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體驗官:周紹鈞
人越是長大,就越是懷念從前。小的時候盼著各種節(jié)日,中秋節(jié)的時候望著大大的月亮,心想著如果能一口吃掉就好了。后來,課本里有一句詩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月盤”。
長大就是不斷回望的過程。每次放假回家背回家滿滿一書包的書,卻連一次也沒打開過。那時候,我們錯過了許多陽光燦爛的午后,藏在書堆后昏昏沉沉,老師的講課聲響在耳畔: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我沒見過錦瑟,所以并不明白李商隱的《錦瑟》是什么樣子,恰恰相反,我當時很期盼每一篇課文后面都不要有全文背誦這四個字。在大家畢業(yè)以后,我終于懂了李商隱說的“此情”,大概是大家再也難聚到一起了。李商隱說,他覺得青春年華的過往為什么要等到現(xiàn)在才追憶,當時的他意識到離別后,就已經(jīng)傷感了。只是年華尚小,我們還不懂珍惜。
如果沒有走進過鄉(xiāng)村,也許就沒法理解艾青的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我們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熱烈表達。
如果沒有在落日時追逐過太陽,也許就沒法理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美意境,也不能明白“夸父逐日”帶給人類的震撼。如果我們把意境聯(lián)系起來,會恍然發(fā)現(xiàn)《夸父逐日》里的“化為鄧林”,正是陶淵明代表的讀書人所向往的“桃花源”,英雄逐日化為桃林,也成了我們民族特有的英雄血肉的特征。
體驗者說:
站在橘子洲頭,我的情感真正與《沁園春·長沙》共振起來,“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蓖娼环N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偉人的胸襟多么豪邁,書頁里的詩篇又包含了多少個千秋。
原來那種一觸碰就想落淚的意境和情感,早已被我們熟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