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析元明清時期青花料發(fā)色的特點和變化

2023-08-07 10:28歐泓妙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11期
關鍵詞:發(fā)色青花瓷變化

歐泓妙

摘 要:青花料是青花瓷生產過程中必備的釉下高溫原料,其質量的優(yōu)劣和呈色效果對青花瓷的品質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文章通過介紹元明清時期對青花料選擇上的變化,并結合廈門市博物館館藏青花瓷器的實物資料,來進一步對比分析這三個時期青花料發(fā)色的特點和變化。

關鍵詞:青花料;發(fā)色;變化;青花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28

0 前言

青花料即氧化鈷料,是青花瓷創(chuàng)作的基礎性原料,是天然鈷土礦經過一系列復雜工藝制作而成的青色材料。青花瓷是以含有氧化鈷料的鈷土礦為著色原料,在成型的白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和圖案,加施一層透明釉,在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下入窯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由于氧化鈷料在高溫煅燒下呈現藍色,發(fā)色鮮艷,在白色瓷胎上呈色突出,更顯清新雅麗,因此也俗稱青花,深受國內外珍愛。關于使用氧化鈷料為著色劑的實物資料,最早可追溯到湖南長沙戰(zhàn)國時期楚墓出土的藍色琉璃珠。到了唐代,唐三彩中的藍彩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的運用更為普遍,并把唐三彩燒制工藝與白瓷相結合,創(chuàng)燒了唐青花,而后青花成熟于元代,繁榮于明清時期。

1 青花料的來源

青花料有進口料和國產料之分,國產料有樂平平等青、瑞州石青、浙料、云南料等,進口料主要有波斯青料和回青。關于古代國產青花料,15世紀明代《宣德鼎彝譜》就有記載“無名異”是一種青瓷用的色料,這是至今為止我們發(fā)現的最早記錄青料用于瓷器上的文獻資料。16世紀,江西《瑞州府制》也有記載:“上高縣天則崗有無名子,景德鎮(zhèn)用以繪畫瓷器?!泵鞔绲澞┠?,由國子監(jiān)生張自烈編撰的《正字通》記載:“盧陵新建產黑赭石。磨水畫瓷坯,初無色,燒之成天藍,景德鎮(zhèn)取諸婺源,名畫燒青,一無名子。”“無名異”“無名子”后經驗證,為瓷器燒制所使用的青色原料。而關于不同時期使用何種青料的問題,不少文獻資料中也有記載。如《江西大志·陶書》一書中記錄:“舊破塘青產于本府樂平一方,嘉靖中,樂平格殺,遂塞。石子青產于瑞州諸處?;厍嘈?,石子遂廢。”同樣,在《明實錄》中關于青料的使用也有明確記載:“萬歷三十四年三月乙亥……描畫瓷器需用土青,浙料為上……”以及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記載:“……凡畫碗青料,總一味無名異……深者掘入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如上品細料器及御器龍鳳等,皆以上料畫成……凡饒鎮(zhèn)所用,以衡、信兩郡山中者為上料,曰浙料?!雹儆缮鲜鑫墨I資料可推出國產青料使用的兩個時間點:一是在明嘉靖及以前,景德鎮(zhèn)燒造瓷器用的青料主要為江西樂平平等青和瑞州石青;二是從萬歷開始,官窯大部分精品瓷主要以浙料代替了之前的江西料。到了清代,浙料仍然繼續(xù)被使用,直至清乾隆時期,一些文獻資料也可佐證。如清《南窯筆記》中就詳述了“料有數種,產于江西、浙江、兩廣……至本朝則廣東。江西俱出料,亦屬可用,但不耐火……總以浙料為上”,以及乾隆八年正式編制成的《陶冶圖說》中詳細記載了使用青料的產地,“瓷器青花、霽青大釉,悉借青料。出浙江紹興、金華二府所屬諸山……江西、廣東諸山產者,色薄不耐火,止可畫粗器”②。綜上可知,明清兩朝景德鎮(zhèn)瓷器燒造是持續(xù)使用國產青料的,此外在元代及明清兩朝瓷器燒造過程中也存在穿插使用進口青料的情況。

