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印度夏季的天氣可以用酷熱來形容,但筆者在新德里待了許久,幾乎沒見過周圍的印度人拿扇子扇風。其實,印度的扇子不僅歷史悠久,還有不少故事。
印度的扇子叫“潘卡”,源自梵文“翅膀”,也有“邊”的意思。不論是從形狀上還是從語義上來說,都可以把“潘卡”翻譯成“邊扇”。潘卡有一個斧子把一樣的手柄,扇面也是斧頭形狀的,位于手柄的一側(cè)。筆者曾在印度人的婚禮上見到潘卡—因為怕出汗毀了妝容,接親的馬車上專門安排了一個親友坐在新娘旁邊,手持潘卡為她扇風。大概是握著手柄扇風太費力,扇的人直接握住扇柄和扇面相接處,把扇面豎起來沖著新娘扇。
其實,這正是古時候潘卡的使用方式。歷史上,潘卡是印度王公貴族專享的奢侈品,有專門的仆人為他們扇風。早先的潘卡有斧頭形的,也有梯形和長方形的,不像現(xiàn)在這么小,而是如地毯般大小,從屋頂懸垂下來,下沿連著幾條長繩。幾名仆人拉住繩子,前后往復走動,拉動巨大的潘卡送出涼風。如今,在印度的一些王宮中,如果你注意觀察,還能在宮殿的天花板上發(fā)現(xiàn)一些鐵環(huán),這些鐵環(huán)就是過去懸掛大型的潘卡用的。這樣一個大型潘卡拉動起來,整間屋子里都能覺得涼快。
潘卡已經(jīng)有上千年歷史,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就有對潘卡的描寫。負責拉潘卡的仆人有個專門的名稱叫“潘卡瓦拉”,意思就是“拉扇子的人”。相比其他體力勞動者,潘卡瓦拉并不需要有強壯的體格,所以這個工作多由青少年或老年人來承擔。但因為潘卡瓦拉要白天晚上倒著班地在主人身邊不停地拉扇子,主人的隱私或者機密都瞞不過他們,所以對潘卡瓦拉忠誠度的要求遠高于對其他仆人。
天氣熱的時候難免衣服穿得少,時刻有潘卡瓦拉待在身邊,家里的女眷終歸會覺得不方便。于是,有人發(fā)明了一種方法,就是在墻上與潘卡齊平處打一個洞,將拉繩從洞里穿出去,這樣潘卡瓦拉就能從屋外拉了。對潘卡瓦拉來說,不用在主人眼皮子底下干活,也多了一點自由。有的潘卡瓦拉白天的時候用手拉潘卡,到了晚上,就頭沖著墻躺下,把繩頭系在腳上,靠大腿的擺動來拉動潘卡,這樣可以省不少力氣。
后來,又有人發(fā)明了專門用來拉動潘卡的省力滑輪裝置,這樣一個人就能操作過去兩三個人才能拉動的潘卡,節(jié)省了勞動力。英國殖民印度時期,英國人更加難以適應當?shù)氐目釤?,所以潘卡瓦拉一度成為英國殖民者家中最離不開的仆人,后世流傳的英殖民時期的不少小說和書信中都提到過潘卡瓦拉。
近代,隨著電扇以及電力供應的普及,潘卡瓦拉終于“下崗”。1974年,為了紀念已經(jīng)淡出歷史的潘卡瓦拉,印度拍攝了一部電影《潘卡瓦拉的反抗》。如今,地毯般大小的巨型潘卡已經(jīng)見不到了,但小型潘卡依然保留著斧頭般的形狀。
如今潘卡的材質(zhì)和樣式日趨多樣化,并具有地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傳承當?shù)匚幕妮d體。不少農(nóng)村婦女農(nóng)閑時會手工制作富有當?shù)靥厣呐丝?,將其作為旅游紀念品出售。比如西孟加拉邦的棕櫚葉潘卡和合歡草潘卡、比哈爾邦的竹制潘卡、古吉拉特邦的皮制潘卡、新德里的孔雀羽毛潘卡等,都很受歡迎。拉賈斯坦邦的潘卡上飾有各種貼花、彩色珠子和玻璃,有人買了掛在墻上當裝飾品。北方邦從古代宮廷流傳下來的用金銀絲線刺繡的綢緞潘卡更是價格不菲,成為一些富人家中的收藏品。
2017年,印度發(fā)行了一套16枚的紀念郵票,主題就是印度各地的潘卡。一位癡迷于此的印度民間老藝術(shù)家還建了一個小型私人博物館,展示自己畢生收藏的數(shù)百把潘卡。
(摘自《環(huán)球時報》2022年10月18日,萬泉湖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