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珠航
摘要:[目的/意義]德國外交政策協(xié)會是德國領先的外交政策類智庫,在德國外交政策的制定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其進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增進我們對德國此類智庫的了解,并為我國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提供借鑒與參考。[方法/過程]采用文獻調(diào)研法和網(wǎng)站調(diào)研法,對德國外交政策協(xié)會的發(fā)展歷史、核心理念和運行機制等進行歸納總結(jié)。[結(jié)果/結(jié)論]雖然接受私人資助使德國外交政策協(xié)會的獨立性和中立性受到質(zhì)疑,但其通過實際行動維護自身的核心理念,塑造自身的公信力。在德國外交政策協(xié)會的各項功能中,教育功能尤為顯著。
關鍵詞:德國外交政策協(xié)會 智庫 運行機制 核心理念 《全球智庫報告》
分類號:C931.5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3.02.0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 引言
2021年12月8日,朔爾茨正式接替連續(xù)執(zhí)政16年的默克爾出任德國新總理。德國新政府能否繼承默克爾的穩(wěn)健風格,延續(xù)默克爾時期確立的各種內(nèi)政外交方針,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1]。2022年5月24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舉行視頻會晤時表示,“中國是德國的重要合作伙伴,德方正在制訂新的對華戰(zhàn)略”[2]。難以準確預知未來德國將實施何種對華戰(zhàn)略,但顯而易見的是德國智庫特別是外交政策類智庫將在德國政府對華新戰(zhàn)略的制定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鑒于此,有必要加強對德國外交政策類智庫的分析和研究。
德國是智庫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漢堡世界經(jīng)濟檔案館成立于1908年,被認為是德國的第一家智庫[3]。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021年1月發(fā)布的《全球智庫報告(2020)》[4]顯示,當前德國共有266家智庫。其中,在對外政策與國際事務頂尖智庫排名中,共有6家德國智庫入選,分別是排在第17位的德國外交政策協(xié)會(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DGAP)、第22位的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SWP,也稱科學和政治基金會)、第43位的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TI)、第63位的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Konrad-Adenauer-Stiftung, KAS)、第67位的弗里德里?!ぐ鼗饡‵riedrich-Ebert-Stiftung, FES)以及第156位的德國全球與區(qū)域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Global Area Studies, GIGA)。
事實上,DGAP不僅排名領先于德國其他外交政策類智庫,還曾受到德國總統(tǒng)的高度認可。2005年,時任聯(lián)邦總統(tǒng)霍斯特·克勒在出席DGAP成立50周年慶祝儀式時發(fā)表演講,高度贊揚了DGAP在德國外交政策制定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因此,本文選擇將DGAP作為分析對象,期望以此加深學界對德國此類智庫的認識,為我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高端智庫提供借鑒和啟示。
2 DGAP的運行機制
2.1 發(fā)展歷史
