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楊有龍
[摘 要]目前高等教育在教學形式、教學管理和學生評價三個方面存在問題。教學形式上重課堂灌輸,輕研討輔導,導致學生同質化;教學管理上重量化考核,輕過程效果,導致管理簡單化;學生評價上重考試成績,輕綜合評估,導致高分低能化。課堂灌輸教學固然重要,但更應重視研討輔導、心靈碰撞,避免同質化;教學管理上,應重質輕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使管理人性化和實效化;學生評價上,應重視綜合評價,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使學生評價科學化和有效化。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教學考核;數(shù)學教育;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9-0001-03
高等教育教學的質量關乎人才的成長和國家的發(fā)展,影響到眾多學子的切身利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學管理、學生評價和教學形式必須尊重教育教學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達到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切記片面化、功利化和主觀化。為此,我們需要撥云見日,抓住根本,分析現(xiàn)狀,提出對策。本文從教學形式、教學管理和學生評價等三個方面剝繭抽絲,簡要論述了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的策略。
一、針對教學形式上重課堂灌輸,輕研討輔導,導致學生同質化的策略
目前課堂教學依然是高等教育傳授知識的主渠道和主戰(zhàn)場,高校針對課堂教學設有教學督導,行政領導隨機聽課,每學期舉行學生評教等監(jiān)督措施,重視課堂教學的程度可見一斑,然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一味重視課堂教學遠遠不夠。而且,教師一人賣力主講的傳統(tǒng)化教學模式,對信息化時代成長的青年人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作者參加的一次教學研討會上就聽到有人說:“在課堂上如果學不到知識,學生還不如逃課;若是通過強行手段把不想上課的學生趕到課堂,不起好作用,反而影響其他學生?!边@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難道是老師的課堂教學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作者了解到一位國家教學名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得到了督導、同行老師的公認,而且他在教學方面頗有建樹,著作頗豐,應該說學生不會逃課,然而部分學生依然逃課。除去正當?shù)氖掠赏?,逃課現(xiàn)象促使我們在教學方法上要應勢而動、因勢而謀,使學生珍惜大學的寶貴時間,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
課堂灌輸教學固然重要,但更應重視研討輔導、心靈碰撞,避免同質化。隨著許多大學新校區(qū)的建設,加之科研指標的考核壓力增大,除了上課時間,老師并沒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面對面交流溝通,也無法答疑解惑,學生感覺大學還和中學一樣,就是上課-做作業(yè)-考試-看分數(shù)。部分教師認為數(shù)學學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及嚴密邏輯性的特征,使得灌輸式教育成為使學生接受新知識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而言,其實質上又是一種扼殺。[1]這樣的教學,學生學習的方法、思考問題、明辨是非的機智和火花從何而來?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從何而來?個性化的人才培養(yǎng)因此就成為一句空話。特別是每年的研究生入學面試,作者深有感觸,簡單的問題,參加面試的學生要么都會,而且答案一樣,要么都不會。有的教師形象地說面試結果,就是大家都貼在地上,很少看到勇敢的站立者。
韓愈的《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表明我們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傳道”,更要“解惑”。因此教師不能單調地,一成不變地,照本宣科地灌輸。教師必須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才能調動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使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合作互動的溝通過程。這種溝通既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教師要完成“傳道”這個重要的教學任務,就必須與學生建立更加密切的師生關系,使教師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加深與學生的溝通,重視與學生在情感和思想層面上的溝通、交流,讓學生主動起來,積極起來,勇敢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更平易近人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與學生打成一片。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更愿意“吐露真言”和“表現(xiàn)自我”,教師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理解學生,知道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知識特點,性格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教師不僅要為學生釋疑解難剖析原理,還要指導學生提高綜合素養(yǎng),教師將學生視為子弟推心置腹,學生將老師作為良師益友開誠布公。
因此我們需要注重理論性課堂教學與實踐性課程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性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輔助課堂教學,而且在于培養(yǎng)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知識、探索知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實驗技能,有助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應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應加強討論課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踴躍發(fā)表個人見解,認真聆聽不同意見的習慣,讓思想的碰撞產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
