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氘
晚清以來,科幻這一舶來品不但引起小說家的興趣,也引起戲劇改良者的注意。
1900年,凡爾納的《八十日環(huán)游記》中譯本出版。它雖非科幻,但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深受譯者稱許,“非若尋常小說僅作誨盜誨淫語也,故歐人盛稱之,演于梨園,收諸蒙學,尤為雅俗共賞”。換言之,凡爾納最早的中譯者已經(jīng)了解到這種以科學新知為基礎的故事在歐洲被搬上了舞臺,有著寓教于樂的效果。
隨著“小說界革命”的興起,外國“科學小說”風靡一時,一些宣傳變法改良的本土小說也因加入理想化的內(nèi)容而帶有科幻色彩。比如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以六十年后的中國繁榮景象開篇,與之呼應的是《繡像小說》雜志連載的戲劇《維新夢傳奇》,商務印書館在廣告中稱:“此作與《新小說》之《新中國未來記》本編、附譯之《夢游二十一世紀》命意正復相同”,凸顯出這些作品以故事傳遞政治理想的特點?!毒S新夢傳奇》以不長的篇幅講述主人公變法圖強、整頓山河的故事,結(jié)尾照例是天下大同,不過主人公把名字刻在喜馬拉雅山上,倒有些新奇。這部多人合寫的傳奇應該沒有被搬上過舞臺。
1904年,《新小說》第8號刊載了“寫情小說”《電術奇談》(又名《催眠術》)。這部小說由留日學生方慶周根據(jù)日譯本譯成文言文,再由小說界新星吳趼人衍義成白話。這個以催眠術為情節(jié)關鍵的故事很快就被熱衷于排演新劇的留日學生搬上舞臺,出演者包括吳我尊、歐陽予倩等留名戲劇史的人物(歐陽予倩:《自我演戲以來》)。在當時的日本,從西方傳入的催眠術引起許多人的研究興趣,公開的催眠術表演很常見,不少中國的留學生、革命者也對這門號稱能夠改造人格甚至控制靈魂的新奇學問抱有很高的期待。就此而言,將這個故事視作“科幻”亦無不可,《電術奇談》因此可能是最早被國人演出的科幻劇。當然,小說中的反派是通過身上的“電氣”來實施催眠術的,沒有多少科技方面的展示,故事的重點在于“情”??梢酝茢?,舞臺上的《電術奇談》也不會營造出什么特別的科技感,吸引觀眾的主要還是人物之間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故事也與戲曲藝術產(chǎn)生了良好的融合。
比如,河北梆子名家楊韻譜就將其改編,以時裝新劇的形式在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劉喜奎、張小仙等名家曾飾演主要角色。該劇成為奎德社、益世社、同德社等經(jīng)常上演的劇目。其中,志德社演出將其更名為《好難尋的丈夫》,后來同德社又將其易名為《天涯何處覓情郎》。劇本今藏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甄光?。骸犊律绾蜅铐嵶V與天津》;劉文峰、周傳家:《百年梨園春秋》)。
此外,改良京戲《電術奇談》也曾在上海等地演出。至于是否還有其他劇種的改編,筆者因精力有限,暫未繼續(xù)調(diào)查。
如果說《電術奇談》的“科幻”色彩太過淡薄,1906年問世的戲曲《電球游》則有著更“正宗”的風貌。該劇作者洪炳文是近代戲曲作家,他熱衷新學,喜歡鉆研機械制造,特別是空中飛行技術。在《電球游》中,他對《環(huán)游月球》(即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里炮彈載人登月的情節(jié)表示不滿:“人身在炮彈中豈不悶殺?在炮中發(fā)出豈不熱殺?飛行空中豈不震殺?而人反喜而閱之者,以人情喜新,不責以理想也。電球可行,其與此種小說怪誕不經(jīng)者,奚啻霄壤?!痹掚m如此,《電球游》重點還是訪友,對如何制造則著墨甚少,作者坦承:“若但云制球、行球之法,而不言乘球,是謂之電球?qū)W,不可入小說部。故必言乘球,乃合說部之宗旨。”(洪炳文:《電球游·例言》)
乘此電球,所見境界如何?人物唱道:
說御風不讓馮夷作,似張騫槎泛銀河,未許星辰能摘著,看大地山河平妥,日月兩丸似梭。
此劇僅存手抄本,大概不曾演過。作者還有一部《月球游》,可惜今已不存。不過,從他1917年所寫的文章《論中國宜于軍械局附設航空學校以備人材而資軍用說》中,我們可以約略感受這位科幻劇作家的心情:
“又蒙撰《月球游》樂府,純以飛機上升入月球為說,謂世界將來必產(chǎn)一種能出入氧氣之物,人類不需此氣而能生存,如水陸兩棲物類。又能制多貯氧氣之氣球,為在飛行時機中人呼吸之輔助。是為理想小說,系未來預擬之事,誠航空之極工,開新之絕學。此時尚未企及,先事言之,人多不信,莽莽前途,愿以俟之來哲。”
每次讀到這樣的材料,真想有一臺時光機,請這些中國科幻的先驅(qū)者們看看今日的世界,看看電影《流浪地球》。
【責任編輯:阿 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