DGAP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45年,創(chuàng)始人威廉·科尼德斯著手在德國創(chuàng)辦一份外交政策雜志[5]。1945年7月6日,科尼德斯的出版公司注冊成立。在獲得占領當局的批準后,與公司同名的雜志《歐洲檔案》(Europa-Archiv)在1946年7月正式出版,發(fā)行量為10,000份。1952年,科尼德斯與歐洲政治和經(jīng)濟研究所(Institute of European Politics and Economics)所長西奧多·斯特爾澤一同訪問美國,并與美國外交關系協(xié)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進行了初步接觸。1953年,兩人又分別與英國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也稱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6]的專家以及德國商界和政界的代表進行了會談。經(jīng)過一系列精心籌備,1955年3月29日,DGAP終于在波恩大學成立。甘特·亨勒博士當選為DGAP首任主席,斯特爾澤當選為副主席。
DGAP成立至今,先后有多位前大使在此任職,具體見表1。正因如此,DGAP能夠始終聚焦外交政策的前沿,為德國外交政策的發(fā)展出謀劃策。出于對DGAP的看重,部分德國政要選擇在此發(fā)表外交政策演說。1995年,聯(lián)邦總統(tǒng)羅曼·赫爾佐克出席在波恩舉行的DGAP成立40周年紀念儀式,并發(fā)表了其首次外交政策演講。2006年,德國總理默克爾也選擇在此發(fā)表其首次外交政策演講。2012年,德國國防部長托馬斯·德梅齊埃在此就聯(lián)邦國防軍的重新調(diào)整發(fā)表演講。同時,DGAP還吸引了眾多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來此參觀,并發(fā)表演說。1990年,南非國父納爾遜·曼德拉在此談論南非的未來。2002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此發(fā)表了題為《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和平繁榮的新世紀》的演講。201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此發(fā)表主旨演講,呼吁為歐洲穩(wěn)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增加資金。
2.2 組織架構(gòu)
DGAP的主要機構(gòu)分為會員大會、董事會以及咨詢委員會。其中,會員大會是最高決策機構(gòu),一般由主席負責主持,當主席缺席時,由副主席或董事會當選成員主持。會員大會的職責包括:選舉董事會的主席、副主席和當選成員以及咨詢委員會的當選成員;審核主席的年度報告和審計報告;通過年度預算;批準主席、副主席和董事會的行動;任命審計師;確定會費;修改章程;選舉榮譽會員等。
董事會由主席、副主席和會員大會選出的7名當選成員構(gòu)成。其中,主席和副主席要求具有經(jīng)濟或國際政策領域的專業(yè)經(jīng)驗;當選成員應至少包括1名財務和法律問題專家。董事會對DGAP的管理負有全面責任。具體而言,董事會具有以下職責:定義本組織;編制年度預算;監(jiān)督各部門年度預算和個人預算的遵守情況;編制年度賬目和年度報告,并審核年度財務報表;接納新成員等。
咨詢委員會包括主席、副主席、25名由會員大會選出的當選成員以及主席與董事會協(xié)商任命的15名其他成員。咨詢委員會的職責:就戰(zhàn)略問題和其他重大事項提供咨詢意見;提供關于工作內(nèi)容以及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的觀點等。咨詢委員會下設學術咨詢委員會和財務委員會,兩個委員會各有5~10名成員。學術咨詢委員會的任務是就學術工作的有關事項提供咨詢,并在任命研究所所長時提出建議。財務委員會的任務是就財務事項提供咨詢,特別是就年度預算和年度財務報表提供意見和建議[7]。
2.3 財務狀況
資金是智庫正常運行的保障。為了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在1955年成立之時,DGAP贊助人協(xié)會(DGAP Sponsors Association)也同時成立,當時共有53家公司加入該協(xié)會。DGAP的資金來源具有明顯的多樣性,其中包括了德國聯(lián)邦外交部、基金會、大使館以及跨國公司等,具體見表2。同時,DGAP為贊助人協(xié)會的成員提供諸多服務,如:與來自政界、商界、學術界以及媒體界的高級代表進行交流的機會;晚宴邀請;由DGAP專家提供的政策簡報;參與針對年輕高管的領導力項目等[8]。此外,DGAP于2010年10月設立了“DGAP外交政策基金會”(DGAP Foundation for Foreign Policy),以維持和加強DGAP在德國外交和安全政策辯論中的獨立角色[9]。
3 DGAP的核心理念
