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虎波 康建軍 高樂△
(1.鎮(zhèn)巴縣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陜西 漢中 723600;2.榆林市第一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陜西 榆林 718000)
肺炎作為臨床最為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重癥肺炎的發(fā)生率占據(jù)全部肺炎的10%左右[1]。由于該類患者極易因為長時間臥床,導致支氣管內(nèi)分泌物潴留,并導致呼吸道不暢,從而加重缺氧狀態(tài)。既往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無法獲得滿意效果,隨著支氣管鏡檢查技術的進步發(fā)展,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主要對患者進行氣道灌洗,可達到清除肺內(nèi)分泌物的目的[2]。但對于部分重癥肺炎而言,其呼吸道充血以及水腫嚴重,明顯增加定位病灶位置的難度,加上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作為侵入性操作,可加重氣道水腫程度,直接影響治療結果[3]。本文旨在探究CT+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運用于重癥肺炎中的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90例,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5例。研究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3~67歲,平均(55.12±3.89)歲;病程2~7年,平均(4.36±1.01)年。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5~68歲,平均(55.60±3.45)歲;病程2~8年,平均(4.79±1.13)年。納入標準:與《中國急診重癥肺炎臨床實踐專家共識》[4]中診斷相符;經(jīng)胸部X線、CT等檢查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患者及親屬均知情。剔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臟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呼吸衰竭者;意識障礙,無法配合試驗者;存在肺泡灌洗術禁忌癥。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研究組:灌洗前使用PHILIPS-Incisive CT機進行檢查,自肺尖至肺底探查,設置參數(shù):層厚5 mm,120 KC,80 mA,3 s,矩陣512×512,定位病變肺葉、肺段支氣管位置;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將纖維支氣管鏡經(jīng)鼻腔進入到達肺內(nèi)病灶位置,在機械通氣暫停的狀態(tài)下,吸出分泌物,選擇37℃生理鹽水注入病變位置,25 ml/次,并反復沖洗直到液體吸出,灌洗結束后注入敏感抗生素藥物。對照組:僅選擇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操作與上述一致。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測定兩組患者炎性指標:降鈣素原(PCT)、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C反應蛋白(CRP);血氣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呼吸動力學指標:呼吸功、氣道峰壓、吸氣阻力、肺動態(tài)順應性等。
2.1兩組炎性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PCT、IL-4、IL-10、CRP低于對照組(t=7.726、9.120、7.284、16.50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指標比較
2.2兩組呼吸動力學變化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呼吸功、氣道峰壓、吸氣阻力低于對照組,肺動態(tài)順應性高于對照組(t=2.811、8.053、8.632、5.58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呼吸動力學比較
2.3兩組血氣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PaO2、S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t=11.457、3.398、10.935,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隨著支氣管鏡的不斷進步發(fā)展,支氣管鏡氣道灌洗被廣泛應用于重癥肺炎患者中,同時在直視下對患者肺部堆積的分泌物進行清除,經(jīng)注藥后使得肺部復張,還可直接獲得分泌物進行微生物培養(yǎng),有助于止血及局部抗生素注入,從而保證呼吸道通暢,以此達到肺部功能通暢的作用[5]。但部分患者對支氣管鏡檢查存在一定抗拒性,可能與自身機體原因有關,部分存在禁忌癥者無法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另外有患者擔心支氣管鏡可造成身體不適,因此拒絕接受支氣管鏡檢查[6]。支氣管鏡灌洗屬于侵入性操作,稍有不慎,可導致病情惡化或者反復發(fā)作,直接延長治療周期,不利于病情的快速發(fā)展[7]。因此,若能夠明確患者肺部病灶感染區(qū)域,可增強治療期間的操作精準度,以此增強療效。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炎性指標、血氣指標、呼吸動力學指標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證實研究組能夠清除炎性反應,并調(diào)節(jié)呼吸動力學,促進血氣指標改善。經(jīng)分析發(fā)現(xiàn),利用CT定位后,可明確支氣管氣道灌洗的準確性,并減輕治療期間的應激反應,同時為病情變化提供指導意義,進一步清除支氣管中淤積的痰液以及氣道中的沉積物質(zhì),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動力學指標。另外還可促使患者吸氣時肺泡充盈更為徹底,促進二氧化碳完全排出,增加肺泡通氣量,并改善肺順應性,以此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8]。
綜上所述,CT+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的療效更為突出,可促進血氣指標、呼吸動力學改善,同時減輕炎性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