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汪昭楚,王菁,黃鴻鈴,趙晨孜,劉純香,石榮*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4;2.陳民藩國醫(yī)大師傳承工作室,福建 福州 350004)
由于肛門特殊的生理功能和解剖位置,肛腸手術多采用開放性創(chuàng)面,術后愈合時間較長;加之排便刺激及腸道菌群的影響,術后創(chuàng)面易出現(xiàn)感染、水腫、滲出增多等情況,從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時間。紫白膏是國醫(yī)大師陳民藩教授創(chuàng)立的肛腸科制劑,團隊前期研究表明紫白膏可下調NF-κB mRNA、1L-6的表達,有效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1-3]。本研究采用動物實驗,通過模擬大鼠肛周術后皮膚創(chuàng)面模型,觀察大鼠背部皮膚創(chuàng)面組織在紫白膏作用下,其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變化,探討紫白膏在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的作用機制。
1.1 實驗動物 清潔級雄性SD大鼠90只,8周齡,體質量(250±25 g),由杭州醫(yī)學院動物實驗室提供,生產許可證號為SCXK(浙)2019-0002,大鼠于動物實驗室檢疫間適應性喂養(yǎng)3 d,使用許可證號為SYXK(閩)2022-0002。本實驗嚴格按照動物實驗規(guī)范進行(動物倫理批號:FJABR2022052001)。
1.2 實驗藥物與主要試劑 紫白膏(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院內制劑,由大黃、紫草、白及、煅石膏、冰片組成,批號:220209);0.9%氯化鈉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藥制藥公司,批號:200218A24);75%乙醇消毒液(山東利爾康公司,批號:210901);水合氯醛(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公司,批號:K913111);醫(yī)用紗布塊(南昌意爾康公司,批號:20220316);大青葉抑菌液(河南杰東藥業(yè)公司,批號:19061301);莫匹羅星軟膏(中美史克公司,批號:PD38);凡士林(浙江振德醫(yī)療公司,批號:202210231A),混合痔患者術后新鮮糞便。大鼠IL-1β ELISA檢測試劑盒(江蘇酶免實業(yè)有限公司,批號:MM-0047R1)、大鼠TNF-α ELISA檢測試劑盒(江蘇酶免實業(yè)有限公司,批號:MM-0181R1)。
1.3 主要實驗儀器 酶標儀、化學發(fā)光成像系統(tǒng)(美國伯樂公司)。
2.1 實驗方法
2.1.1 肛周創(chuàng)面造模及評價 參照文獻[3]對大鼠進行肛周創(chuàng)面造模。選用腹腔注射麻醉,每只大鼠使用3.5 mL/kg的10%水合氯醛。局部備皮,常規(guī)消毒后,以大鼠背部為圓心,直徑約為2 cm,做一圓形切口,以先皮膚全層,后皮下淺筋膜直至肌層的順序剪開,創(chuàng)面充分止血后以油紗、敷料、膠帶固定??瞻捉M每次換藥前不滴加糞液,僅用生理鹽水紗條濕敷。其余各干預組每次換藥前0.5 h均在創(chuàng)面上滴加糞液1 mL(混合痔患者術后的新鮮糞便10 g,加生理鹽水5 mL,混勻,離心,取上清液,現(xiàn)配現(xiàn)用),大鼠創(chuàng)面見紅腫隆起,超過創(chuàng)緣水平面,并伴有炎癥滲出即為造模成功。
2.1.2 動物分組及給藥 90只清潔級SD大鼠適應性喂養(yǎng)3 d,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空白組、模型組、凡士林組、紫白膏組、大青葉組和莫匹羅星軟膏組,每組15只。除空白組外,各組大鼠均予模擬肛周術后皮膚創(chuàng)面造模。創(chuàng)面常規(guī)清創(chuàng)后,空白組、模型組均予生理鹽水紗條濕敷,凡士林組、紫白膏組、大青葉組及莫匹羅星軟膏組分別予對應藥物干預,使用棉簽蘸取少量藥物完整、均勻地涂覆創(chuàng)面,層厚約1 mm。各組干預后予清潔敷料覆蓋,外用膠布固定。每日以相同的方法換藥1次。
2.1.3 創(chuàng)面組織標本采集 各組分別于治療后第3、7、14 d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進行麻醉,以背部皮膚創(chuàng)面為中心沿創(chuàng)緣剪取組織標本,分類標記后于-80 ℃環(huán)境凍存,備EILSA檢測。