從資金來源的角度看,德國智庫可以劃分為三類:第一類,完全依靠公共資金的智庫;第二類,依靠公共資金和私人資金的智庫;第三類,完全依靠私人資金的智庫。其中,第一類智庫數(shù)量最多,約占德國智庫總數(shù)的50%,第二類和第三類智庫各占25%[3]。德國智庫界普遍認為,依靠企業(yè)捐助的智庫難以保證“公心”,會與智庫的公共利益導向發(fā)生沖突。在此背景下,作為一家接受私人資助的學術型智庫,DGAP制定了相應的行為準則[11],嚴格規(guī)定了員工的工作原則和指導方針,試圖以此樹立自身的公信力。
3.1 價值觀
民主、德國憲法和自由民主基本秩序、開放社會、反歧視和多邊主義是DGAP倡導和秉持的價值觀。DGAP要求其員工、管理層、董事會以及學術咨詢委員會等在工作中致力于這些價值觀。新成員申請加入該組織時也被要求承諾遵守這些準則。任何忽視、不尊重或者損害這些價值觀的機構(gòu)或個人都會被排除在研究項目或其他活動之外。
3.2 獨立性與非黨派性
德國智庫通常被歸為以下3個類別:學術型智庫(或沒有學生的大學)、擁護型智庫(受聘智庫)以及政黨智庫[12]。與政黨智庫緊密聯(lián)系政黨不同,對于DGAP所屬的學術型智庫而言,雖然其領導層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會贊同或反對某一具體的政黨,但并不會與某一政黨關系太過密切,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執(zhí)政黨可能會隨著選舉結(jié)果而發(fā)生變化[12]。因此,DGAP從事獨立的科學研究,提供獨立的建議和無政治傾向的信息。DGAP的研究、活動、出版物和外聯(lián)活動獨立進行,不受政黨、合作伙伴或贊助人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根據(jù)此原則,DGAP及其成員承諾積極避免任何利益沖突和外部影響。員工應在工作中避免摻入本人、合作伙伴或贊助人的利益關系。此外,員工須承諾不參與可能違背DGAP使命或與DGAP使命相沖突或競爭的外部活動。同時,員工有義務向管理層告知可能違背DGAP職業(yè)操守的任何第三方或外部附屬機構(gòu)。此外,員工發(fā)表的任何研究報告或公開聲明僅反映該員工個人的觀點。DGAP的管理層、董事會以及學術咨詢委員會承諾不對任何員工及其工作持偏見。
3.3 包容性
DGAP倡導在公共辯論中為不同觀點提供空間的重要性,以便能夠解決各種矛盾和爭議,從而根據(jù)實際證據(jù)進行公開討論。因此,DGAP致力于開展公開對話,吸收不同的利益攸關方及其觀點。在分析研究、就業(yè)招聘以及其他政策制定中,DGAP也禁止任何基于性別、性取向、種族、宗教以及社會經(jīng)濟背景的歧視。
3.4 誠實性
DGAP及其員工致力于良好科學實踐的原則和標準,并促進研究中的誠信原則:以誠實和開放的態(tài)度記錄和傳播研究結(jié)果;開展基于事實的研究;批判性地質(zhì)疑其發(fā)現(xiàn);進行盡職調(diào)查;提供全面、可追溯的信息來源;支持年輕學者和研究人員。遵循這些原則可以確保DGAP研究人員提供的分析和建議是無黨派、無偏見、無預設立場的結(jié)論。
為貫徹上述價值觀和原則,DGAP專門成立了倫理委員會,由DGAP的主席、首席運營官和員工委員會負責人組成。如果員工、會員以及外部利益相關者發(fā)現(xiàn)違反這些價值觀和標準的證據(jù),那么可以向倫理委員會舉報。倫理委員會將調(diào)查這些指控,并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在個案基礎上,倫理委員會可以要求其他專家評估指控的有效性。若倫理委員會認定員工有不當行為,則該案件將轉(zhuǎn)交給管理委員會和員工委員會。
上述理念和價值觀也充分反映在DGAP對待外部資金的態(tài)度上。DGAP的規(guī)章要求,贊助或捐贈不得以任何方式影響機構(gòu)及其員工的研究、活動和建議的獨立性和完整性。無論資金來源如何,DGAP都保留對活動內(nèi)容和實際執(zhí)行的完全控制權(quán)。DGAP可以自由決定是否發(fā)布某一研究項目的成果。合作伙伴對DGAP工作的支持,無論是以財務方式還是非財務方式,均需要同意其既不能影響研究的任何步驟,也不能影響最后的結(jié)論或出版。此外,DGAP也申明,獲得財務或非財務支持,并不意味著DGAP與各贊助人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活動有任何關聯(lián)。為了落實這些原則,員工有義務向董事會或倫理委員會報告任何試圖影響其研究結(jié)果及其傳播的行為。
DGAP按照其倫理準則審查來自政府、公司、機構(gòu)以及個人的財務或非財務支持,以確定其是否忽視、不尊重或損害了自身的程序和價值觀。若發(fā)生以下情況,則倫理委員會將對贊助提議進行審查:一個贊助者提供的金額超過DGAP總資金的10%或DGAP某個項目資金的30%,DGAP的員工、管理層、會員或外部利益相關者認為贊助者可能會忽視、不尊重或損害DGAP的價值觀。倫理委員會若認為應拒絕某項贊助提議,則將與DGAP董事會進行協(xié)商,由后者做出最終決定。
