材料、音色、演奏方式和特征等都體現(xiàn)了安格隆“自然、團結、友愛與和平”的精神象征,其自身的特點、價值及功能都決定了安格隆可以有效地成為不同音樂文化間交流與融合的一個紐帶,并通過教育、藝術、治療等各個領域,面向學校、企業(yè)、社區(qū)等不同人群發(fā)揮其獨特的價值,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化語境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切實需要之下,更加凸顯了安格隆作為一種音樂文化紐帶的價值和意義,因為它不僅是源于自然、發(fā)自人本、易于普及的,而且它具有著非常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功能,可以有效地應用于教育、文化、治療等各個領域,并具有豐富的藝術性、集體性、生活性、社會性、創(chuàng)造性,這些都是人類身心發(fā)展和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內在需要。
二、以安格隆為紐帶促進“一帶一路”高等教育與音樂文化交流合作的實踐
關于實踐,面向國內主要針對廣州、陽江、福州、臺州、西安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和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進行了探索,主要涉及西安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福建師范大學、臺州學院等高等院校。面向國外主要針對印尼的萬隆、日惹和巴厘島,以及南印度的喀拉拉邦、意大利的威尼斯這三個區(qū)域進行了探索,而且都是國際性的交流合作,主要涉及印尼的萬隆藝術學院和梭羅藝術學院、國際鄧肯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以及中國、印尼、印度、日本、德國、美國等不同國家的普通大眾、舞者、身心療愈者、音樂家、學生、老師、小孩、老人等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齡段人群。相比而言在國外的交流合作中帶來了更為強烈的反響,而且在此過程中我們還嘗試將安格隆與古琴、二胡、笛子、琵琶、薩塔爾等中國樂器,以及歐洲的鋼琴、小提琴、非洲的各種打擊樂器等豐富的世界樂器相融合來演繹“一帶一路”沿線的各種名曲,通過這些作品的合作交流更加增進了沿線國家和區(qū)域的相互理解與團結友愛。
1.在意大利的交流合作
在意大利主要以筆者在國際鄧肯學院④威尼斯研討會上實施的工作坊《安格隆樂舞研究與實踐》為代表。當時共有來自亞洲、歐洲等不同國家參與者,其間發(fā)現(xiàn)安格隆演繹歐洲民間音樂別有一番風情,當時除了演奏中國民歌《茉莉花》,還演奏了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并由一名舞者來即興舞動,大家都非常喜歡。這便是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一次交流合作,也是安格隆與歐洲民間藝術融合以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新的文化闡釋。而當筆者在街頭演奏安格隆的時候,很多人都停住腳步聆聽,然而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歐洲人對東方文化的了解顯然不如我們對他們了解的更多,但通過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讓他們對中國乃至整個東方國家都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也使我們更加主動地去與其他國家交流合作,同時也給予我們一個警示,那就是中國文化向外傳播的力度、幅度以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方式等還要不斷加強。
2.在印度的交流合作
在印度主要以筆者在喀拉拉邦阿育吠陀醫(yī)學養(yǎng)生機構Floatels India Pvt. Ltd.⑤實施的工作坊《安格隆在跨文化音樂養(yǎng)生中的實踐與應用》為代表,當時共有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等不同國家人士參與。其間發(fā)現(xiàn)安格隆對釋放人的精神壓力,促進人的身心愉悅、人際交往、互助互愛等都有著顯著作用。相比而言東方人對安格隆的接受度和參與度更高,這與不同區(qū)域人各自的人際交往習慣、身體表達方式,以及對異文化的接受度和探索欲等都有一定關系。其中有一位瑜伽博士是用整個身體來探索安格隆的,而非是用手腕等某個部位,這種從整個身體出發(fā)的演奏才可以喚起一個人的內在情感和更深層的意識,即從生命的整體出發(fā),達到身心的統(tǒng)一,這也是我們中國古老的生命哲學理念。還有一位胳膊受傷的男士,他是從始至終參與時間最長的一位。由此可見每一個人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身體基礎、認知方式、審美方式等經(jīng)驗的不同,對異文化的接受和學習等也有其個性差異。
3.在印尼的交流合作
在印尼主要以筆者在萬隆藝術學院開展的工作坊《安格隆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的演奏與教學》為代表。該工作坊通過引導大家用安格隆演奏中國五聲音階以及《其多列》《康定情歌》等民歌,并結合動作和舞蹈以展現(xiàn)中國音樂的整體性藝術特點及文化內涵。此外我們還與萬隆藝術學院的師生一起合作,在工作坊中展示了《星星索》《美麗的梭羅河》《甜蜜蜜》等在中國和印尼都非常流行的歌曲。其間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領略中國的五聲音階及民歌,尤其對安格隆與舞蹈的結合非常感興趣。同時,對于一個中國人對安格隆如此感興趣覺得很驚奇。對此,在萬隆藝術學院“紀念安格隆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九周年”(簡稱安格隆日)專場音樂會上,筆者還接受了采訪。
