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然
《黑色的太陽》
在奔向理想的道路上,我們偶爾也會有迷失方向的時候,這時,偶然闖入視野的風景或是家人鼓勵的話語,都恰似在生活的縫隙里綻放的花,讓我們重拾信心,滿懷希望地砥礪前行。
我喜歡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梵高的一生仿佛都生活在被命運排擠的邊緣,他飽嘗世態(tài)炎涼和接踵而至的創(chuàng)傷,沒有放棄和妥協(xié),反而不斷鞭策著自己在逆境中尋找陽光和力量,以更強悍地姿態(tài)去成長。他筆下的向日葵不再是簡單的幾株植物,而是真誠而熱烈綻放著的生命,猶如梵高的一生。
向日葵給人一種溫暖治愈、充滿活力的感覺,它有“入目無他人,四下皆是你”的花語。正如"花開只向陽,綻放只為光,風雨從不怯,滿眼笑金黃";“生長古墻陰,園荒草樹深??稍从曷叮桓南蜿栃??!钡仍娋渲忻枋龅哪菢?,向日葵有一種大氣而不霸氣的美,她高高地站著,靜靜地盛開,一副坦然、大氣、自信、從容的模樣。它敢于追逐心中的光明,敢于直視耀眼的太陽,它追逐著太陽,最終也長成了太陽的模樣。
向日葵花永遠積極向上,堅強勇敢和善良,心里有愛、眼里有光,人活著,要像向日葵一樣勇敢、自信、堅定、從容,敢于面對自己的不足,敢于接受生活的苦難,敢于與直視耀眼的太陽,愿所有的美好都會如期而至。
高翔的創(chuàng)作《黑色的太陽》中向日葵的花盤呈圓形,除了中間有一塊是黑的花心外,其他地方都籠罩在不同程度的褐色的花盤中,頂上微卷的那一塊是棕色的,枝干和葉子都用了偏紅的黃色和金黃色,但從遠處看,就像向日葵和那金黃的太陽融為一體了一樣,熠熠生輝,光芒四起。
作品從上往下看,那朵向日葵就像天上的太陽,發(fā)出燦爛耀眼的光芒,給予人溫暖。畫中枝干挺拔有力,亂中有序,葉子疏密得當,畫家想通過向日葵表達出一種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因為花朵永遠朝向太陽,就像畫家一直追求自己的夢想一樣,使人充滿前進的力量,為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堅定前行無懼險阻。
與梵高的油畫表現(xiàn)方法不同,高翔的創(chuàng)作媒材是中國畫,向日葵中金黃色的花瓣與黑色的葵盤、密集的葵花籽形成強烈的對比,尤其是那暗黑色的,有內在秩序旋轉的葵花籽,似乎暗示著某種自然界的神秘力量。高翔的向日葵,從中國畫和中國文化的角度詮釋向日葵的審美品格和力量,激勵著觀者克服困難,堅持自我,超越自我。
藝術家簡介:
高翔,職業(yè)藝術家。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方向碩士研究生,師從張友憲教授。作品《黔東南紀游》獲亞明獎學金一等獎。
個展:
2022年萬物Ⅲ
——高翔繪畫作品展
諸子藝術館 南京
2018年萬物Ⅱ
——高翔繪畫作品展
逸空間 南京
2015年萬物Ⅰ
——高翔繪畫作品展
六塵藝術館 南京
《常青》
竹,枝桿修長挺拔,四季青翠,雖然沒有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沒有松柏的偉岸壯闊,更沒有桃李那樣的嬌艷動人,但它以低調虛心、坦誠無私的特質、百折不撓的品格為人們所稱頌。竹用4年的時間在土壤里發(fā)育根莖,前期生長很是緩慢沉穩(wěn),但是到第5年的時候,竹會以每天幾十厘米的速度蔓延,長勢瘋狂,這一瞬間,竹的生長,像極了人生的厚積薄發(fā)。
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畫家對竹子題材很重視,竹子高尚的精神風貌和獨特的審美價值,不僅激發(fā)了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同時,也是他們所推崇的內在風骨。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特別喜愛畫竹子,他曾在《竹石圖》上題詩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難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揚了竹子不畏逆境堅韌不拔的毅力,同時也托物言志,表達自己不隨波逐流的志向。
高翔創(chuàng)作《常青》作品中洇暈的色漬,多遍皴染的肌理,單線直勾在絹帛上留下的痕跡,以及運筆所產生的筆觸,顯現(xiàn)出豐富的觀感和心理體驗。高翔畫的竹子在繼承前人畫竹傳統(tǒng)的同時,有著自己的獨特手法和創(chuàng)新。首先,在立意構圖上,他選取竹子的竹根和挺拔的竹竿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細密的竹竿排列向上,表現(xiàn)竹子挺拔的姿態(tài)和頑強的生命力。在具體畫竹子的時候,勾線打底色后,用石綠石青染色,來表現(xiàn)竹子的生命力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種表現(xiàn)手法與傳統(tǒng)拉開了距離,具有鮮活的當代視覺感受。
從細微的藝術語言到宏觀的畫面組織方式,高翔都有自己的繪畫方式和藝術思維。他的繪畫藝術并不是從表面的繪畫技法和繪畫風格入手。相反,他是在努力建構屬于自己的繪畫方法論和藝術思想,然后自上而下,任其野蠻生長。這樣的繪畫更具生命力,有一種粗糲的質感,有時甚至有種粗魯、草莽的精神彌漫其間。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翔在構建著屬于自己的“魔山”?!澳健崩锶f物生長、多元并存、新陳代謝、生死榮枯。由此生發(fā)出屬于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并用其來看待世界外物,反觀諸己。當然,這個繪畫體系還是粗糙的、不完善的,但只要保持著積極、開放、多元、包容的姿態(tài),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就會不斷更新迭代,乃至于完善,自成一體。我想,這是高翔繪畫藝術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