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從鹽城師范小教大專班畢業(yè)的我來到建湖縣第二實驗小學,開始了我的教師生涯。初執(zhí)教鞭的我沒有想過更多的未來,一切工作按部就班。
1999年,建湖縣擬舉辦首屆“三人行”教學論壇活動。這是一項團體綜合性賽事,由課堂觀摩、才藝展示、論文陳述、現(xiàn)場答辯等環(huán)節(jié)組成。學校在組建三人團隊時,鼓勵老師們積極報名。聽到這個消息,我的第一念頭是“我也要參加比賽”。那時的我參加工作還不滿兩年,三尺講臺還未站穩(wěn),不知道參加這樣的比賽需要具備怎樣的素養(yǎng),更不知道參加比賽意味著什么,全憑著年輕懵懂的一腔熱血,激動地跑到校長那兒報了名。那次比賽,我準備的是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多彩的樹葉》。試教時,我的青澀與稚嫩一覽無余:該教給學生什么,糊里糊涂;師生角色如何定位,似懂非懂;就連教學語言也全靠自己想象。記得教學預案出來后,學校分管教學工作的唐廣泉副校長把我?guī)У搅艘粋€寬敞的會議室里,他沒有和我講艱深的理論,而是對著教案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幫助我糾正語調、語速、語氣……那場景至今如在眼前,給我內心帶來無比的震動,年輕的我第一次知道: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是無聲的語言、育人的力量。
由于賽事推遲,沖動參賽的我多了大半年的準備時間,這次不尋常的體驗如芝麻開門,為我洞開了語文教學的神秘花園。
此后的幾年,在教學資源并不豐富的日子里,為了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我解讀教材,研讀教參,認真地寫下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句教學語言,為了上好40分鐘的課,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去備課成了一種常態(tài)。漸漸地,我和學生的互動更加自然了,和學生的對話更加靈動了,我也多次代表學校在縣區(qū)執(zhí)教公開課或送教下鄉(xiāng)。2009年,又一屆縣“三人行”論壇活動舉行,這一次我引領團隊取得了綜合一等獎和兩個單項一等獎的好成績,我本人也獲得了最佳辯手獎。
2013年,我參加江蘇省“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同題異構的課堂比賽,格外考驗教學設計與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初拿到課文《灰椋鳥》,我不知該從何處下手。于是,我靜心研讀文本,冰冷的文字漸漸地在我面前有了生命:“黑乎乎”一詞有了情感,“排空而至”有了畫面,“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一批一批”等語句有了意蘊……基于文本特點和教學重點的獨特設計也逐步明朗。最終,我執(zhí)教的《灰椋鳥》一課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賽課的過程是磨礪,更是成長?;趯W科,教師深入透徹地研讀教材、審視教程,汲取理論,滿懷激情地“走進去”,就會發(fā)現(xiàn)學科的價值;基于兒童,讀出興趣點,發(fā)現(xiàn)疑惑處,突破障礙點,滿懷智慧地“走出來”,就能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教學于我而言,越來越充滿魔力。
2015年左右,人到中年的我也無可避免地進入從教以來的倦怠期。沒有了目標的引領,我前行的步伐變得散漫。因為我喜歡讀一些“閑書”,學校就推薦我參加了鹽城市小學語文青年教師讀書班。
讀書班被定位為青年教師們自愿參與的學習共同體,班主任由鹽城市教科院陳小平副院長擔任。初進讀書班,自詡喜歡閱讀的我就發(fā)現(xiàn),陳老師推薦的書目和我平時的閱讀書目幾乎沒有交集?!度绾伍喿x一本書》《什么是我們的母語》《人是如何學習的》《兒童心理學》《有效教學方法》《美學漫步》《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朗讀手冊》……翻翻這本,看看那本,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閱讀王榮生教授的《語文科課程論基礎》,準確地說,這本書我不是讀下來,而是“啃”下來的?!翱小蓖耆珪?,雖然還是未必能轉述多少高深的理論,但我卻有一種無比暢快、特別滿足的感覺。這個里程碑式的“啃讀”經(jīng)歷,徹底重塑了我的“閱讀觀”,打開了我的專業(yè)閱讀天窗。讀著讀著,我的內心變得澄澈,視野愈發(fā)開闊,哪怕司空見慣的教學現(xiàn)象也能夠引起我的一些遐想……
2018年4月,我代表鹽城市參加“《七彩語文》杯”第七屆全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賽,執(zhí)教《愛如茉莉》一課。準備期間,是閱讀安定了我焦躁的心,根據(jù)文本特點,我圍繞散文文體教學、批注式閱讀、細節(jié)描寫等方面搜集了大量的資料,進行主題式閱讀?!堕喿x教學設計要訣》《語文科課程論基礎》等書籍被我又讀了一遍……最終,我不負眾望,取得佳績。
