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墨
中國書畫裝裱向來有“三分畫,七分裱”的說法。對于油畫而言,畫框的選擇對作品的呈現(xiàn)也起著關鍵作用,它不僅會對一幅畫的外觀產(chǎn)生重大影響,而且還會將觀眾的目光聚焦到畫面之中。除此之外,畫框還可以讓畫面的色調看上去更協(xié)調,比如黑色的畫框可以襯托出畫面中的白色,金色的畫框則可以突出畫面中的藍色。畫框與畫作的和諧搭配就像人們常說的“完美婚姻”。然而不可否認,在這層完美的關系之下,畫框始終處于從屬地位,較少受到關注。
19世紀,威尼斯商人、裝潢師和設計師米開朗琪羅·古根海姆編撰了世界上第一本專門介紹畫框的書——《意大利畫框》。這本書選錄了精美的意大利舊日畫框,不僅引發(fā)了人們收藏舊畫框的熱情,也推動了人們對舊畫框的仿制。在半個世紀后,又出現(xiàn)了其他類似的書籍,德國藝術史學家威廉·馮·博德認識到,研究文藝復興早期的畫作,不應該、也不可能忽視與畫作連接在一起的畫框,于是他和赫爾曼·沃斯1929年一起出版了《在藝術家之家中的古董畫框展覽目錄》。這些著作最早提出了畫框在油畫展示中的重要作用,在無形中提高了人們對畫框的關注度,并為日后畫框的選擇、制作提供了素材。
2021年,英國國家美術館曾舉辦了名為“提香:愛情、欲望和死亡”(Titian: Love, Desire, Death)的大展,為此英國國家美術館畫框部特意制作了六個仿16世紀意大利風格的大畫框。此舉意在作出讓人們能夠聯(lián)想到提香那個時代,且又符合人們熟知的提香風格的畫框,讓觀眾更多地的進入展覽。畫框也順勢進入了大眾視野。
與此同時,于5月7日落幕的上海博物館“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在98天的展期內,接待觀眾超42萬人次,在閉館日當天,上海博物館還迎來了建館以來首次全天候開放,觀眾絡繹不絕。這一場上海博物館攜手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展覽,以52件歐洲大師的油畫杰作,完整呈現(xiàn)了從15世紀文藝復興至19世紀后印象派的發(fā)展脈絡,為觀眾講述了400年的歐洲繪畫史。除此之外,英國國家美術館作為少有的專門設置了畫框部的美術館,展覽中保存完好、制作精良的油畫畫框,再度借由展覽,引發(fā)了人們的關注。本期專題旨在聚焦“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中名畫的畫框,借此與大家分享各式畫框的特色與適用性。
倫勃朗 63歲的自畫像 1669年
1669年,倫勃朗63歲,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這一年他創(chuàng)作了三幅自畫像,如今分別收藏在佛羅倫薩的烏菲齊美術館、倫敦的英國國家美術館、海牙的莫里茨美術館。此次上海博物館展出的正是收藏于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倫勃朗的《63歲的自畫像》。倫勃朗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90余幅自畫像,與他以往的自畫像相比,這張《63歲的自畫像》的背景更暗了,借著倫勃朗頭頂?shù)墓?,我們可以看到他蒼老的面容下,皺起的眉頭和無奈的笑容。
這幅畫使用的畫框是18世紀法國路易十四晚期典型的巴洛克風格的畫框,框面上模制有非常繁復的花卉和卷葉紋飾,四角和中心最為華麗,整個框面全部鍍金,層次非常豐富。荷蘭畫家的作品在18世紀受到了法國鑒賞家的高度重視,這些法國人收藏荷蘭畫家的作品,也是為了配合當時的巴洛克裝飾風格與內部的鍍金家具,于是就給這些畫作一律配上了典型的巴洛克畫框,這種做法的影響非常深遠,直接傳播到了英國。倫勃朗的《63歲的自畫像》在創(chuàng)作完成后流傳到英國,曾出現(xiàn)在1722年倫敦的拍賣會上,隨后的100多年,它都在私人手里收藏,直到1851年再次拍賣,被英國國家美術館以430英鎊購買下來。據(jù)說當時配的就是這種巴洛克畫框,但是損壞嚴重,于是換上了同款同類型的畫框。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英國國家美術館購買了一個荷蘭的17世紀老式烏木畫框,大小和這張畫正好相合,烏木畫框非常的簡潔、肅穆,也更接近這張畫剛完成時荷蘭畫作的畫框裝飾,《63歲的自畫像》也曾一度換成這個烏木畫框。
