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84歲的張慧敏爺爺很忙。他是養(yǎng)老院手工搭建組的組長,剛收了幾位阿公阿婆做徒弟,每周要給他們上兩節(jié)課。81歲的朱偉阿婆帶領的彩虹美姨舞蹈隊兩年來共編排舞蹈70多種,老朋友看到她發(fā)在抖音上的短視頻后,驚奇地問:“以前沒見你跳過舞???”75歲的王月珍奶奶和81歲的戴桂香奶奶每周兩天在養(yǎng)老院的小超市當志愿者,賬目、錢款記得清清楚楚。
開業(yè)4年多的彩虹灣老年福利院,是上海市虹口區(qū)最大的公建民營養(yǎng)老院。院里目前住著近500位平均年齡87歲的老人,其中大約每三位就有一位參與志愿活動或加入社團興趣小組,用自己的方式樂享晚年。
張慧敏爺爺退休前是一位工程師,動手能力強,電子產品玩得很溜。非遺傳承人“葫蘆爺爺”黃阿金曾走進養(yǎng)老院,教老人們雕刻葫蘆,張爺爺是他的得意弟子。
不久前,張爺爺?shù)睦习槿ナ?,他感到十分悲傷。為了打發(fā)時間,他買了一些拼裝積木。法國的巴黎圣母院、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一個個著名建筑在張爺爺?shù)氖种性佻F(xiàn)。他還別出心裁地給各個建筑裝上一串閃爍的彩燈。
養(yǎng)老院的負責人看到張爺爺?shù)氖止ぷ髌泛螅R上說:“我們出錢買原材料,讓張爺爺組建一個手工搭建組吧!”于是,養(yǎng)老院的手工社團,在編織組、串珠組之外又多了一個搭建組。
阿公阿婆學習熱情很高,可眼睛老花了,也不會看圖紙,張爺爺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坦言:“教徒弟比自己搭建累多了,不過更有成就感。”過幾個月,養(yǎng)老院還將為張爺爺?shù)拇罱ńM辦一個作品展,讓大家都來看看他們的成果。
“我以前確實沒跳過舞?!敝靷グ⑵派聿母咛簦髦桓毖坨R,一頭齊耳短發(fā),時尚、知性,怎么也看不出已經年逾八十了。
兩年多前她剛入住彩虹灣老年福利院時,常和幾位聊得來的老姐妹一起散步。一天,醫(yī)院的護理人員問她們:“想不想一起跳跳舞?”她們答應了,于是成了最早的“彩虹七姨”。有一次,老年協(xié)會舉辦舞蹈比賽,她們的舞蹈《洪湖水浪打浪》獲了獎?!皼]想到我們這些平均年齡85歲的老人還能得獎,從此我們一發(fā)不可收。”朱阿婆說。
退休前當過企業(yè)領導的朱阿婆由于組織能力強,成了團長。如今,“彩虹七姨”變成了“彩虹美姨”,隊伍擴大到近30人;而且不光有“姨”,還有幾位“老帥哥”也加入其中。
從前沒有跳過舞的朱阿婆為了編排舞蹈,不斷刷手機上的視頻,看人家怎么跳;有時候夜里想起什么,還會戴上老花鏡查找?!耙曨l不能拿來就用,要根據老人的情況做刪節(jié)、修改?!?/p>
老人們學舞蹈的速度比朱阿婆想象的要快,比如后來發(fā)在養(yǎng)老院抖音號上的手指舞,爺爺奶奶們竟然10分鐘就學會了。
有一位年逾90歲的爺叔,剛進養(yǎng)老院時總是板著臉,像不會笑一樣。朱阿婆喊住他:“爺叔,要不要和我們一起活動活動?”他很嚴肅:“什么活動?”“你來了就知道了!”沒想到,這位老爺叔學得比旁人還快,現(xiàn)在只要一聽說“有活動”,無論唱歌跳舞,馬上就說“好”。
朱阿婆說,團隊里的許多老人身體并不好,但跳舞的時候好像就忘了病痛,忘了不開心的事情。
除了彩虹美姨,彩虹灣老年福利院里還有多個爺爺奶奶“天團”:小十五合唱團、虹蘋果合唱團、小十五舞蹈隊、多多舞蹈隊等。“天團”成員平均年齡86歲。他們編排節(jié)目并在各樓層“巡演”,用生命的激情和對生活的熱愛感染著所有人。
在養(yǎng)老院一樓的小超市里,中午,王奶奶和戴奶奶結束了當天的營業(yè),用粉紅色的紙把收到的現(xiàn)金包好,再用鋼筆在紙上工工整整地寫上:營業(yè)額263元,然后簽上日期和名字。
