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依琳
寒假里我隨父母重游根宮佛國,憶兒時之感,品木香之味。
“世界根雕看中國,中國根雕看開化?!鄙頌?A級景區(qū)的根宮佛國,匯聚著世界上最奇異的根雕,是根的宮殿、佛的國度。
根宮佛國景區(qū)坐落于衢州市開化縣的鳳凰山山麓,是一處極其清幽的景區(qū)。走到木制門墻的檢票口,昂首便能看到讓人驚艷的凌霄花。
拾級而上,宏偉壯麗的醉根天工博物館便豁然于眼前。建筑是漢唐風(fēng)格,仿佛一座“江南的長安城”??邕^朱漆深沉的門檻,呈扇形的巨型根雕作品《靈山護法》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立體畫卷徐徐展開,撲面而來獨特的陳年樟木香氣,絲絲縷縷,縈繞周身。博物館中讓我最為震撼的是名為《根魂》的作品,高7.5米,重達8噸,原是深山野嶺的千年櫸木根樁,幾經(jīng)周折,甚至開山修路,歷時十余載,方終大功告成。
往左轉(zhuǎn)入青梅園。青梅園取自徐谷青的“青”字和他老家梅嶺的“梅”字,園中有枯梅老樁八百余盆,樹齡蒼老,造型奇秀,其間苔蘚漫布枝條,花盆上鐫刻著梅花詩人張道洽的詩詞佳句,賞梅品詩,相得益彰,好一個滲透著開化歷史文化氣息的賞梅勝境!
順著小道直走,便來到氣勢恢宏的羅漢文化長廊。680米的長廊,布滿了造型各異的羅漢:他們有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有的獨自打禪,閉目凝神;有的拿著佛珠,雙手合十;有的憨態(tài)可掬,手撫大腹;有的獨自站立,凝視遠方……對看他們的眼睛,竟感覺似活了一般。
繼續(xù)往里深入,踏進歷史民俗文化館。僧侶穿著土黃色的袈裟,眉眼低垂,安詳寧靜。游覽其間,穿梭在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根雕之間,我仿佛是一個故事傳說的旁觀者,正從遙遠的歷史深處緩步走來。有時候則又仿佛置身其中,成為親歷者,感受主人公的命運和處境。大師們匠心獨具,利用每個根雕獨特的形態(tài),巧妙地進行創(chuàng)作。它們有的三五成群認真討論,有的細細聆聽,有的苦思冥想,有的豁然開朗,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
步入“醉根”寶塔,一進門,便看見千手觀音六手結(jié)印,衣裙華麗,戴佛冠,身后的荔枝木化為千手,向四周延伸,足有兩層樓高,讓人不得不嘆服雕刻者豐富的想象力與高超的技藝。
在景區(qū)的山頂上,山下風(fēng)光盡收眼底:“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條條幽徑,棵棵蒼樹。順著長長的臺階向下,我們結(jié)束了一天的旅程。
根宮佛國是一座由千年樹根鑄就的神秘藝術(shù)殿堂,藝術(shù)家們憑借自己的才華,讓這無用之根重?zé)ㄉ鷻C,燦爛于世,讓“根魂”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永存。根如此,人亦然,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也是通過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與發(fā)揚,才得以延續(xù)幾百上千年,在不同的時代里,發(fā)出絢爛的光!
根之魂,魂之根,在中華五千年的悠悠歲月里,緩緩流淌!
老師評
初次嘗試游記,作者卻顯得游刃有余。一是游蹤的交代準確而簡練,跟著作者“拾階”“左轉(zhuǎn)”“直走”“往里”,讀者仿若親身游歷于根宮佛國。二是素材豐富而生動,景點——“醉根天工博物館”“羅漢文化長廊”,作品——《靈山護法》《根魂》,作者用心搜集根宮佛國中的一景一物;而對“青梅”“羅漢”“千手觀音”的描寫,無一不是形神兼?zhèn)?,可見作者觀察之細、用心之精。三是語言典雅有韻致,化用古文、引用古詩、密用對句,交錯使用長短句,讀之使人回味無窮!
(指導(dǎo)教師:徐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