元代,景德鎮(zhèn)專設有浮梁瓷局,主要負責為宮廷、官府督造瓷器,可見景德鎮(zhèn)窯在元代時期的制瓷業(yè)占有主導地位。20世紀50年代英國牛頓實驗室曾指出,中國元代景德鎮(zhèn)所用的青花料來自波斯,20世紀70至90年代也有日本學者提出藍玻璃料為景德鎮(zhèn)的主要青花料,其產自西域。我國文獻資料和考古資料顯示,元代青花瓷主要以波斯青料為基礎原料,如尚衍斌《“回回青”的來龍去脈》(回回青又稱回青)和杜峰《兩種不同的進口鈷料:“蘇麻離青”和“蘇勃泥青”》就有提及。元代的《經世大典:工典》更是進一步證實回青作為進口的青料,是元代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的燒造用料③。歷史上的波斯在公元13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是由蒙古人控制的,在成立伊利汗國后仍與元朝保持貿易往來關系,元代進口青花料可通過路運加內河航線運輸的方式進入景德鎮(zhèn)。

明代的青花瓷發(fā)展是建立在元代青花瓷基礎上的,并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局面。明洪武時期,景德鎮(zhèn)瓷業(yè)在青花料的使用上仍沿用元代留存下來的波斯青料。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不僅連接了東西方貿易往來,同時也把伊拉克薩馬拉(古代波斯灣一個重要的制陶城市)地區(qū)的一批蘇麻離青帶回國內,促進了明代瓷業(yè)的發(fā)展。到了成化年間,進口的蘇麻離青逐漸耗盡,景德鎮(zhèn)地區(qū)開始使用進口回青。據《窺天外乘》記錄:“回青者,出外國。正德間,大珰鎮(zhèn)云南,得之……,其價初倍黃金……”《明會典》也記載:“吐魯番使臣到京,嘉靖三十三年,進貢回回青三百三十斤八兩?!币约啊睹鲗嶄洝分杏涗洠骸叭f歷二十四年……,御用回青系西域回‘夷大小進貢,買之甚難。因命甘肅巡撫田東設法召買解進,以應燒造急用。”④因此可知,正德、嘉靖、萬歷期間官窯青花瓷是有使用進口回青的,但不管是進口的蘇麻離青還是回青,都無法滿足巨大的瓷器生產需要,樂平平等青、瑞州石青、浙料等國產青料也在明代時期被用于瓷器的燒造上,并與進口青料配合使用。明代中期后,國力衰微加之沿海倭寇橫行,逐步實行海禁政策,清代更是直接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在此期間,國內的運河南北正常運行,內河水道繁榮暢通,為國產青花料的運輸提供了便捷條件,浙料和云南料都可通過水運進入景德鎮(zhèn)地區(qū),因此浙料在萬歷二十五年后開始被大量使用于瓷器燒制上,而云南料則主要在道光至民國年間使用。

2 青花料的時代特征

一個精美的青花瓷是瓷胎、釉料、裝飾技法、燒成溫度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青花料的呈色效果是影響青花瓷之美的關鍵因素,選擇不同的青花料,瓷器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有所區(qū)別的。青花瓷并不是簡單地以鈷離子著色,而是以含有鐵、錳等著色元素的天然鈷土礦為著色劑,色料中鐵、錳、鈷元素含量的多少和窯內溫度的變化,都會影響瓷器整體的著色效果,因此青花料的選用對于歷代青花瓷的時代特征具有關鍵性作用。

2.1 異域風情的元青花

元代是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時代,也是風格大轉變的時期。不管是好的發(fā)色還是一般發(fā)色的元青花中的青料,瓷片樣品分析數據顯示,都為高鐵低錳并伴有砷的青花色料,這種青料與12到13世紀伊朗卡善地區(qū)生產的米納伊彩陶中藍彩成分相近。而生產蘇萊麻尼青料的卡姆薩村也位于該地區(qū),此時期正值元朝入侵波斯并建立伊爾汗國之際,因勢控制了鈷料產地,因此推斷元代使用的青料為蘇萊麻尼,也稱波斯青料。

