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鵬 繆國斌
暑期來臨,在酷暑時節(jié),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在暑假或節(jié)假日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體驗戶外露營的樂趣,以露營為代表的“微度假”已成為旅行的新熱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高山、流水,一頂帳篷,一片草坪,燒烤、野餐好不愜意,盡情享受美好的休閑時光。
去露營需要做哪些準備?如何確保露營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應急總醫(yī)院急診醫(yī)學科主任、主任醫(yī)師繆國斌在這里為大家支招。
露營出發(fā)前,要對目的地、當?shù)靥鞖庾龊霉φn,做好萬全準備。比如華南地區(qū)端午節(jié)前后處于“龍舟水”期間,往往會出現(xiàn)持續(xù)大范圍強降水。瞬間的雷雨大風天氣預測難度大,氣象條件惡劣。要密切留意天氣變化,注意露營地周邊的地質條件,根據(jù)氣象預警信號及時調整露營計劃。全國各地推出了很多“網(wǎng)紅”露營地,這些地方往往人流量很大,較為聚集,要做好防護工作,不要太密集。
戶外露營必帶的物品包括:雨傘、消毒濕巾、帳篷、餐具炊具、打火機(火柴)、睡袋、手電筒、睡墊、驅蚊液、蚊香、花露水、爐具、營燈、折疊桌椅、急救包(創(chuàng)可貼、云南白藥、風油精等)、戶外電源、防曬用品、水袋(壺)、酒精噴霧、太陽鏡等。
戶外旅行安營扎寨必不可少,但是戶外露營扎營不能隨便,有很多講究的地方。
1.近水扎營休息必須選擇靠近水源地,如選擇靠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或是溪流邊,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fā)區(qū),一旦下暴雨或上游水庫放水、山洪暴發(fā)等,就會有生命危險。
2.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qū),營地絕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
3.背風在野外扎營應當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扎營。帳篷門不要迎著風向。
4.遠崖如果想扎營在懸崖下時,由于條件限制不能在崖下凹進去的地方找到合適的位置,就不要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危險。
5.背陰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該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扎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6.檢查帳篷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忽視對帳篷進行安全檢查與加強的措施,繩索是否確實拉緊、支柱有無問題、排水溝是否確實挖妥等。如果風力較大,而控制繩不太穩(wěn)同時,務必用巖石或登山鎬再加固定。帳篷一旦發(fā)生破損,往往無法補救。
戶外露營都會選擇坐臥,一定記得帶上防潮墊。防潮墊有多種式樣、形狀和長度,需要多軟、多長、多寬的都可以考慮。防潮墊有單人、雙人或多人的,以攜帶方便為宜。防潮墊主要有3個功能。
第一,防硌由于在野外露營時很難找到一塊平整的地方,所以睡覺時會覺得很不舒服,使用了防潮墊,情況就會好得多。
第二,防潮在野外露營時,一般夜間地面很潮,由于防潮墊是防水的,可以起到隔潮的作用。
第三,保暖由于在野外露營時身體一般直接與地面接觸,僅靠帳篷底的隔熱效果微乎其微,所以在身體與地面之間如有一層防潮墊相隔,保暖效果會好很多。
露營時坐臥,一定要當心恙蟲病和蜱蟲病。有恙蟲、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xiàn)發(fā)熱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應及早就醫(yī),并告知醫(yī)生相關暴露史。此類昆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等環(huán)境中,應盡量避免在此類環(huán)境中長時間坐臥。進入此類地區(qū)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著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可防止昆蟲附著或叮咬。也可在暴露的皮膚和衣服上噴涂避蚊胺(DEET)等驅避劑進行防護。
戶外野營,避免不了蚊蟲叮咬,如蚊子、蜱蟲、黑蠅、恙蟲、螨蟲、隱翅蟲、跳蚤、蜈蚣、臭蟲、蠕蟲等。所以,出門最好穿一套淺色長褲長袖,出發(fā)前,可以在腿部、頸部、胳膊和衣服上及背包噴點花露水等驅蚊劑,在裸露的皮膚上涂防蚊油,防止蚊蟲叮咬?;蛘邘€小風扇,既可為皮膚降溫,也可以起到防蚊效果。如果過夜或者徒步,可買防蚊頭套戴上。蚊蟲出沒高峰期是黎明和黃昏。應盡量避免飲酒或運動。喝酒會加速身體新陳代謝,鍛煉會讓人流汗,高溫和汗?jié)穸紩衼砦孟x。雜草和積水往往是蚊蟲聚集地。露營時宜選擇干燥通風的營地,避開雜草和積水地方。