4 DGAP的研究團隊
DGAP的研究所現(xiàn)有74名專家學者,研究區(qū)域覆蓋非洲、美洲、亞洲、歐洲(東歐和法國)、中東和北非、俄羅斯和中亞。研究所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包括國際秩序與民主項目、氣候與對外政策中心、阿爾弗雷德·馮·奧本海姆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亞洲項目、地緣經(jīng)濟學項目、影響與創(chuàng)新實驗室、移民項目、安全與防務項目、技術與全球事務項目以及能力建設項目等十個。各研究項目涉及的具體議題見表3。
DGAP通過研討會、圓桌會議和研究小組等多種形式,將來自政界和商界的高級決策者、學者和感興趣的公眾聚集在一起,推動有關德國外交政策的辯論。同時,DGAP的研究人員還會就當前的外交議題發(fā)表分析觀點,并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為政府決策層和普通公眾提供參考。
5 DGAP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智庫的一項重要功能。例如,美國原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ss)認為,智庫主要通過5種方式影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即提供原創(chuàng)思想和政策選擇、為政府儲備專家人才、為高端討論提供平臺、教化公眾以及在沖突協(xié)調(diào)和解決中協(xié)助官方等[14]。任曉也指出,智庫具有八大功能:生產(chǎn)政策思想、提供政策方案、儲備和提供人才、教育公職人員和公眾、到國會作證、發(fā)表政策演講的場所、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來源以及開展特定民意調(diào)查等[15]。然而,在智庫的實際運作過程中,教育功能往往受到輕視甚至是忽視,相應的資源投入和項目規(guī)劃嚴重不足。在這方面,DGAP的實踐經(jīng)驗值得其他智庫學習和借鑒。
DGAP認為,全球挑戰(zhàn)只能通過跨越國界、學科和社會團體的合作才能予以應對。因此,DGAP專門制定了能力建設項目(capacity build- ing programs)[16]以增強未來領導者和公民的能力。通過這些項目,參與者可以收獲知識和技能,提高對國際社會的認識。此外,DGAP的能力建設項目面向政治和公共行政、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智庫、學術界、媒體和私營部門的參與者開放。
5.1 “歐洲:我的領土”——魯爾地區(qū)外交政策和歐洲政策
該項目由DGAP與埃森市(Essen)合作管理,由墨卡托基金會提供資金,旨在恢復人們對于一個主張法治、福利國家、分權(quán)、民主和自由的歐洲的信心。在3年的時間里,該項目讓該地區(qū)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參加與歐洲外交政策主題相關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提供了對話和討論的平臺,也使魯爾地區(qū)的居民有機會親身參與體驗。通過與柏林和布魯塞爾的專家討論歐盟外交政策的運作方式,并了解歐洲面臨的挑戰(zhàn),民眾得以認識到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歐洲合作的必要性。
5.2 國際未來
該項目為期兩周,由DGAP與德國聯(lián)邦外交部合作開展。國際未來項目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責任共同體,將有才華的年輕人聯(lián)系起來,傳授聯(lián)合領導的重要技能。該項目以戰(zhàn)略為主題,介紹21世紀以來的外交。在項目中,德國的外交官和年輕領導人有機會與來自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以及南非等國政府和智庫的專家們進行面對面交流。
5.3 青年研究員
該項目自2018年啟動,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重點支持在外交政策領域具有豐富知識和較高積極性的年輕專業(yè)人員(35歲以下)。這些青年研究員與DGAP研究所的專家們進行密切合作,參加技能提升培訓,提出新的項目創(chuàng)意。
5.4 斯皮內(nèi)利論壇——德國–意大利青年領導人對話