在明代宣德后和清代,國產青料中是不含砷的,這也是波斯料與國產青料的顯著區(qū)別之一。再者,通過對元青花和米納伊彩陶進行成分測試發(fā)現,藍彩與釉中的助熔劑含量相當高,特別是鉀含量,這種含有高鉀鈣鐵鈷的青料具備耐高溫的特性⑤,加之卡姆薩村富含鐵礦,鈷料中氧化鈷的含量接近氧化錳的含量,氧化鐵的含量比較高,因此燒成的瓷器色澤上是青翠濃艷的,給人鮮明的視覺沖擊,在釉料較厚處常伴有近似黑褐色的結晶斑點,這種自然散布且形狀不規(guī)則的黑褐色斑點深入胎骨,摸起來有凹凸不平之感,帶有錫光,在一些罐、瓶等大型器物中??梢姷健_@種青料獨特的發(fā)色原理也存在著在高溫中彩料容易向釉中暈散的風險,有“色散而不收”的特點,從而增加了元青花瓷的層次感,整體畫面更加明艷光潤,形成元青花獨特的風格特色,成為區(qū)分是否使用進口青料的標準之一。

如廈門市博物館館藏一套三件的元景德鎮(zhèn)窯青花瓷三供(圖1),小器,兩瓶一爐,兩瓶形制相同,三件均帶繡凳形座。瓶為喇叭口,溜肩,鼓腹,圈足下接座。頸部附兩個對稱螺形耳,頸部飾有蕉葉紋,腹部上下兩處各飾有兩道青花弦紋,腹繪纏枝花卉,足部飾變形覆蓮瓣,座壁開四個葫蘆形門,平底。爐為圓口,鼎形狀,有小器大型之感。兩耳對稱立于肩,口沿處有兩道弦紋,頸部繪有一圈云雷紋,鼎腹飾纏枝花卉,鼓腹下承三短蹄足,爐座與瓶座相同。供器為元青花主要器型,細觀該藏品,其造型規(guī)整,青花色澤鮮明,藍中微泛黑,有凝聚的鐵銹斑點,呈現了元代時期典型的進口青料特征。元青花發(fā)色能夠獨具一格并獲得國際市場認同的原因,除了使用優(yōu)質進口青料外,還有燒制工藝的提高,不排除因為這時期波斯工匠進入景德鎮(zhèn)地區(qū)從事陶瓷器生產的可能,波斯工匠能較好運用波斯青料的技術,且在世界制瓷中心的景德鎮(zhèn)與世界制陶中心的波斯兩者的有效結合下,促使景德鎮(zhèn)元青花燒造工藝在短期能快速成熟。

2.2 燦爛鼎盛的明青花

明代在景德鎮(zhèn)設立官方御器廠,規(guī)范了青花瓷的用料,因此明青花瓷以元代青花瓷為基礎,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并呈現出一個別樣的風貌。在《窺天外乘》一書中有記載,永樂窯和宣德窯為內府燒制,以蘇麻離青為裝飾的青花用料。可推斷在明代早期,永樂及宣德早期仍使用進口的青花料,其具有高鐵低錳的屬性。在陶瓷研究中,也有說洪武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已使用波斯青料,宣德晚期才出現混搭國產料。但是觀洪武和永宣時期的青花瓷發(fā)色,發(fā)現有些許不同。洪武時期有的青花瓷發(fā)色變黑灰,這是因為釉沒有完全覆蓋住青料,使鈷料裸露于無釉料罩住的環(huán)境中氧化變黑,但如果青料處在厚釉之下,則泛出標準的藍色,側面佐證了洪武時期也使用進口青料。

永樂時期海外貿易開放,鄭和下西洋,對制瓷業(yè)的影響具有深遠的影響。此時燒制的瓷器在發(fā)色上呈艷青色,濃處有黑色的結晶斑點,俗稱鐵銹斑,在繪制紋飾時有點滴暈散,層次分明,常見錫光色。雖然所用青花色料為高等的進口青料—蘇萊麻尼,但不同時期呈現出來的青花紋飾畫風是不同的,永樂青花紋飾的特點區(qū)別于宣德青花紋飾,更加秀氣雅致,有硬挺之感。

宣德早期也使用蘇來麻尼青料,色調藍中泛綠,青翠濃艷。宣德末年多使用樂平平等青,色澤泛灰,呈色清淡,無黑色結晶斑點,較為淡雅。正統、景泰、天順時期基本沿用了宣德朝的青花用料⑥,以國產青料為主,發(fā)色藍中見青灰色。成化時期,進口青料用完,色調質量一度有所下降,而后使用國產平等青,色調逐漸穩(wěn)定,藍中泛灰,呈色淡雅,不見進口青料的暈散現象,也無黑色鐵銹斑,風格獨特,給人疏朗飄逸之感。