另一個本子上,清晰地記錄著當天的每一筆賬:“上海藥皂一塊,3元;清涼油一盒,6元;抽紙一盒,2.5元……”邊上還有一個粉紅色的紙包,包的是超市的備用金。
養(yǎng)老院的6位老人兩人一組、一組負責兩天,用這種最原始的方式,悉心維持著小超市的運轉。
王奶奶介紹,這個小超市一開始是由養(yǎng)老院的工作人員管理的,但工作人員事情多,有時不在超市,老人需要什么東西,只能打電話請工作人員來取?!拔覀兿?,我們又沒事,是不是可以過來當志愿者,為大家服務?和養(yǎng)老院的管理人員一商量,他們很支持。”
經老人報名、養(yǎng)老院篩選,6位老人正式上崗。她們非常清楚老人的需求,會及時告訴院方哪些貨需要多進、哪些貨可以少進或不進。比如紙巾、醬菜之類的商品最受歡迎,老人用的尿不濕家屬送得比較多,需求相對較少……這讓小超市進貨十分精準。
老人們習慣用現(xiàn)金,小超市里也沒有收款機,兩位老人就一個取貨、一個收款記賬。她們還會細心地查看商品保質期,發(fā)現(xiàn)臨期商品,立即從貨架上拿下來。
和普通銷售人員不同,這幾位銀發(fā)超市管理員不但不推銷商品,反而會規(guī)勸那些買東西“剎不住車”的老人。戴奶奶記得,有一位老人每次都買很多東西,她就有點疑惑:“這么多怎么吃得完?”后來,養(yǎng)老院的護理員告訴戴奶奶,那位老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有時候會犯糊涂,不要隨便將東西賣給她。
從此戴奶奶就多了個心眼,只要那位老人來買東西,就會勸她少買一些。開始那位老人還很不高興:“我愛買啥就買啥,要儂管?”戴奶奶就苦口婆心地勸:“儂不用急,東西吃完再來買,我們這里一直都有的。放在抽屜里,時間一長壞掉了,多可惜!錢不是白花了嗎?”勸了一次又一次,那位老人終于聽進去了。
戴奶奶和王奶奶告訴記者,幾位志愿者身體都不好,有的還生過大病,但是忙著忙著,一天就過去了。
受尊重、被需要,是老人最在乎的。
老人入住養(yǎng)老院,身體上的護理很重要,但滿足他們精神上的需求往往更重要。彩虹灣老年福利院副院長夏瑞雪說:“養(yǎng)老院的老人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不僅滿足了‘被需要的需求,還能被重新定義,完成自我完善、自我革新?!?/p>
87歲的胡彬奶奶琴棋書畫樣樣擅長。她常常和88歲的老閨密在養(yǎng)老院的書畫室一彈一唱,或一起拿著放大鏡畫國畫。她還喜歡參加手工課,并參加了手指操表演。
93歲的章顯訓爺爺是一位老黨員。他不僅報名加入了黨員巡邏志愿者隊伍,每當院里組織外出活動,他還熱心地擔任“領隊+旗手”的角色。他喜歡讀書看報,每月都會撰寫心得感想,再打印出來交給支部的每一位黨員,激勵大家一起學習。
94歲的陳奶奶是剛生完一場大病后,坐著輪椅進入養(yǎng)老院的。在社工的鼓勵下,她加入了編織組。起初她認為自己做不了,沒想到,在編織組,她不僅認識了很多新伙伴,身體也隨著心情越來越好。現(xiàn)在,作為編織組組長,陳奶奶總是克服視力障礙,耐心地指導其他人編織圍巾、帽子等等,還帶領“樂齡”志愿者給院里的失能老人送香包、送圍巾。她說,自己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在社工主管“小桃子”陶穎玥看來:“工作人員要鏈接各類資源,通過逐步恢復老人的社會功能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我們希望,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高光,更是一盞照入長者心中的‘長明燈?!?/p>
(摘自《解放日報》2023年4月16日,郭旺啟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