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征宇 馬艷偉
現代的生豬養(yǎng)殖中,仔豬(70日齡)生長發(fā)育成出欄生豬(170~180日齡),消耗的飼料占養(yǎng)豬飼料總消耗量的80%以上。提高日增質量和飼料利用率,可以降低生豬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一、選擇優(yōu)良種豬及其雜交組合,利用雜種優(yōu)勢
不同品種和品系豬的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瘦肉率、胴體品質和繁殖性能均有差異。不同的雜交組合所表現的配合力也有差異。要想取得好的肥育效果和胴體品質,使產品適應市場需要,選擇好種豬及其雜交組合很重要。大多數生豬養(yǎng)殖場利用三元雜交生產仔豬,少數利用四元雜交和二元雜交生產仔豬。商品豬養(yǎng)殖場一般從種豬場購入長白豬與大約克豬雜交一代母豬(俗稱長大母豬或大長母豬)和杜洛克公豬,繁殖生產三元雜交商品仔豬。這個雜交組合能夠充分利用長白豬與大約克豬優(yōu)良的繁殖性能及其雜交優(yōu)勢。長白豬與大約克豬的正反交雜交母豬(即長大母豬與大長母豬)的繁殖性能基本一致,胴體瘦肉率也較高,是優(yōu)良的雜交母本豬。它與杜洛克公豬雜交生產的杜大長商品豬或杜長大商品豬具有生長快、飼料利用率和胴體瘦肉率高的優(yōu)點,經濟效益較好。
二、營養(yǎng)水平要滿足飼養(yǎng)品種的需要
飼糧的營養(yǎng)水平主要包括能量、粗蛋白質、各種氨基酸(特別是必需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的含量與比例等。不同類型和生長階段的豬,對上述各種營養(yǎng)物的需要量在飼養(yǎng)標準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這些標準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并不是最佳飼養(yǎng)效果所推薦的量。一般來說,在日糧蛋白質、必需氨基酸水平相同的情況下,提高能量水平,能夠提高日增質量和飼養(yǎng)效果,但會導致背膘增厚、胴體脂肪含量增多,從而降低胴體瘦肉率。在日糧能量相同的情況下,在一定范圍內提高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水平,除提高日增質量外,還可以起到背膘薄、眼肌面積大、胴體脂肪含量少、胴體瘦肉高的效果。
生豬生長前期,生豬體質量為20~25 kg,生豬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強度大,豬體增質量主要靠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在這個階段,要保證生豬的快速生長,飼料中要添加足夠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并且要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維生素、礦物質,做到日糧配合合理。盡管日糧單價較高,但如果生豬的營養(yǎng)需要被滿足,生豬肌肉生長強度大,豬體的瘦肉量大,胴體品質高,生豬的經濟價值也高。另外,此階段飼料的日糧粗纖維含量應控制在6%以內,不然會影響日糧的消化利用率和吸收效率。粗纖維每超出1%,飼料的消化率就下降1.5%。
生豬生長后期,生豬體質量超過50 kg,生豬肌肉的生長高峰已過去,隨之而來的是脂肪生長高峰期。在這個階段,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可適量降低,能量相對提高。如果要求生豬胴體瘦肉率高,飼料中的投喂量和其中的能量可適當降低,但伴隨而來的是日增質量的降低。投喂高能量和高蛋白質的飼料,既可提高日增質量,又可提高瘦肉率,但經濟投入較大。
此外,要選擇好飼喂方式。飼喂方式主要包含自由采食和限量飼喂兩種。前者日增質量快,胴體背膘較厚,飼料利用率稍差,飼喂工作較簡便,勞動效率較高;后者則恰恰相反。如果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限量飼喂,則全期日增質量較高,胴體脂肪含量適量。
目前,對于優(yōu)良的瘦肉型豬,多數養(yǎng)殖場采用自由采食方式;對于其他類型的品種豬,養(yǎng)殖場多采用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限量飼喂的方式,限喂量一般為自由采食量的 85%左右。飼養(yǎng)場采用自由采食方式時,要注意有足夠食位,以3~4頭豬設置1個食位為宜,且要防止強奪弱食,大小不均。
水是生豬飼養(yǎng)中最重要的營養(yǎng),但往往容易被忽視。即使飼糧中的能量、蛋白質、氨基酸、各種維生素和礦物元素都滿足其需要,但只要水量稍加改變,將影響到飼料利用率和豬的生長性能。因此,生豬飼養(yǎng)要供應足夠清潔飲水。飼料和水的供應比例要在1:2.6以上才能獲得良好的飼養(yǎng)效果。
夏季炎熱,對水的需求會多一些。但是,水溫較高(30℃)時比水溫較低(11℃)時的喝水量明顯減少約40%,因此,供應自由飲水的供水管應防止暴曬于太陽下。