弘治及正德早期也使用國產平等青料,藍中泛灰,肌理表現清雋明晰,呈色效果與成化朝相似。正德中期改用瑞州石青,色調灰暗無光澤,有暈散現象,紋飾界限模糊。到了正德晚期,明朝官方引進了進口的回青料,其色澤濃艷且青花流散,色調藍中微泛紫色。這時期也有使用瑞州石青與回青的混搭料,發(fā)色濃烈深沉,藍中泛紫。

到了明晚期(嘉靖、隆慶及萬歷二十四年以前),青花瓷普遍使用回青料,在選料上更為精細,技法也比正德晚期成熟,色澤上濃重艷麗,青藍中微泛紫紅色。

萬歷二十五后到明末期,官窯燒制主要采用國產浙料,這階段總體呈色特點為重則濃紫、輕則淡翠。天啟時期青料發(fā)色較為灰暗,崇禎時期由于在揀選工藝上改用煅燒法對青料進行提純,青料發(fā)色更加青翠。如廈門市博物館館藏的一件明崇禎青花人物筆筒(圖2),平口,直壁,平底,繪有九人站于亭臺間,加繪垂柳洞石等景物,描繪的是主人攜侍從庭園漫步觀景的畫面。此筆筒青花色澤翠藍明快,整體構圖疏密有致,雖存在青料暈散走釉現象,但景物和人物輪廓仍清晰可見,符合明末國產浙料的呈色特點,為明末青花瓷的佳品。

2.3 繽紛雅致的清青花

清代在景德鎮(zhèn)地區(qū)設置御窯廠,并委任陶官督造貢瓷事宜,使青花料的選料更為精細。順治朝的青花料多沿用明末時期的國產浙料,色調豐富,主要分為三種:一種呈色淡雅,色澤淡藍,用于內銷上等陳設瓷或廟宇供奉瓷;一種呈青翠色,用于出口用瓷;還有一種呈黑藍色,常見黑褐色斑點,多用于粗器。與崇禎青花大分水裝飾技法不同的是,順治后期多用青花線條來表達,不再以片狀青花為呈現效果,也開始分出濃淡和陰陽面的層次。

康熙時期的青花瓷選用國產上等浙料,鈷藍料從鮮亮到灰暗變化,但以青翠明艷、層次分明的色澤為主流,有獨步于清王朝的美譽??滴踉缙诘那嗷ù沙驶野档乃{色,中期發(fā)色清新明快,青花色澤翠藍嬌艷,為經典的康熙青花瓷色調。這階段的青花紋飾流暢自然,濃淡有致,多層次渲染,富有立體感,因而也稱青花五彩,有盛世之風的氣韻。晚期發(fā)色趨于淡雅,呈色不穩(wěn)時可見暈散現象。如廈門市博物館館藏的一件清康熙青花人物筆筒(圖3),施亮青白釉,通體青花裝飾,描繪的是仕女在庭院中擊鼓吟唱的場景,底落“成化年制”楷書款,為康熙時期的瓷器仿寫前朝款識。此筆筒青花發(fā)色濃郁,并以不同濃度的料水渲染繪成,在多種色階下青花層次分明,極富立體感,呈現了嬌翠欲滴、濃淡相宜的藝術效果。

到了雍正、乾隆時期,仍用國產浙料,主要有兩種色調:一是發(fā)色穩(wěn)定純正,勻潤雅麗,淡藍色澤中帶有藏青色點,色澤較康熙青花柔和淡雅;另一種色澤深藍,濃重艷麗,藍中帶紫,釉面有橘皮紋,以人為加重點染的方式產生暈散,為民窯仿明瓷蘇麻離青料的風格⑦。

嘉慶時期青花瓷器使用國產浙料繪制青花紋飾,大體色調特征為渾藍,帶有漂浮感。其早期發(fā)色與乾隆晚期青花相似,色調大多深藍,略有暈散,也有少數青花發(fā)色淺灰微鮮亮,呈色穩(wěn)定;后期青花呈色出現黑暗、淺藍及漂浮的現象。