在讀書班的幾年,我讀過許多理論書籍、專業(yè)雜志、前沿文章,一個又一個專題悄然融進我對語文、對兒童、對教學、對教育的理解與行動中。課堂上,我力求讓微創(chuàng)意因子閃現(xiàn),努力實現(xiàn)多元主體間的“相遇與對話”;每學期,我也會花幾天時間把學生的閱讀書目翻閱一遍,不讓師生共讀、交流分享成為一句空話……
愛默生曾說,世界上最辛苦的事情是思考,而寫作是思考中的思考。持續(xù)的專業(yè)閱讀帶給我思考的力量。近幾年,隨著統(tǒng)編教材的使用,我在實踐中思索,在研究中調整,在反思中提煉,撰寫的多篇論文發(fā)表在《小學語文》《江蘇教育》《七彩語文·教師論壇》等期刊,有的還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轉載。我作為主要作者參與編寫的《備課手冊(五下)》《讓學引思: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探索》等著作,為許多一線教師精準開展課堂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操作方法。
朱永新教授說:“沒有閱讀,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沒有專業(yè)閱讀,就無法造就真正的教師。”專業(yè)閱讀,引領我在感性的實踐中不斷進行理性的叩問,讓我逐漸觸摸到語文教學的本真。
在專業(yè)發(fā)展的瓶頸期,我從縣區(qū)小學來到了文化底蘊深厚的鹽城市第一小學工作。幸運的是同一年,我敬慕已久的語文名師雷燕回到這所百年名校任校長,我進入了專業(yè)發(fā)展的“快車道”。
到鹽城市第一小學工作不久,我聽到了雷校長的報告《構建“讀寫社區(qū)”的實踐研究》。雷校長團隊成員眼中有光、心向明亮的精神樣貌深深地吸引了我,團隊十幾年如一日進行“讀寫”研究的專注震撼了我,我渴望成為其中的一員。
都說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遠。成為雷燕省、市名師工作室骨干成員的我,在更多的平臺上有了磨礪成長的機會。2018年春,我參加全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賽,執(zhí)教《愛如茉莉》一課,指導我的備課團隊中有雷燕、秦嶺、蔡緒穩(wěn)、丁慶軍四位特級教師,堪稱“天團”。3月21日,我的第一份教案出爐,我把我所能想到的點子全部放了進去,以至于試教時足足用了50多分鐘,課堂效果似乎也很不錯。在團隊建議的基礎上,我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教,雷校長積極鼓勵我,認為師生情感真摯自然,連聽課老師都被濃濃的情意打動了。一切似乎都很順利,但大賽有一個規(guī)則:35分鐘一節(jié)課,現(xiàn)場打分環(huán)節(jié)會對超時的課扣分。
“無奈的規(guī)則”成就了我對語文教學理解的另一重境界。因為試教的效果良好,所以在大刀闊斧地進行簡化時,無論要割舍哪一個部分,我都如割肉般疼痛。研討時,雷校長問我:“這節(jié)課,你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教學的起點在哪里?”雷校長的話點醒了我:課堂中,學生“在哪兒”,我該帶著他們“去哪兒”?教學的起點與終點都不明確,又如何去開展“教”與“學”呢?在團隊的指導幫助下,我不斷“做減法”,從關注“教得全面”向“學得充分”轉變,從著眼“教的流程”向“學的活動”聚焦,師生對話愈發(fā)自然,情感漣漪不時蕩起。最終,我獲得大賽特等獎并獲“鳳凰語文教壇之星”稱號。
這次課堂教學大賽通過網(wǎng)絡同步直播,在一線教師中引起很大反響,不少學校還專門觀看教學視頻并組織專題研討。泰州市姜堰區(qū)梁徐中心小學在語文教師共同體的教研活動中,觀摩《愛如茉莉》教學視頻并進行了分組研討,他們認為我的課堂“細節(jié)精妙、語言溫婉、評價恰到好處”“有思維碰撞”;鹽城大豐的聽課老師認為“唐老師注重語言運用,關注學生發(fā)展,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整節(jié)課如茉莉一般清新淡雅、質樸純真,充滿智慧,充滿靈動,充滿韻味”。這次課堂大賽中,團隊成員對我的指導看似“斧鑿”,實則“無痕”,他們領著我一遍遍思索、涵泳,奠定了我“樸實靈動,富有張力”的課堂教學風格。
薛法根老師的“組塊教學”是從課題研究啟航的,雷燕校長的“讀寫社區(qū)”是從課題研究開始的……課題即問題,唯有在破解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我和學生的共生長。在參與、主持多個省、市級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也試著在自省中梳理,在實踐中追問兒童需要什么樣的語文課堂。“生態(tài)課堂”“讓學引思”“教學評一致性”等課題研究見證了我的求索。義務教育語文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語文學習僅僅依靠課堂顯然不夠,于是我又將探尋的目光轉向語文生活,教學主張初步形成?!白屨Z文溫潤生命成長”成為一個美好愿景,激勵著我前行。
2021年,幸運的我喜獲江蘇省特級教師殊榮。站在新的起點,我初心不改,愿攜手更多有情懷、有夢想的同行者,讓教育的星河熠熠生輝?!?/p>
(唐芙蓉,江蘇省第十六批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鹽城市第一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