在德國聯(lián)邦外交部和意大利外交與國際合作部的倡議下,DGAP與意大利國際政治研究所(Itali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udies)共同創(chuàng)辦了此論壇,旨在促進德國和意大利年輕一代之間的交流。該論壇為兩國政治、商業(yè)、科學、民間社會、媒體和文化領域的年輕領導者建立了一個永久網(wǎng)絡。與會者有機會與專家、政治決策者交流意見,以制定應對當前歐洲挑戰(zhàn)的解決方案,并為德國和意大利之間的密切伙伴關系提供新的動力。
5.5 智庫實驗室
在墨卡托基金會和羅伯特·博世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DGAP和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MERICS)合作成立了智庫實驗室,通過在以下3個領域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推動德國智庫的共同創(chuàng)新發(fā)展:一是加強智庫內(nèi)部和智庫之間的同行學習與合作;二是為智庫員工提供培訓;三是共同探索提升智庫影響力的新方法。雖然在成立之初智庫實驗室主要是針對德國智庫和政策導向型的研究機構(gòu),但該項目逐漸開始尋求與更廣泛的歐洲智庫和國際智庫開展交流。
5.6 青年DGAP
青年DGAP由時任主席阿倫德·越特克博士在2008年創(chuàng)立,旨在為學生和年輕專業(yè)人士提供一個探討外交政策問題的平臺[17]。該項目每年舉辦約120場活動,吸引了來自德國各地的1,000多名成員。除了位于柏林的總部外,該項目還在其他六個地區(qū)設立了分支機構(gòu),通過制定指導計劃,已成功將200多名成員與DGAP網(wǎng)絡中的專業(yè)人員進行匹配。2018年,該項目專門設立了獎學金,為通過申請程序的4名成員提供與DGAP研究項目負責人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在18個月的時間里,這些人員將選擇其研究課題,并在全體成員參加的活動上進行展示。
6 結(jié)論與啟示
回顧DGAP六十余年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其在初始就具有較高的發(fā)展起點。在德國六大政治基金會中,只有弗里德里?!ぐ鼗饡闪⒂?955年之前[18]。因此,DGAP的成立恰好滿足了當時德國對外交政策類智庫的需求,故得到德國各界特別是政界和商界的大力支持。雖然接受私人資助使DGAP的中立性受到質(zhì)疑,但其積極通過實際行動維護自身的價值觀和原則,以此來獲得社會各界的信任。對于中國智庫而言,DGAP對教育公眾和培養(yǎng)青年人才的重視尤其值得學習。中國走進世界舞臺中央的過程中,既需要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專業(yè)人才,也需要更多了解國際事務、理解中國外交的普通公眾。此外,也需要為國外青年提供更多了解中國和認識中國的機會。因此,中國智庫可以吸取DGAP的經(jīng)驗,與國內(nèi)高校、智庫以及國外高校、智庫定期聯(lián)合舉辦培訓活動,并向更多群體開放。
德國不僅是歐洲大國,也是中國的全方位戰(zhàn)略伙伴。當前,德國的對華政策正處于重新調(diào)整期。加強對德國外交政策類智庫的了解是預判德國新對華政策的必要基礎。近年來,國內(nèi)學者對德國此類智庫的關注有所增加,研究對象包括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19]、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20]、透明國際[21]以及弗里德里?!ぐ鼗饡22]等。這些智庫關于涉華問題的最新研究動向值得密切關注。需要指出的是,在德國智庫的涉華研究中,仍有部分學者強調(diào)兩國之間的價值觀問題,突出中國給德國帶來的挑戰(zhàn)[23]。這要求進一步開展我國與德國涉華頂尖智庫的交流工作,在相互了解中增信釋疑,共同推動中德關系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張浚. 德國新政府上任后的中德關系新動向[J]. 人民論壇, 2022(4): 108-111. ZHANG J. New trends in China-Germany relations after the new German government took office[J]. Peoples Tribune, 2022(4): 108-111.
[2]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ng Yi holds virtual meeting with German foreign minister Annalena Baerbock[EB/OL]. (2022-05-25)[2022-06-30]. https://www.fmprc.gov.cn/mfa_eng/ wjb_663304/wjbz_663308/activities_663312/202205/ t20220525_10692405.html.