被昆蟲叮咬,如果產(chǎn)生局部炎癥,幾小時內(nèi)可以自行消退且沒有并發(fā)癥,那就沒事。如果產(chǎn)生較嚴重的局部反應如皮炎,極少數(shù)引發(fā)過敏,就需要及時就醫(yī)。如果出現(xiàn)蟲咬性皮炎如瘙癢、灼痛,癥狀輕的可以抹點止癢或者消炎劑,癥狀明顯要及時就醫(yī)。
老年人和年輕人不同,行程計劃要安排得寬松一些,讓他們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露營前要做好藥物準備,除了必備的“三高”藥物外,其他需求的常備藥也要帶足,如胃腸藥、傷風藥、感冒藥、皮膚過敏藥、創(chuàng)可貼、酒精棉等。如果是高原地區(qū),一定要帶上高原反應藥物。有高血壓的老年人,要帶上旅行用的血壓計,以便時時監(jiān)測血壓變化。野外溫差較大,要根據(jù)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防止感冒發(fā)生。
帶兒童出去露營更要注意,如果是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去稍微遠點兒的地方;如果還是小嬰兒,建議選擇離家較近、設施比較齊全的營地。要準備好孩子的必需品,如紙巾、濕巾、孩子睡前的玩具和安撫玩偶等;孩子在外面一跑就愛出汗,衣服要多帶幾件,而且晝夜溫差大,一定要帶件厚衣服。還要給孩子帶上防蚊蟲和防曬用品,盡量給孩子穿上長褲長袖出門,再帶上驅蚊手環(huán)之類的東西,防止孩子被蚊蟲咬傷。小孩子在戶外最常見的就是半夜發(fā)熱和拉肚子,所以要帶好退燒藥和腹瀉藥。
露營時,突然遇到狂風暴雨或水流湍急也很正常。首先不要慌張,想一下是撤退還是繼續(xù)堅守。如果撤退的話,權衡一下收拾東西要多久,然后退到安全的地方;如果選擇堅守,這正是考驗自己裝備的時候。但既然是狂風暴雨,說明來得快去得也快。
露營時,唯一的“避難所”就是你所在的帳篷。在惡劣天氣下,除了考慮帳篷的安全性外,也要注意露營地所處的地形、地勢,采取應對措施,解決惡劣天氣中的露營問題。
一是謹慎選擇露營地位置來到野外,不能哪里空曠就能隨便扎營歇腳,露營地的選擇直接影響睡眠質量及生命安全。比如,露營地處在山脊時,要注意狂風及雷電;在山谷中要注意降水;在巖壁周圍要避免落石。
二是根據(jù)地形地勢判斷帳篷架設位置山間露營,如果將帳篷設立在山脊處,為避免帳篷受到山峰間回轉強風影響,被連根拔起,最好將帳篷遷移到風勢下方。相反,如果將帳篷設立在山谷,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避免水害,要通過觀察河岸巖石的磨損程度判斷水位范圍,再決定是否安營。對比山區(qū),巖壁的營地選擇更要注意巖石的潛在危險。崖壁巖石易受到狂風暴雨影響而松動墜落,落石甚至會造成雪崩的發(fā)生,所以需要更加注意。
三是選好露營地位置后,要反復檢查帳篷安全不要以為選擇了一處安全的位置就萬事大吉了。在搭建帳篷前要查看帳篷是否完好,切不可有漏水、漏風等情況。搭好帳篷后要反復檢查確保繩索拉緊、支柱牢固;別忘了挖排水溝;最好用石塊加固帳篷,防止被風刮倒。
野營都會長時間跋山涉水、爬山等,腿和膝蓋是最累的部位,保護好腿和膝蓋至關重要。
一是爬山前做好充分的拉伸活動,讓關節(jié)、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jié)潤滑液的分泌。
二是減少負重,出發(fā)前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時間超過3~4個小時也很正常。一般情況下負重不超過體重1/4的重量。下山就要從保護膝蓋的角度控制節(jié)奏了,即使是特殊情況,負重也盡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3。
三是穿一雙柔軟的球鞋,一般走在松軟的草地、碎石坡、土地、雪地上不會對膝蓋造成較大的傷害。不過要注意防滑。走碎石路的時候一定要看腳下,不要東張西望,避免被小石子絆倒。
四是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沖最傷害膝蓋。正確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腳上往下砸),永遠要有一只腳支撐在地面上。
五是熱水泡腳?;顒恿艘惶欤p腿和膝蓋已經(jīng)非常累了,晚上回到營地,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熱水泡泡腳,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睡眠。
1.注意食品衛(wèi)生露營野餐要準備一定數(shù)量的食品,如鹵菜、熟食等。但鹵菜類食品最好前一天購買放在冰箱內(nèi),出門前加熱后帶走。購買食品時要看好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期,保證食用保質期內(nèi)食物。建議帶點火腿腸、面包、餅干、礦泉水、飲料等,食用起來無須加工,方便快捷。飯前便后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保持手部衛(wèi)生。
2.不要喝生水野外的水源看上去清碧透底,溪水、泉水不要隨意飲用,謹防腹瀉。也很容易被病菌污染而易染上病毒性肝炎、腸炎等疾病。
3.煙熏火烤食品要適量露營時羊肉串、烤魚片、雞翅等肉類食物,最讓人垂涎欲滴。但要適量食用,最好配一些蔬菜和水果。
4.不要食用路邊野菜山區(qū)常有野菜、野蘑菇生長,很多游客都會去采摘,用于燒湯或涼拌,享受純天然的味美。切記千萬不能食用這些野菜和野蘑菇,避免出現(xiàn)食物中毒。