采食量、飼料組成、溫度、濕度、生豬健康狀態(tài)及應激敏感性等因素均會影響生豬飲水量,通常情況下,水的采食量和體質量呈正相關關系。飲水可以通過欄內設置的水槽或自動飲水器供給,采用后者更為健康。通過水槽給水的要注意經常清洗水槽和更換清潔飲水。
生豬飼養(yǎng)場不應使用過稀的飼料來代替飲水。采用濕喂時,水與飼料的比例以 1.5:1至3.0:1為宜,過高或過低不僅會影響飼料消化,還會減少飼料采食量而影響增重和飼料利用率。
三、提高仔豬育成率和整齊度
仔豬生長發(fā)育的質量,直接影響以后的生長。仔豬體重越大,其發(fā)育的育肥豬增重越快。俗話說“初生差一兩,離乳差一斤,出欄差十斤”。
豬的始養(yǎng)期體質量大且均勻,有利于提高生豬的生產效果和欄舍利用率。所以豬的飼養(yǎng)工作,應從哺乳期抓起,提高仔豬育成末期的體質量和均勻度。如果從外地購買仔豬飼養(yǎng),生豬飼養(yǎng)場應注意選擇同窩個體大的
仔豬。
四、選擇適宜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
現代生豬生產是在高度密集大群的條件下飼養(yǎng)的,豬舍的溫度和濕度直接影響肉豬增質量速度、飼料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日齡越大,生豬越不怕冷,也越不耐熱。生豬發(fā)育前期,豬舍適宜溫度為20 ℃;發(fā)育后期,豬舍適宜溫度為18 ℃。高溫會降低生豬的采食量,減緩生長速度和增加每日對蛋白質的需要量。一般而言,氣溫超過21℃后,每上升1℃則會引起生豬的日采食量下降40~100 g,日增質量降低20~60 g,生豬越大,影響越大,100 kg左右的生豬在39℃的溫度下甚至會停止生長。夏季氣溫很高,日平均氣溫為27~29℃,生豬養(yǎng)殖場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除在豬舍建筑上做到通風隔熱外,也可采用沖洗生豬身體、噴霧或水池浴等方法降溫。在高溫高濕的天氣,豬舍還要進行通風才能取得更好的降溫效果。
生豬是否遭受到熱應激,不能以人在豬舍的感受來衡量。一方面,人與豬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不同;另一方面,生豬一般集約群養(yǎng)在豬欄里,豬欄里的微環(huán)境溫度要高3~5℃。生豬是否受到熱應激,一般以生豬呼吸速率的增加和呼吸深度的降低來衡量。也可以用皮膚溫度是否超過35℃為標準來判斷生豬是否受熱應激。此外,光照對生豬的健康和生產性能有著重要影響,豬舍要有充足的光照,不可太暗。
五、合理分群和減少編群的刺激
生豬主要依據豬的來源、體質量大小和體質強弱來分群,來源、體質量、體質、性格和采食情況等方面相似的生豬宜合欄飼養(yǎng)。同欄的生豬體質量差異不宜過大,盡量基本一致,每欄以15~20頭為宜,小規(guī)模飼養(yǎng)可減為每欄10頭左右,保證每頭保育豬欄內面積為0.6~0.8 m2,育肥豬欄內面積0.8~1.0 m2。每欄生豬數量過多會影響增重和飼料利用率。生豬分群后要保持群的相對穩(wěn)定,除因疾病或體重差異過大、體質過弱不宜在群內繼續(xù)飼養(yǎng)進行調整外,一般不應重新組群。
從仔豬培育舍調入小豬時,豬群應盡量以原來的整群為基礎組群,減少因重新組群引起的打斗應激,但要做必要的調整,使同欄生豬大小一致。生豬體質量為40~50 kg時,若同欄的生豬生長差異過大,可以將發(fā)育遲緩弱小的個體挑出合并在一起飼養(yǎng),否則個體弱小的豬的生長速度會越來越慢。
六、加強調教
生豬有三角定位習慣,即采食、睡覺和排糞各在一處的習慣。生豬進欄前,飼養(yǎng)員要做好豬欄的清洗和消毒,待欄面干燥放好食槽后,將豬欄排糞區(qū)用水淋濕。生豬進欄后,飼養(yǎng)員將其趕至排糞區(qū),生豬排糞排尿后才可離開排糞區(qū)。若發(fā)現有生豬不在指定地點排糞,飼養(yǎng)員應及時將糞便清除,并結合守候和勤趕,幫助生豬養(yǎng)成三角定位的習慣。做好生豬的調教工作,不僅可以減輕日常勞動強度,還能保持豬舍清潔、干爽、衛(wèi)生的舒適環(huán)境。
七、防疫和驅蟲
自繁自養(yǎng)的生豬,其預防注射工作已基本上在仔豬培育期完成。但從外地購進的仔豬,由于預防注射情況不詳,一般要重新注射疫苗。給外購仔豬注射疫苗時,弱毒疫苗注射量要比常規(guī)注射量加大幾倍,以抵消購入前已注射過同類疫苗的生豬產生的抗體。生豬的體內寄生蟲驅蟲工作一般在90日齡或購入豬苗后20~30 d進行,必要時30 d后再進行第2次驅蟲;體外寄生蟲的驅蟲工作根據生豬的感染情況進行,一般可用0.025%~0.05%的雙甲脒溶液噴灑。從外地購進的仔豬要隔離觀察30 d,確認健康后可以混入本場生產群。
八、適時出欄和上市屠宰
肉豬的適宜出欄體質量,主要結合品種、日增質量、飼料報酬、市場要求、價格、日飼料費及種豬飼養(yǎng)成本的分攤費等綜合考慮。瘦肉型豬適宜出欄體質量一般為95~100 kg,地方品種與外來品種的雜交豬適宜出欄體質量一般為80~90 kg。生豬不是養(yǎng)得越大越好,超過了適宜上市體質量后,豬養(yǎng)得越大,飼料回報率越低,飼養(yǎng)成本越高,脂肪比例越大,商品價值越低。
(責任編輯 ? 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