托馬斯·勞倫斯 紅衣男孩 1825年
勞倫斯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洲最優(yōu)秀的肖像畫家之一,繼承了庚斯博羅、雷諾茲和凡·代克的畫風?!都t衣男孩》細膩地描繪了第一代杜倫伯爵六七歲的兒子,是勞倫斯公認的杰作,并成為首幅印在英國郵票上的畫作。畫面中,男孩坐在巖石座椅上,俯瞰月下的大海,沉浸在自然中,他的蒼白皮膚、柔軟的紅色絲絨套裝和松散的蕾絲襯衣,使其更顯迷茫和脆弱,也預示了一個凄美的結局——男孩在13歲時去世。
勞倫斯一生中曾先后與三位畫框制作商合作,本幅作品的畫框不僅是原裝,更是勞倫斯與畫框商莫蘭特共同制作的代表性畫框,即勞倫斯/莫蘭特畫框。此種樣式的畫框在1820年之后,經(jīng)常用在勞倫斯創(chuàng)作的全身像、半身像的裝璜上。勞倫斯畫框最顯著的特點,首先是寬度大,諸如《紅衣男孩》的畫框寬度就有12英寸,兩側加起來有半米,一方面是勞倫斯本人認為好的畫框一定要寬,另一方面,在擁擠的展覽環(huán)境下,為了讓畫作更加顯眼,也為了不讓相鄰的畫作搶走關注度,張揚的粗畫框也就成了首選;其次,勞倫斯畫框較之其沿襲的羅馬式畫框,工藝圖案更加華美繁復,雖然畫框的空間起伏不大,但是層次非常豐富,不顯單調。畫框采用油面鍍金法,用黏性油或清漆來粘連金箔,因此畫框表面的鍍金不會輕易受損脫落。今天,我們從勞倫斯關于訂購畫框的書信中可知,此類勞倫斯畫框造價很高,類似《紅衣男孩》這樣尺度的畫框,要20個基尼,換算人民幣后大約為2.5萬-4萬元之間。
克勞德·莫奈 鳶尾花 1914-1917年
莫奈是法國著名的印象派畫家,他經(jīng)常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捕捉美麗的瞬間。莫奈最喜歡的花卉之一就是鳶尾花,他在自己的水上花園里種植了許多不同品種。1914年至1917年,他繪制了約20幅鳶尾花。在展覽中的這幅作品上,莫奈使用了大量濃重的紫色、藍色和綠色,邊緣處是一些明亮的留白。這幅兩米高的巨作于莫奈去世時仍留在其工作室內,所以尚不清楚是否已經(jīng)完成。
《鳶尾花》最早裝裱用的也是一個17-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單葉造型的細畫框,與莫奈的畫面非常不和諧。因為莫奈畫面的筆觸、內在的形式就已經(jīng)很復雜多變了,最適合他畫面的畫框,其實是德加自己設計的那種素凈的畫框,來調節(jié)和襯托這個畫面。于是英國國家美術館在2009年就把它換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鍍金畫框了。這個畫框比較簡潔明快、不花哨,但是離近了看,它其實也是有豐富細節(jié)的,框面上嵌有一個寬的砂質的裝飾帶。這樣的畫框配合莫奈的鳶尾花,確實在視覺上、形式上都要好很多。
卡拉瓦喬 被蜥蜴咬傷的男孩 1594-1595年
西方藝術史上有兩位“米開朗琪羅”可謂家喻戶曉,一位是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米開朗琪羅·博那羅蒂,一位則是巴洛克畫派代表人物米開朗琪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ɡ邌淌?7世紀意大利最重要的畫家,是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風格承上啟下的人物。當同時代的畫家還在遵循著形態(tài)夸張、矯揉造作的矯飾主義畫風時,卡拉瓦喬以其對現(xiàn)實的忠實描繪、充滿戲劇性和張力的構圖,以及強烈的光影對比手法,為藝術史打開了一個新的篇章——巴洛克藝術。
《被蜥蜴咬傷的男孩》是卡拉瓦喬年輕時的作品,捕捉了一個男孩被蜥蜴咬傷的瞬間。他神情痛苦,在驚訝中往后退縮,蜥蜴被瞬間從桌上水果間的藏匿處拉出來,頑強地抓住男孩的手指。這幅畫介于風俗畫與靜物畫之間,有評論家認為其隱喻了短暫的感官享受會帶來意外的痛苦,而男孩耳后和玻璃瓶里的鮮花則象征著美麗轉瞬即逝??ɡ邌炭偰苡渺o態(tài)的畫面表現(xiàn)動態(tài)的瞬間,并將其演變成一個充滿戲劇性的故事。他非常擅長在畫中渲染一種神秘的氣氛,既有懸念,又暗含著一種內省??此漠嬋缤匆粓鰬?,連戲中的“配角”,哪怕是玻璃杯、陶器、面包甚至水果,都被描繪得十分“入戲”?!侗或狎嬉哪泻ⅰ分胁A可险凵涑龅墓饩€令許多后世畫家嘆服,其精湛程度是意大利繪畫中前所未有的。