2.2 大鼠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觀察 觀察治療后第3、7、14 d創(chuàng)面愈合率及創(chuàng)面愈合面積。采用心電圖網格紙(1小格1 mm)測量創(chuàng)面面積大小,并計算創(chuàng)面愈合率。創(chuàng)面愈合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創(chuàng)面愈合率=(原創(chuàng)面面積-現(xiàn)創(chuàng)面面積)/原創(chuàng)面面積×100%
2.3 大鼠創(chuàng)面組織的IL-1β、TNF-α含量測定 采用ELISA法分別檢測大鼠肛周模型創(chuàng)面組織的IL-1β、TNF-α含量,大致步驟如下:沖洗、剪碎及研磨組織后得到5 000 g勻漿液,予離心后取上清液備檢測。標準品孔各加不同濃度的標準品50 μL;樣本孔中加入待測樣本50 μL;空白孔不加。標準品孔和樣本孔中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的檢測抗體100 μL,用封板膜封住反應孔,恒溫箱溫育60 min。棄液,重復洗板5次。加入反應底物A、B,37 ℃避光孵育15 min。加入終止液50 μL,15 min內于450 nm波長處測定各孔的OD值。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描述,創(chuàng)面愈合率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則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大鼠創(chuàng)面愈合結果 5組大鼠創(chuàng)面外觀愈合情況,見圖1。5組大鼠創(chuàng)面愈合率隨著治療天數的增加而改善。實驗結果表明,與模型組相比,治療后第3、7 d各組之間創(chuàng)面愈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第14 d,莫匹羅星軟膏組與模型組創(chuàng)面愈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凡士林組、紫白膏組、大青葉組的創(chuàng)面愈合率與模型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2。
表1 5組大鼠創(chuàng)面面積不同時間點比較()mm2
表1 5組大鼠創(chuàng)面面積不同時間點比較()mm2
注:與模型同時間點組比較,1) P<0.05。
治療第14天54.60±5.18 48.68±6.261)43.04±5.571)46.74±8.451)52.50±11.51模型組凡士林組紫白膏組大青葉組莫匹羅星軟膏組15 15 15 15 15 314.56±3.35 312.46±4.70 313.45±3.24 309.73±4.35 313.53±3.07 270.66±11.88 269.97±14.34 267.75±12.36 264.54±15.66 268.84±5.43 198.36±11.41 202.39±12.64 201.32±4.96 193.45±14.29 197.39±15.07組別n 原始面積治療第3天治療第7天
圖1 5組大鼠不同時間點創(chuàng)面外觀比較
圖2 5組大鼠不同時間點創(chuàng)面愈合率比較
3.2 6組大鼠創(chuàng)面組織治療不同時間點IL-1β、TNF-α含量比較 見表2~表3。
表2 6組大鼠治療不同時間點創(chuàng)面組織IL-1β含量比較() pg/mL
表2 6組大鼠治療不同時間點創(chuàng)面組織IL-1β含量比較() pg/mL
注:與空白組比較,1) P<0.05;與模型組比較,2) P<0.05;與紫白膏組比較,3) P<0.05。
第14天16.52±0.37 20.13±0.411)20.00±0.633)17.11±0.552)19.04±0.813)18.95±0.682)3)組別空白組模型組凡士林組紫白膏組大青葉組莫匹羅星軟膏組n 15 15 15 15 15 15第3天16.22±0.92 21.33±1.221)21.08±0.65 19.77±1.10 20.68±0.76 20.15±0.83第7天16.93±0.55 20.94±1.301)20.26±0.87 18.85±0.812)20.11±0.89 19.72±1.06
表3 6組大鼠治療不同時間點創(chuàng)面組織TNF-α含量比較() pg/mL
表3 6組大鼠治療不同時間點創(chuàng)面組織TNF-α含量比較() pg/mL
注:與空白組比較,1) P<0.05;與模型組比較,2) P<0.05;與凡士林組比較,3) P<0.05。
