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鈺
中國古人所謂的“香囊”,不僅是指我們今天常見到的織繡而成的盛放香料的香包,還包括由金屬制成的用來焚燒香料的香囊。
古人常用的香包形香囊和我們今天常見的香囊類似,外形是一個小袋子,大多由絲綢等織物縫制而成。古人會根據(jù)其具體的用途,在里面放置不同的動植物或礦物香料,然后扎口或縫合。其中,小尺寸的香囊主要用于隨身攜帶。在中國古代的日常生活中,無論男女都非常喜歡攜帶香囊,這樣不僅可以隨時拿起香囊聞香醒腦,還能在所到之處留下沁人的芳香。在廳堂、臥室和床榻的帷帳上,也經(jīng)常懸掛著各式香囊,散發(fā)出的幽香既能祛除房間里的異味,又能驅(qū)蟲辟疫。
古人還會將盛有香料的香囊放置在墓中。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fā)掘中,就發(fā)現(xiàn)了四件絲織香囊。這些香囊尺寸都比較大,長度為30~50厘米,表面繡有非常精美的云紋、鳥紋等圖案,每件香囊中盛放著不同種類的植物香料。
古代香囊的另一種形式,就是用來焚燒香料的金屬球狀香囊。1987年,在陜西寶雞法門寺的地宮里出土了大量珍貴的唐代文物,里面還留有記載金銀寶器、衣物等詳細清單的《物帳碑》。其中記載,有“香囊兩枚,重十五兩三分” ??脊艑W家把碑上的記載與地宮里出土的文物一一比對,確認了其中兩個圓球狀的金銀器就是唐人所說的“香囊”。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鎏金銀香囊外形為圓球狀,尺寸較小的一件球徑為5.85厘米,重僅87克,便于隨身攜帶;較大的一件球徑為12.8厘米,重547克,可能是在室內(nèi)放置的。這兩件香囊分別由兩個大小一樣的半球組合而成,可以扣合;頂部還有金屬的鏈鉤,可以隨身攜帶或懸掛于室內(nèi)。香囊表面裝飾有花葉、飛蜂、卷草等紋樣,球身有一部分鏤空,使香氣可以散溢而出。球體內(nèi)部有大小兩個鉚接在一起的圓環(huán),圓環(huán)正中心就是用于焚香的圓缽狀香盂。圓環(huán)、香盂都可以自由轉(zhuǎn)動,無論香囊如何旋轉(zhuǎn),正中心的香盂都能始終保持水平狀態(tài),使里面的香料以及香灰不會灑出來。
唐代的這種球狀香囊設(shè)計科學、巧妙,制作技藝獨特、精湛。使香盂不傾倒的平衡裝置與現(xiàn)代陀螺儀的原理非常相似,讓我們不由得驚嘆中國古人高超的智慧。
(摘自《科學24小時》2023年第5期,啟明星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