道光至晚清時期,青花料多用國產云南料,無嚴格的規(guī)范。前期色調穩(wěn)定,呈色淡雅清晰,較少暈散現象;后期深沉,帶有淺浮感。

3 青花料發(fā)色的變化

元明清時期,隨著青花料用料選擇的變化、選擇工具的升級及燒制技法的成熟等,青花料在瓷器的呈現效果上有較為明顯的變化,有以下幾個變化。

3.1 青花瓷的黑色斑點減少

青花料從礦到料的過程是復雜的,需要一系列工序。元代時期的青花料在被磨細后用于瓷器上,需要先經過研淘和研勻,明代在此基礎上多了一道“研乳三日”的環(huán)節(jié),而清代相較于明代,除了拉長了研乳的時間,從以日為單位跨越到月外,還使用雙層絹袋和細布大單來進行過濾。選擇工具的升級和揀選方法的變化使青花料越來越細,越細的青花料更易于在瓷器上進行繪畫,且在燒制的過程中不易被還原成金屬,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抑制瓷器表面出現的黑色斑點,總體實現了瓷器上的黑斑越來越少的趨勢。

此外,清代還細分職責,專門設置乳料工來負責青花料的研乳磨細工作,明代時期還沒有專門的乳料工,而是被劃分在淘洗青料工的職責范圍內。

3.2 青花顯色更純藍潤澤

元代青花瓷所使用的青料在成分上都顯示出高鐵低錳并伴有微量的砷,而明代宣德以后使用的國產青料在成分上含有大量的錳,且鐵元素含量相對較低,也未檢測出砷。青花料的顯色除了受選礦的影響外,煅燒工藝的革新、燒制時間及溫度的有效把控也能提高鈷礦的純度,使青花料在呈色上更顯純藍。明代煅燒青花料是用柴火短時間猛火煅燒,而清代是將青花料埋于土下文火慢燒,三日后再進行淘洗,延長煅燒時間可以使鈷礦中的鐵元素和錳元素相對減少,使青花在呈色效果上更接近于藍。

3.3 青花料的色階更豐富

元代運用水的浮力,根據輕重不同的青花料,分出不同濃度的青花色料,再將不同濃度的青花料用于青花瓷上來顯示濃淡不同的色階。明代則是以混合青花料的方法,即用兩種及以上的不同青花料,根據比例、發(fā)色特性等混合搭配,分出多種色階,不同于元代只用同一種青花料分色階的方式,色階的組合方式更為多樣。到了清代,則是以不同等級青料來描繪青花瓷中不同的紋飾結構,分為描線和填色,用顯色清楚的青料進行細描⑧,顯示了多種色階層次。

4 結語

青花料是青花瓷藝術創(chuàng)作的前提。從元至清代,青花料在瓷器上的呈現不斷更替,形成了青花瓷各具特色的時代特征。梳理元明清時期所使用的青花料,在感受這三個朝代青花瓷魅力的同時,對于進一步研究歷代青花瓷器和青花色料具有基礎性作用,是陶瓷鑒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有助于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和全面地認識和把握青花瓷器。

注釋

①②汪慶正.青花料考[J].文物,1982(8):59-64.

③劉雪婷.元明時期青花料的主要來源和運輸[J].陶瓷研究,2019(2):99-103.

④陳星.中國青花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古代青花料的來源[J].瓷器,1979(3):40-48.

⑤溫睿.蘇麻離青考辨[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1):152-153.

⑥牛仕榮.淺論青花料的發(fā)色肌理與時代特征[J].陶瓷研究,2008(1):110.

⑦張立昭.青花美自青花料:淺談元、明、清青花發(fā)色的特點[J].大眾文藝,2014(4):95.

⑧陳殿,陳立.元明清青花料法之變[J].裝飾,2021(12):110-113.

猜你喜歡
發(fā)色青花瓷變化
發(fā)色好、透感強和硬度高的耐磨拋釉磚及制備工藝
青花瓷,拍賣界的傳奇
從9到3的變化
純凈的青花瓷
這五年的變化
2018流行發(fā)色,總有一款適合你
太燒啦!質感霧面發(fā)色大集合
鳥的變化系列
青花瓷
空中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