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微
進入盛夏,大家肯定都喜歡吃上一些冰冰涼涼的東西,當濃濃的奶油和巧克力點綴在冰激凌甜筒頂端,彩色的雪糕在烈日下“秒融”,你是不是有一種想要立馬吃掉它的沖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見證冰激凌和雪糕的奇妙世界吧!
在陜西省咸陽市乾陵有一座唐代章懷太子墓(章懷太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二個孩子李賢),墓葬壁畫里的“仕女圖”中,有兩位女子雙手捧著插著花朵的、有點兒像盆栽的東西,它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酥山,相當于我們今天吃的冰激凌。這樣的酥山也出現(xiàn)在了唐墓壁畫“野宴圖”中的桌子上。
唐代章懷太子墓“仕女圖”
唐墓壁畫“野宴圖”
“酥”類似今天的奶油,“山”是形容它的形狀如同山巒。酥山是怎么做的呢?
根據(jù)文獻記載,廚子制作酥山時要先在最底層放上冰,然后將奶油加熱到快融化的狀態(tài),再淋到冰上,雅致的廚子還會在冰上裝飾彩樹和假花,遠看就像一座潔白瑰麗的雪山。端入冰窖冷凍后,酥山被定型,晶瑩剔透,巍峨多姿。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酥山在宴會上是格調和檔次的象征。后來,元代人又在此基礎上改進,將冰塊、牛奶、蜜糖混合,制作出了“奶冰”并傳到歐洲,征服了很多人的胃。馬可·波羅在書中說:“東方的黃金國里,居民們喜歡吃奶冰?!边@里的奶冰可以算是現(xiàn)代冰激凌的前身了。
雪糕比冰激凌硬一些,因此比冰激凌更容易固定造型。那么,博物館里有哪些“花樣百出”的雪糕呢?
在三星堆博物館中,我們能看到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為原型制作的雪糕,根據(jù)口味和顏色的不同,這種雪糕分為“青銅味”“出土味”,富有文化氣息的同時,是不是又頗有幽默感呢?
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家可以吃到兵馬俑雪糕,它們“俑”氣十足,每個細節(jié)都很講究。而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品了鷹形陶鼎雪糕,呆萌而又不失氣場,香濃的榛子醬搭配手工巧克力,口味柔和不甜膩。
博物館中的“人氣”雪糕還有首都博物館的伯矩鬲(lì)、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甘肅省博物館的銅奔馬……除此之外,八達嶺長城、大雁塔、黃鶴樓等景觀也出現(xiàn)在了雪糕上。當文物與美景遇見雪糕,它們成了夏日里“最靚的仔”!吃完雪糕的人,舌尖上有美味,心底里有情懷與底蘊。
16世紀,法國的卡特琳皇后有一位私人廚師,他把奶油、牛奶、香料等摻進冰激凌里,再刻上花紋,讓冰激凌變得既漂亮又美味。18世紀,冰激凌傳入美國,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華盛頓成了冰激凌的狂熱粉絲。他為了購買冰激凌,僅在1790年夏天就花費了約200美元,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3000美元、兩萬多元人民幣,可真是“千金買冰不足貴”呀!
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舉辦了一場冰激凌國際博覽會,一個叫杜馬爾的年輕人帶著他的蛋筒冰激凌閃亮登場。這個蛋筒又能吃又能裝又能手拿,人們再不用擔心浪費杯子,也不用擔心吃完冰激凌還需要找垃圾桶了,他的蛋筒冰激凌成了“天才的發(fā)明”。
今天,冰激凌幾乎出現(xiàn)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怎能不建造一座冰激凌主題博物館呢?
美國紐約就有一座看上去十分夢幻的冰激凌博物館,整個博物館的內部都是粉色的,還堆滿了各種和冰激凌相關的物件,人們給這個博物館起名為“粉色星球”。走廊里粉色墻壁的牌子上還寫著和冰激凌相關的各種知識,翻開牌子就是答案,成了參觀者增長知識的“小機關”。
美國紐約冰激凌博物館
除了各種冰激凌主題的展覽,博物館還設計了許多可供人們玩耍的趣味空間,比如夢幻冰激凌樂園、巧克力小屋、未來食物工作室、冰激凌秋千、巨型圣代等。
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城郊,還有一個卡比詹尼冰激凌博物館,這里是全球冰激凌愛好者的打卡勝地。博物館里擺放了20臺古老的冰激凌機、10000張照片、制作冰激凌的工具和器皿、古老的冰激凌廣告等。如果你的時間充裕,還可以參加博物館里的冰激凌課程,在現(xiàn)場做一回冰激凌大師。
天這么熱,咱大家都來一口冰激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