剛接觸到安格隆的時候是很淺層的喜歡。但是隨著我對它深入地學習和研究,包括現(xiàn)在各方面的一些實踐,我的教學、演出、排練等等,讓我對安格隆的精神,還有它的文化和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有時候我們不喜歡或者不理解一些事物,是因為我們離它太遠了,沒有去走近它、了解它。如果我們用心、花時間去了解,世界上有很多音樂、很多文化都是有著非常深刻的內涵和魅力的。
至于說為什么致力于學習、推廣和研究安格隆,并探索將安格隆和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還有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樂器一起融合來演奏,我覺得它最大的魅力是有三個方面讓我非常受啟發(fā)和感動:第一,就是安格隆非常有教育意義,它可以為所有人,為不同年齡段人群服務,不管有沒有音樂基礎,甚至是殘疾人,只要是會拍、會搖晃就可以演奏,所以它是很人本的,有著非常廣泛的教育意義;第二,就是安格隆可以讓所有人連接在一起,產(chǎn)生一種友好團結的力量;第三,就是安格隆可以有效地促進人類的相互理解與世界和平,所以我非常感興趣安格隆。
由此可見,以安格隆為紐帶,融合中外樂器,開展世界音樂教學、展演等活動對于促進“一帶一路”交流合作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尤其是當參與者們得知他們所參與的活動是在發(fā)揚“一帶一路”互學互鑒、合作共建等精神時,大家都表示由衷的贊賞和欽佩。如今安格隆流行的區(qū)域越來越廣,作為一項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一個能夠有效促進人類跨文化交流合作的世界音樂紐帶,不僅對于全球的相互理解與和平友愛具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對于我國在學校和社會教育中使用、發(fā)展自己的竹樂器也有很大啟發(fā),而且我們也完全可以將安格隆的樣式、音階等進行一些本土化發(fā)展,而使其更加符合中國文化和受眾的需要,進而用更為多樣化的方式去豐富中國的教育文化,去推動中外教育文化的交流合作。
結語
安格隆源于自然、發(fā)自人本、易于普及、重在合作,以及集體性、生成性、社會性、國際性等特質,決定了它可以有效地成為不同文化間交流與合作的一個紐帶,并通過教育、藝術、文化、娛樂、治療等各個領域面向不同年齡、不同人群發(fā)揮其獨特的價值?;诋斍叭蚧Z境下世界多元文化與地方本土文化并行發(fā)展的格局,以安格隆為紐帶促進“一帶一路”高等教育與音樂文化的交流合作,不僅是新時代傳播中國文化的一種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為中國音樂文化的海外傳播與發(fā)揚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尤其在當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切實需要下,更加凸顯了將安格隆作為一種紐帶促進世界多元文化與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價值和意義,基于我國目前的教育改革和文化發(fā)展需要,該課題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和啟示意義。
注釋:
①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八年級(下冊)[M]. 主編:敬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年7月。
②來自2019年7月15日筆者與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前任教育參贊安華(Chaerun Anwar)先生的訪談。
③何璐,羅藝峰《以“安格隆”為載體的跨文化互融性美育探索》[J].藝術傳播研究,2021年第1期,第30頁。
④國際鄧肯學院(Isadora Dunca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是致力于傳承發(fā)展“現(xiàn)代舞之母”伊莎朵拉·鄧肯的舞蹈及其藝術成就的一所學院,經(jīng)常在國際上開展相關課程、研討會和巡回演出。
⑤Floatels India Pvt. Ltd.是一所致力于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阿育吠陀的養(yǎng)生機構,并融合了瑜伽等傳統(tǒng)文化的修習,以及南印度本土的音樂、舞蹈、武術等藝術人文生活,此次工作坊是在該機構的一次演出活動中進行的。
作者單位:廣州南方學院音樂系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四五”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課題《以世界音樂促進粵港澳大灣區(qū)與“一帶一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策略研究 》(項目編號:21GYB5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