許多教師已經把課堂教學資料放到網上,讓學生提前閱讀和觀看,甚至練習。因此,師生可以利用這樣的平臺資源和機會,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和鉆研知識,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角”,而不只是聽眾。事實上,移動設備越來越受到青年學子的青睞,據(jù)美國北卡萊納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的統(tǒng)計報告知悉,這所大學2014年大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時99%帶有筆記本電腦,93%帶有手機,18%帶有平板電腦。[2]因此可充分利用電子資源,進而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自己的理解和見解,探討并幫助解決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課堂時間是非常寶貴的,一切準備工作應放在課堂之外,從而讓課堂成為師生思想交流的舞臺和心靈溝通的橋梁。
二、針對教學管理上重量化考核,輕過程效果,導致管理簡單化的策略
量化評價用數(shù)字描述評價對象,其標準是明確的, 使用量化指標可以減少人為干擾的因素,體現(xiàn)客觀、公正的原則,因此比較節(jié)約制度操作費用。雖然以量化考核為基礎的崗位津貼制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例如鼓舞了高校教師的工作熱情,要求排課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發(fā)表論文數(shù)量急劇增長,但也逐漸顯露出一些負面作用和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如教師工作上的重量輕質,因為教師過于注重工作的數(shù)量,必然會犧牲工作的質量。教師的業(yè)績貢獻不應僅取決于冰冷的教學課時數(shù)、發(fā)表論文的篇數(shù)、主持科研項目的多少以及到校經費的額度,還應取決于課堂教學質量、論文的學術價值、科研成果的學術影響力等令人看重的質量指標。
高水平的教學成果往往需要多年的沉淀和積累,而過于強調量化考核指標,往往誤導教師要為論文的篇數(shù)、充足的課時而疲于奔命和應付。許多學者也對大學里的“量化考核”評價機制之弊端提出了嚴厲的批評。[3]我們知道高水平的教學質量是大學發(fā)展的基石,優(yōu)秀的本科教育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在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學校的資源配置、師資力量和工作評價等方面都要體現(xiàn)以教學為中心,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將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用的基本條件。因此不是簡單的要求教授必須為本科生年均授課32學時,而是把在教學管理中怎樣激勵教授愿為本科生授課看得尤為重要。
量化管理可能誘使教師追求短期行為,追求獲得最大的計量得分,獲得業(yè)績獎金、職稱晉升和個人名譽, 而不去努力實現(xiàn)培養(yǎng)人才、創(chuàng)新知識的目標。而強化過程和效果的質量考核難以即時鑒別,其客觀價值的體現(xiàn)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周期,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這使它的評估只能通過主觀評價。因此在教學管理上,應重質輕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使管理人性化和實效化。
許多大學在考評教師教學時,以學生的評教為主,但應注意到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其見效周期長,同時師生之間除了授課的趣味差異以外,還傾注了情感的互動。[3]量化考核制度的錯誤導向,使功利主義傾向在教師中日益膨脹,使教師的功利意識和浮躁心態(tài)被強化。[4]教學考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查漏補缺、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達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合理的制度和平時的提醒、督促,帶給教師的是教學水平的逐步提高。平時多關心教師的成長和了解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和人性化的關愛,比年終式的“秋后算賬”更能達到管理的目的。只有切實建立起科學、穩(wěn)定有效的評價體系,才能真正調動起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勵教師為高等教育事業(yè)不懈努力、盡心工作的目的。
因此以人為本尊重教師,將教學的自主權下放給教學單位,教務部門只是服務教學,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服務類問題,而不能將教師的教學權利進行剝離。例如作者曾遇到過這樣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中期,所在學校要求所有教師必須學習ppt的制作,學校使用多媒體技術。然而近幾年有的學校卻又一再申明數(shù)學課不能用多媒體上課。作為普通的教師是否應該有基本的課堂教學權利,根據(jù)教學內容特點和師生的喜好,合理恰當?shù)刈龀鲞x擇,而不是根據(jù)“行政命令”教條地使用教學手段。許多教師認為,教學內容是關鍵,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駕馭能力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其他的教學手段只是錦上添花,而絕不可能成為教學考核評定的核心部分。
三、針對學生評價上重考試成績,輕綜合評估,導致高分低能化的策略
由于獎學金的杠桿作用,學生對學業(yè)成績的競爭非常激烈,特別當教學管理者只以學生課業(yè)成績的高低評價教師教學水平,評定學生的獎學金時,進一步使青年學生誤認為,只要課業(yè)分數(shù)高,就擁有一切,意味著獲得高額的獎學金和具有研究生推免資格。這種現(xiàn)象、認識與我們的教育教學目的背道而馳,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精英人才的目的相向而行。
