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天舒 周曄 唐曉峰
我們在電影《左右》中看到一對已經離異的中國父母,為了挽救患白血病的小女兒,沖破社會道德倫理觀念,通過再生一個寶寶提取臍帶血內的造血干細胞挽救生命的故事情節(jié),引起了廣大觀眾對臍帶血的關注熱潮。那么有人會問,什么是臍帶血?臍帶血有必要保存嗎?臍帶血留自體庫好還是捐獻到公共臍血庫好呢?臍帶血的捐獻有條件限制嗎?
首先,臍帶血是非常珍貴的,僅為胎兒娩出、臍帶結扎并離斷后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平均有100~200毫升,一般采集量不得低于每人份80毫升,一旦錯過,將永不再有。以前臍帶血是廢棄不用的,隨著干細胞醫(yī)學的興起,人們發(fā)現(xiàn)臍帶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tǒng)的造血干細胞,可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因此,臍帶血已成為造血干細胞的重要來源,特別是無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的來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類生物資源。至2020年,全球已有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5000多例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的移植,涉及100余種疾病的治療研究。臍帶血在臨床上不僅可用于血液疾病的治療,比如白血病,而且對免疫系統(tǒng)以及遺傳代謝性和先天性的疾病治療也是有幫助的。
是不是所有的產婦都適宜進行臍帶血的干細胞采集呢?答案是否定的。臍帶血的采集部位是臍靜脈,采集方法有體內采集和體外采集兩種。臨床上如果產婦有感染、發(fā)熱、多次輸血史、孕期少于37周或者多于42周、出現(xiàn)胎膜早破、羊水檢查發(fā)現(xiàn)染色體異常、胎兒出現(xiàn)呼吸窘迫或羊水內有胎糞的,都不適宜采集臍帶血。另外,臍帶血采集對胎兒也是有要求的,胎兒出生時體重必須超過2500克且無畸形。
臍帶血有必要保留嗎?當然有必要。臍帶血可以治療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等100多種疾病。雖然臍帶血的主人患上述疾病的概率非常低,留存臍帶血可能永遠都無用武之地,但是一旦用到,孩子自己與臍帶血的造血干細胞的配型完全相合,不會有排斥反應,生存率、成功率高,避免了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合適的造血干細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風險。由于臍帶血中造血干細胞抗原性弱、不易排異,如果孩子的親屬患有白血病等疑難疾病,與孩子配型成功的概率也非常大。這就相當于給孩子和家人準備了一份“保險”,將來可以用于骨髓避難。
如果孩子出生時臍帶血中的基因就有問題,那么臍帶血還有必要留嗎?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重點投入,將來有望將原本存在基因問題的孩子的臍帶血,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在體外將致病基因去除,然后再進行移植。所以我認為留總比不留好。
由于自體移植的局限,在于臍帶血中造血干細胞的量比較少,目前多用于30公斤以下體重的兒童,不足以供成年人使用,所以臨床應用率不高。但隨著臍帶血采集、凍存以及移植前通過細胞培養(yǎng)、體外擴增、增殖分化等預處理技術的發(fā)展,造血干細胞的量的問題得到改善后,很多成年患者也能從臍帶血中的造血干細胞中受益。雖然其療效部分還在探索之中,但為家人和孩子的將來多一份保障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那么臍帶血是自費儲存自體庫好還是捐獻到公共庫里好呢?自體庫就是為公民私人出資儲存用于個人需要的臍帶血庫,公共庫是為公民自愿無償捐贈、免費儲存、供大眾使用的臍帶血庫。捐贈臍血的人群如果需要用到臍血內的干細胞進行治療,會有配型的優(yōu)先權。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臍帶干細胞移植的臨床案例中,99%以上的患者接受的是別人的臍帶血,公共庫里的臍帶血數(shù)量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降低細胞配型的難度。并且在臨床上可以通過多份臍帶血共同移植來解決臍帶血干細胞數(shù)量不夠的缺陷。
既然捐贈臍帶血好處多多,是不是每個寶寶出生時都可以捐獻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國家臍血庫的儲存也需要成本,所以個人捐贈臍帶血也是有要求的。第一,要達到一定的采血量,量不夠沒有保存價值。第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肝炎病毒攜帶者、梅毒患者等患有經血液傳播疾病者,及惡性腫瘤患者、遺傳性血液疾病患者,都是不符合捐獻要求的。
時下我國數(shù)千萬患者正飽受血液病、遺傳病和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折磨,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每年新增4萬~5萬人,同胞間骨髓干細胞配型相合的可能性極低,干細胞移植在各領域相關疾病的治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臍帶血儲存量的增加,科研技術水平的進步和臨床應用的擴大,儲存或捐贈一份臍帶血就是給我們的同胞儲備一份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