[3] 劉瀟瀟. 德國智庫的運營機制及啟示[J].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 2017(2): 111-124, 128. LIU X X.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German think tanks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us[J]. China Social Science Review, 2017(2): 111-124, 128.
[4] MCGANN J G.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2021-01-28)[2022-06-30]. https:// 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18/.
[5] DGAP. DGAPs history[EB/OL]. [2022-06-30]. https:// dgap.org/en/about-us/dgaps-history.
[6] 韓麗. 歐洲智庫的標志: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J].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6, 1(4): 83-92. HAN L. The symbol of European think tanks: Chatham House,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6, 1(4): 83-92.
[7] DGAP. Statutes of the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EB/OL]. [2022-06-30]. https://dgap.org/en/ about-us/statutes-german-council-foreign-relations.
[8] DGAP. Sponsorship association of the DGAP[EB/OL].[2022-06-30]. https://dgap.org/en/sponsors/sponsorshipassociation-dgap.
[9] DGAP. Foundation[EB/OL]. [2022-06-30]. https://dgap. org/en/sponsors/foundation.
[10] DGAP. Sponsors[EB/OL]. [2022-06-30]. https://dgap.org/ en/sponsors.
[11] DGAP. Code of conduct[EB/OL]. [2022-06-30]. https:// dgap.org/en/about-us/code-conduct.
[12] 多麗絲·菲舍爾. 智庫的獨立性與資金支持: 以德國為例[J]. 開放導報, 2014(4): 29-32. FISCHER D. On independence and financial support of think tanks: The case of Germany[J]. China Opening Journal, 2014(4): 29-32.
[13] DGAP. Programs[EB/OL]. [2022-06-30]. https://dgap. org/en/programs.
[14] HASS R. Think tank and U.S. foreign policy: A policymakers perspective[J]. U.S. Foreign Policy Agenda, 2002, 7(3): 5-8.
[15] 任曉. 第五種權(quán)力: 論智庫[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 128-158. REN X. The fifth power: On think tank[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5: 128-158.
[16] DGAP. Capacity building program[EB/OL]. [2022-06-30]. https://dgap.org/en/research/programs/capacitybuilding-programs.
[17] DGAP. Young DGAP[EB/OL]. [2022-06-30]. https:// dgap.org/en/young-dgap.
[18] 楊燁, 張妗娣. 德國政治基金會在華的工作方式及其公共外交特征評析[J]. 社會科學, 2014(4): 22-28. YANG Y, ZHANG J D. An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German political foundations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diplomacy[J].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14(4): 22-28.
[19] 陳威龍. 德國科學和政治基金會創(chuàng)新研究與成果管理經(jīng)驗啟示[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9, 4(4): 60-66. CHEN W L. On the innovation study and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of 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9, 4(4): 60-66.
[20] 段美珍. 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的運行機制與發(fā)展態(tài)勢[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8, 3(2): 69-76. DUAN M Z.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stance of Konrad Adenauer Foundation[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8, 3(2): 69-76.
[21] 高春玲. 透明國際智庫的工作理念、運行機制及發(fā)展動態(tài)[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8, 3(4): 59-69.GAO C L. The working ideas,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development stance of the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8, 3(4): 59-69.
[22] 孫杰. 德國弗里德里?!ぐ鼗饡倪\行機制與發(fā)展態(tài)勢[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9, 4(2): 64-73. SUN J. The current situ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of Friedrich Ebert Foundation[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9, 4(2): 64-73.
[23] 于芳. 德國智庫涉華研究的現(xiàn)狀、問題及啟示(2005—2018)[J]. 國外社會科學, 2019(4): 88-97. YU F. German think tanks studies of China: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implications (2005—2018)[J]. Social Sciences Abroad, 2019(4): 88-97.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Core Values and Inspiration of the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Shao Zhuha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s a leading foreign policy think tank in German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ulation of German foreign polici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t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such think tanks in Germany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s of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ethod/process] Wit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network survey research, this paper tra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and summarizes its core values and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Result/conclusion] Although independence and neutrality of the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are questioned by accepting private funding, it maintains its core values and shapes its credibility through practical actions. Among the many functions of the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Keywords: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think tank operational mechanism core values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