第14天79.62±2.00 93.17±2.831)89.02±0.95 80.60±2.642)3)84.88±2.132)85.85±5.592)組別空白組模型組凡士林組紫白膏組大青葉組莫匹羅星軟膏組n 15 15 15 15 15 15第3天77.48±3.56 90.10±1.311)92.55±3.35 87.99±2.70 88.42±2.96 88.61±3.26第7天78.57±2.89 93.59±4.211)90.52±3.93 83.44±2.642)87.37±2.932)87.78±1.77
創(chuàng)面愈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凝血開始,經壞死組織、異物和細菌的清除等一系列過程,以新生組織形成并填補傷口缺損結束,包括止血、消炎、生長、再上皮化和重構等不同階段,其中涉及多種細胞和炎性因子的參與[4-5]。LV等[6]研究發(fā)現(xiàn),六合丹在兔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特異性地抑制IL-1β的表達,減少感染傷口炎癥因子的釋放,可促進感染傷口的愈合。TNF-α也是參與炎癥反應的一個重要細胞因子,在創(chuàng)面分泌物中TNF-α水平持續(xù)增高,高滲應激致細胞凋亡和壞死,細胞周期持續(xù)阻滯,促使創(chuàng)面發(fā)生炎癥反應,延緩創(chuàng)面愈合[7]。姚昶等[8]研究也表明瘡靈液載入膠原對慢性創(chuàng)面的促愈作用與TNF-α水平的下調有關。
中醫(yī)外治法在促進創(chuàng)面治療方面具有作用直接、療效好、成本低、患者易接受等優(yōu)點。紫白膏是國醫(yī)大師陳民藩教授運用“酸澀收斂”理論研制的中藥復方制劑,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于治療痔、瘺、裂等肛腸疾病以及術后的治療[9-10]。紫白膏以大黃、紫草為君,白及、煅石膏為臣,佐以冰片,其中大黃清熱瀉火兼以除濕祛瘀,紫草清熱解毒涼血,治療熱邪迫血溢于脈外,起祛陳化新、消腫止痛之效;石膏瀉火,熱去則血寧,輔助止血的同時又可斂瘡生肌,與白及同用能收能止,使瘡可斂、血得安,助君藥清熱瀉火生肌,加速傷口愈合;冰片能消結散腫,增強清熱瀉火之效。諸藥合用,既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又能涼血止血,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創(chuàng)面造模后受糞便菌群的影響,易加重炎癥反應,影響創(chuàng)面愈合。大青葉抑菌液為中藥提取物的復方制劑,主要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譜,是體外抑菌的常用藥物[11],而莫匹羅星軟膏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更強的活性[12]。研究表明,肛周疾病的菌群分布既有革蘭氏陰性菌又有革蘭氏陽性菌[13],故本研究設置肛腸科常用的大青葉抑菌液、莫匹羅星軟膏和紫白膏作為主要干預藥物,對比不同抑菌條件下的療效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治療第14天,紫白膏組、大青葉組、凡士林組的創(chuàng)面愈合率明顯高于模型組(P<0.05),凡士林組的促進愈合作用很可能是凡士林對創(chuàng)面的保護作用,減少了創(chuàng)面的受污染程度;莫匹羅星軟膏促進愈合作用相對不明顯,可能與其特殊的陽性抗菌譜有關。ELISA實驗表明,大鼠造模后IL-1β及TNF-α的含量均明顯升高(P<0.05),證明肛腸疾病術后,肛周環(huán)境更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從而引起更為嚴重的炎癥反應。治療第7天,與模型組比較,紫白膏組大鼠創(chuàng)面組織IL-1β含量明顯下降,紫白膏組、大青葉組大鼠創(chuàng)面組織TNF-α含量明顯下降(P<0.05)。治療第14天,與模型組比較,紫白膏組大鼠創(chuàng)面組織的IL-1β含量明顯下降(P<0.05),紫白膏組、大青葉組、莫匹羅星軟膏組大鼠創(chuàng)面組織的TNF-α含量明顯下降(P<0.05)。以上結果表明,大青葉的促愈機制可能與抑菌作用下TNF-α的明顯下調有關,而紫白膏對IL-1β與TNF-α均有明顯的調控作用,且這2種炎性因子含量更低。
綜上所述,紫白膏能明顯促進大鼠創(chuàng)面愈合,減少創(chuàng)面組織IL-1β和TNF-α的水平,減輕創(chuàng)面炎性細胞浸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明確紫白膏對肛周創(chuàng)面的抗炎、抑菌及促生長效應,以擴大其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