不可否認,課程的考試成績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但絕不是唯一的指標,特別是當考題過于注重做過的練習題和教師的復習范圍時,成績往往具有更大的欺騙性。例如筆者聽一位大學生憤憤不平地說,自己辛辛苦苦復習,努力編程驗證,每一次編程作業(yè)均高質量地通過機器驗證,對于考試信心滿滿,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平時不會編程,臨考前通過死記硬背的同宿舍學生,考試分數(shù)反而更高。究其原因,教師的考題全是作業(yè)題和書上的原題,靠死記硬背的學生反而準確率更高。如果教師更注重平時的學習和考核,絕對是正面引導學生,促進學生更加努力學習的正能量,而不是鼓勵死記硬背的負能量。因此在學生評價上,應重視綜合評價,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使學生評價科學化和有效化。當然也可采用其他技術手段,對考試成績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求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5]
現(xiàn)階段高校積極倡導大學生參加各種比賽,鼓勵莘莘學子“為校爭光”,但我們也應清晰地看到存在的弊端。例如只要學生獲得國家級比賽一等獎,“獎學金”、“保研名額”、“優(yōu)秀畢業(yè)生”以及“學習標兵”全都屬于他。這些顯然是對學生能力評價導致的極端情況,但也說明科學評價學生能力的重要性。有些學生一味考證,只要是頒發(fā)證書,不管需不需要,就想盡一切辦法去參加。2015年5月10日《東方今報》報道說,安陽工學院某本科生四年狂攬65證,但要畢業(yè)的他依然遭遇了尷尬,投簡歷50余份卻無一回復,找不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這“65個證書難找工作的情形”恰恰是用人市場的理性回歸和不唯證書的體現(xiàn)。隨著教學管理的成熟和競賽名目的繁多,學校對各種證書的行政化干預也在逐步減少。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5年前對于參加數(shù)學建模競賽的大學生,在競賽期間影響的課業(yè)成績還進行加權補償,但現(xiàn)已取消這種大力鼓勵參加競賽的行政導向制度。不少學生抱著只要參賽就有利益而獲的想法,即要么競賽成績好,既有榮譽又有好的課業(yè)成績,要么競賽成績不好,但仍有為課業(yè)成績提分的收獲。參賽學生的功利化思想嚴重影響著正常的教學秩序,助長了浮躁的學習風氣,因此要為這種“取消”點贊。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大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和項目的“副作用”,例如大學生重視申請各種“創(chuàng)新項目”,卻不愿花時間認真完成,雖然原因比較復雜,有的確實是沒有更多的時間做項目,有的只是追求個人簡歷上有此項目的“名”,但學校還是更應重視實質性的創(chuàng)新和科研訓練,注重資助那些具有科研潛力和科研興趣的學生,淡化參加項目的“名”。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塑造完整的人格、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具有專業(yè)技能的人才,簡單的分數(shù)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通過數(shù)學建模的訓練和參加國內外競賽,使學生在文獻獲取能力、探索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鍛煉、寫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計算編程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綜合性的提升,有利后續(xù)的課程學習和科研深造[6],而不僅僅是拿個獎有個證書。事實上,我們應該力求形成一個鼓勵個性發(fā)展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評價環(huán)境,進而提高學生自身修養(yǎng),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不僅關注學生取得的成績,而且更應關注成績背后的歷練過程和辛苦付出。
四、結束語
隨著大學專業(yè)認證的國際化以及人們對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急切期盼,如何深入認識和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學形式、教學管理和學生評價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事實上,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既要勇于改革探索,還要立足現(xiàn)實全面優(yōu)化,不斷提升。本文涉及的教學形式、教學管理和學生評價只是高等教育教學中最具體最直接的部分,本文還簡要淺析了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的策略。我們應在教學形式上重視研討輔導和學生深入交流,培養(yǎng)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化;在教學管理上要有長遠目標,避免管理的簡單化和主觀化;加強綜合評估,以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注 釋 ]
[1] 俞倩穎,梁伊夢,等.我們該如何走出全灌輸式教育[J].新課程(上),2013(10):166.
[2] 吳艷,楊有龍.淺談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與提升[J].教學研究,2015(4):19-21.
[3] 劉鴻亮,楊超華.中國大學“泛行政化管理”模式與“量化考核”評價機制亟待改變[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2):101-102.
[4] 黃治國.大學教師量化考核制度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64-66.
[5] 董媛媛,黃瓊.模糊聚類分析在高校學生成績評價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3):46-47.
[6] 楊有龍,吳艷.數(shù)學教學中的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J].教學研究,2014(4):62-65.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