此幅作品最早裝配的是一個17世紀以前的意大利巴洛克風格的畫框,鍍金的畫框上雕刻著裝飾性葉子,造型和顏色相較于卡拉瓦喬作品中整體偏暗的風格,視覺反差過大,畫面與畫框的搭配比較突兀。2008年,英國國家美術館調整了一批作品的畫框,其中就有此幅《被蜥蜴咬傷的男孩》,隨后換成了我們在展覽中看到的一個意大利16-17世紀純實木的反式畫框。畫框的邊緣鍍金,框面還手繪有黑色和暖金棕的紋理,明顯是模仿人造大理石的肌理繪制的。整個畫框非常古樸、典雅、不張揚,無論從年代還是風格上來看,都比較接近卡拉瓦喬畫就這張作品的時代,真正做到了畫框完美襯托出畫面,兩者相互和諧。
梵高 長草地與蝴蝶 1890年
梵高是最受歡迎的后印象派畫家之一,在創(chuàng)作中常使用濃重的顏料和強有力的筆觸,試圖通過明亮鮮艷的色彩來表現(xiàn)豐富的情感。1889年5月至1890年5月,梵高因精神狀況不穩(wěn)定,在法國南部的精神病院就醫(yī),情況好轉時,院方允許他在醫(yī)院的一些特定場所作畫,其中包括一片梵高所稱的“廢棄花園”。其間他創(chuàng)作了150幅作品,這幅《長草地與蝴蝶》同樣聚焦于這片草地,濃墨重彩的筆觸在不同方向上彼此疊加,呈現(xiàn)出生機盎然的景象,幾只白蝴蝶在綠叢中飛舞,通往遠方的小徑更是給人無限遐想。
《長草地與蝴蝶》最初裝裱的也是一個巴洛克風格的石膏畫框,有貝殼和卷葉裝飾,與本次展覽上馬奈的《咖啡廳演奏會的一角》所使用的畫框十分相似,但無論從形式,還是色彩上看,都和梵高畫作的內在氣質不搭配,于是英國國家美術館后來把它換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19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畫框。這是一個橡木框子,造型簡潔厚重,雖然也鍍了金,但是已經(jīng)褪去了火氣,斑駁的、銹蝕的感覺與濃墨重彩的顏色相互配合,濃重又清新。這個畫框就像梵高那個時代的家具一樣,襯托著這塊綠草地,讓我們這些觀者,能夠把視線和心思都聚焦在畫面上。
雷諾阿 浴者 約1885-1890年
雷諾阿是印象派的領軍畫家之一。1881年的一次意大利之旅激發(fā)了雷諾阿嘗試以古典傳統(tǒng)描繪裸體的興趣,他尤為欣賞拉斐爾、委拉斯貴茲和魯本斯,作品中可以看出這些藝術家對他的影響?!对≌摺分械穆泱w女性坐在條紋浴巾或衣裙上,頭發(fā)盤成時尚式樣,似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背對著我們在溪邊梳頭。雷諾阿在作品中用畫筆營造出模糊效果,捕捉了人物和周圍環(huán)境融洽的美感。
印象派藝術家為了和學院派拉開差距,在畫框的選擇使用上也較有個性。印象派老大哥德加就曾為自己設計過一批畫框,我們在法國的奧賽博物館和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都能看到德加當初設計的畫框原件。德加的畫框設計非常簡潔明快、非?,F(xiàn)代,與他的作品十分搭配。總而言之,印象派畫家使用的畫框種類比較雜,相對來說,巴洛克風格的畫框比較多,本次展覽上馬奈的《咖啡廳演奏會的一角》、塞尚的《畫室中的火爐》等,配的都是巴洛克風格的畫框。
19世紀下半葉,畫家們開始在新畫上使用二手畫框。因此,當我們在討論一幅畫的原配畫框時,很有可能會遇到一種自相矛盾的情況——當初原配的畫框也屬于另一幅畫作。雷諾阿的這幅《浴者》創(chuàng)作于19世紀80年代末,但它那精美的畫框則是在18世紀早期制作的。在這一時期的精美的法國巴洛克畫框中,我們可以欣賞到木頭的鑿刻和石膏的澆筑工藝。由于雷諾阿一直將自己視作18世紀法國裝飾風格和田園畫傳統(tǒng)的一分子,他自己或藝術品交易商都有可能選擇現(xiàn)在的這個畫框。畫框上的鍍金層已經(jīng)被淺灰色調所掩蓋,露出了白色石膏,這種處理手法無疑襯托出印象派作品的獨特色調與啞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